陳冰 王馨立 王碧穎



記者|陳冰 翻譯|王馨立 實習生|王碧穎
隨著近日一份超環路藍圖的披露,科幻大片中的超級交通工具似乎已經觸手可及。據美媒報道,美國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和SpaceX太空技術公司創始人、億萬富翁艾倫·馬斯克8月12日下午披露了其“超級高鐵”Hyperloop詳細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Hyperloop時速接近1300公里,30分鐘內就可以將乘客從洛杉磯運送到舊金山,時間僅為飛機的一半。
超級大亨超級高鐵
馬斯克是誰?美國媒體說,今年40出頭的馬斯克出生于南非,后移民美國。如今,他同時兼任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和私人火箭公司spaceX的CEO,還是在線支付公司貝寶的創始人之一,堪稱現實版“鋼鐵俠”(《鋼鐵俠》中主人公托尼·史塔克是商業巨子,也是技術狂人)。
今年5月,馬斯克首次提到了超環路。當時,他將之形容為“協和飛機、磁軌炮以及空氣曲棍球桌的結合體”。協和飛機的比喻似乎尤為貼切。這種超音速商用客機在1969年、也就是人類登月的那一年開始運載乘客。協和飛機只造了20架,它們飽受系統故障的困擾,2003年——也就是在“9·11”事件造成乘客人數銳減以及2000年發生協和飛機墜毀事件之后——協和飛機停止了商業飛行。
而在今年7月他曾發布“推特”預告,將在8月12日公布“超級高鐵”的設計藍圖,而當這一天真的到來,他不僅將57頁的展示幻燈放到互聯網上,還為此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它也許快不過一顆飛行的子彈,但速度已非常接近了。”美國廣播公司12日如此為當日公布藍圖的Hyperloop造勢。
“從設計上看,Hyperloop更像是戰斗機”,馬斯克在記者會上說。依據他在網上公布的設計藍圖,超級高鐵將成為繼飛機、火車、汽車和輪船后的第五種交通工具。它如同在一個巨大的接近真空的管道中彈射的膠囊。每個膠囊中有28名乘客,大約每隔30秒(也有美國媒體稱彈射間隔為2分鐘)就有一個膠囊如炮彈般被彈射到目的地。除搭載乘客,膠囊中還可以搭載汽車。膠囊所處的管道則由一根根巨大的抗震塔橋支撐,此外,該系統還能通過太陽能實現能量自給自足。
根據馬斯克的計劃,Hyperloop由太陽能提供能量,主要用于連接距離不到1000英里,且人口流動大的城市。他認為,在1000英里的范圍內,Hyperloop比飛機更有優勢,因為其無需花費飛機那樣長的起落時間。實際上,在速度方面,Hyperloop也絕不輸于普通的飛機。馬斯克稱,Hyperloop的時速高達800英里(約1287公里),每小時可以運送840名旅客,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往返,單程僅需不到30分鐘,年輸送旅客能力為740萬人次。
馬斯克還公布了在鋼制管道內使用鋁制吊艙運載乘客的計劃:人們將乘坐吊艙在雙管獵槍一樣的管道內以800英里的時速旅行。馬斯克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采訪時表示,他還設想了一種運載汽車的吊艙:“只需要把車開上去,然后吊艙就會啟程。”
在他看來,Hyperloop無疑是讓人們對交通燃起希望的最佳方案。
造價低廉更加安全
馬斯克公布的那份57頁的說明從密封艙到真空管道的圖紙設計,從速度到壓力的各項指標,從造價預算到可行性的探討,一應俱全。他自信地表示:Hyperloop不僅更節能、更省錢,而且毫無污染。
Hyperloop800英里的時速的確無人能及,而且這種新型的交通方式還有一些顯著的優點:它的造價相對低廉。如果只是用來運送旅客,建設費用僅需60億美元,如果既要運送旅客又要裝載貨物,就需要更大的車廂,建造費用增至100億美元。相比此前獲批的美國加州的高鐵項目將近700億美元的投入,這只能算是個小數目了。事實上,當初正是由于造價昂貴的加州高鐵項目促使埃隆·馬斯克萌生了發明新型交通方式的念頭。他認為,加州高鐵項目最終的實際耗資可能超過預算,達到1000億美元,這對于一個不久前還面臨破產的州政府而言,非常不明智。由于成本低廉,馬斯克構想中的票價也非常便宜,一張單程車票可能只需要花費20美元。
而且Hyperloop受到天氣的影響比較小,和其他交通方式相比也更加安全,因為“它既不會從空中掉下來,也不像火車那樣出軌”,所以極度難以撞毀。
此外,Hyperloop采用自供電設計,通過在管道上部鋪設太陽能面板,能夠產生足夠的電能維持運行。Hyperloop還能夠把充足的電能存儲在電池組中,供夜晚和陰天使用。另外,能源還能夠以壓縮空氣的形式進行存儲,并通過反向運行風扇釋放能源。因此,從環保的角度來看Hyperloop也是人類的一大福音,在碳排放量幾乎要關乎身家性命的今天,太陽能這種天然能源可是大受歡迎的。
馬斯克說:“我沒想借它大賺特賺,但我希望見到它變成現實。如果我做出示范,可能對此有所幫助。”
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馬斯克此次的夢想藍圖不僅大震科技界,也引來輿論場的一片嘩然,多數美國媒體形容Hyperloop如同出自“科幻小說中的美麗夢境”。不過做夢是一回事,能否把夢想變成現實又需另一番功夫。
“一個男人創造了數十億美元價值,把私人火箭送入太空,還創造了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哪怕他說的事再怪誕也會引發很多關注”,美國《福布斯》雜志說,馬斯克說了這么多卻說建造Hyperloop的人不是他,他發布藍圖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建造它,只是想讓加州人去激烈辯論馬上就要動工的高鐵而已。
《華盛頓郵報》說,Hyperloop的真實成本恐怕比馬斯克預想的大得多,這個巨大的夢想絕不會貼上一個低廉的價簽。文章說,丹麥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250項大型基建工程90%都超過了預算,其中平均超額45%。而且大工程要考慮的不僅是資金問題,如建設過程中有些途經城鎮要求多建高架橋,有些不許管道從自己這兒通過,Hyperloop能躲過這些壓力?
《洛杉磯時報》稱,如果非要二選一,Hyperloop最終還是會敗給高鐵,原因是它受到諸多現實問題制約:誰來建(無人接手)?錢誰出(加州政府不可能出錢)?管道設在哪(馬斯克提議在現有州際公路的頂端鋪設管道,在公路上開車的司機們愿意么)?福克斯新聞網說,媒體對Hyperloop宣傳來宣傳去,但它目前還僅是個大話而已。
當然,對Hyperloop充滿信心的也大有人在。“Hyperloop會變成現實的”,美國學者斯塔利以此為題在CNN網站撰文稱,備受期待的Hyperloop現在聽來像是“太空時代的產物”,但在蘇格蘭發明家莫多克1784年制造出第一臺蒸汽機車原型機以前,蒸汽鐵路運輸聽上去也像是空想。在1850年前,人類運輸的瓶頸速度為每小時25至35英里,時速超過50英里都像做夢。斯塔利還說,Hyperloop面臨的經濟障礙比技術障礙大得多。
“為什么我們不去相信那些巨大的夢想?”美國科技網站CNET的文章力挺Hyperloop。文章說,馬斯克的計劃遭到不少安全質疑,如這東西有多少殺死我的方式?如果兩個膠囊相撞了怎么辦?如果恐怖分子襲擊了管道怎么辦?如果我暈車了怎么辦?文章說,長長的疑慮單其實都能歸結為怕死,但我們不能讓恐懼主宰我們的未來,否則我們還不如回去養馬。如果我們什么都不敢嘗試,未來一定會對我們失望透頂。
無論這只是個無稽狂想還是個可行的未來規劃,馬斯克的Hyperloop計劃的確是讓我們看到了交通工具進化的新希望,管他成功與否,有夢想就有可能。
轎車插翅升空飛行
在過去的一年里,航空領域內的科研人員不斷推陳出新,成功地研發出多款有人、無人駕駛的飛行器,設計產品類中包括垂直起降機、蜂群型無人機、長期使用的客機、3D打印飛機及陸空二用機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發明了10多種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行器,尤為耀眼的是蜂群型無人機。
在生物界,蜂群獨特的采集方式已經證實,盡管沒有頭領發號施令,它們仍然配合默契。科學家們已開始應用蜂群的智力和悟性來駕馭機器人,并運用這一原理來使UAV無人機起吊和拖拉重物。Grasp實驗室前主任V.科默先生指出:目前的蜂群型無人機已能直接應用于搜索和救援,在災區它能迅速地覆蓋一塊地面,而整個蜂群操控者僅需一人。它的功能不僅于此,還能在空中對特殊地區進行勘測,甚至可快速掃描存有高度風險的建筑物(如日本地震時的福島縣)和歷史遺址。
此外,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的蜂群和昆蟲無人機能用于莊稼傳粉、監測環境和監視道路交通狀況等多項智能化工作。最近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創造的一個無人機群在災區上空作為分布式的計算機和通訊網絡來使用,協助災區緊急搶險工作,哪里需要搶救重傷員,這里又發生了什么緊急情況,都是由它們來互通信息、傳遞情報,使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
蜂群型無人機還能用在軍事防務上。它能有效地制伏標準的導彈防御系統,使其失靈乃至癱瘓。由此,瑞士海軍研究生學校一位副教授準備研制兩隊各50架蜂群無人機來進行相互對抗,精煉出反措施的對抗手段,最終目的是使用到實際戰斗中。
過去一年除無人機外,有人機尤其是陸空兩用機也毫不遜色。在交通道路上的時間越少越好,汽車、摩托車能飛向天空有多好!美國聯邦航空公司和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最近已接受轎車升空飛行和模擬墜落測試,在地面上,該轎車行駛時雙翼折疊,時速達65英里,升空飛行時,自動打開雙翼,飛行巡航速度達每小時105英里,預計在2015年可投入使用,售價為27.5萬美元。目前已有100多人付定金決定購買。
除美國外,荷蘭一家公司研發的Pal-V歐洲可飛汽車,實際上是一款二人座三輪摩托車加自轉旋翼機,它能以每小時112英里速度飛行,可在很短的車道上起降;在地面,它的尾翼、旋翼、推進器同樣也可折疊。荷蘭公司宣稱2015年將Pal-V正式交付使用,售價為28.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