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良
房地產獨立評論員,易居中國易居資本執行總裁。
樓市調控根本沒有放松,但樓市唱多的“好聲音”似乎越來越激昂嘹亮,其背景音樂最亂人心魂的基調為——“地王”屢創。“地王”屢創確實推高了市場對未來房價的價格預期,土地拍賣市場出價高者得,確實符合目前的游戲規律,但土地拍賣溢價率高也確實會推漲房價,這不僅是一種心理預期,同時,對現在的房價也會產生推高的催化作用。
最近上海一家媒體披露一則消息:“截至2013年5月,今年上海市單價10萬元以上的天價豪宅成交40套,其中別墅豪宅9套。……今年成交總套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天價豪宅的成交似乎沒有受到樓市調控政策頻頻出臺的影響,總體來說毫不遜色,基本維持‘賣得火的市場局面。在近幾年樓市‘史上最嚴厲調控的市場背景下,天價豪宅逆勢實現成交量大幅上漲,表現出富裕階層對于天價豪宅保值、增值屬性的認同。”
筆者對于如此鼓吹“天價豪宅”逆勢大幅上漲的觀點不敢苛同,并直觀地認為這是在誤導樓市的購買消費觀念和行為。對于“天價豪宅”的現象,筆者不由地想發出幾聲“天問”。
天問之一:“天價豪宅”是否存在價格誤導?上海商品房的銷售均價在2萬多元,“天價豪宅”號稱單價在10萬元以上,是上海均價的5倍。盡管一年近百套的“天價豪宅”銷售數量并不多,但足以稱之為上海高房價的風向標。風向標越高,作用力越大。尤其是“天價豪宅”周圍樓盤在銷售時,會不停地鼓噪:“周圍的樓盤都賣到單價10萬元以上了,而我們才賣6萬多,算是便宜的。”這肯定是一種消費誤導,而這種誤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又是一種推漲房價的行為。而專業性不強的購房者往往容易被這種現象所誤導,從而使房產商達到銷售高價房的目的。如果“天價豪宅”熱銷的信息強勢發布,更會對市場起到一種震懾作用,從而莫名其妙地成為房價上漲的“幫兇”。筆者認為“天價豪宅”可以存在,但不宜鼓吹,更不要以此作為推漲房價的理由。
天問之二:誰在為“天價豪宅”買單?“天價豪宅”是目前樓市的極端購買消費,光披露成交數量肯定會給人們留下幾許猜疑。媒體是否能披露購房者的行業和經濟地位,對“天價豪宅”購買群體作出歸類分析。筆者猜測“天價豪宅”的購買群體應該由幾類人組成:其一境外人士,理由是他們能接受“天價”;其二暴富階層,理由是他們習慣“炫富”;其三享樂階層,理由是他們喜歡收藏珍品,如同收藏動輒千萬上億的名品字畫一般。但這些都不是目前樓市的主流消費群,既不能模仿,也不值得提倡。如果這類人群中還摻雜著一些收入來源不明的“不法之徒”,那問題就更復雜了。尤其是在目前房價高漲的敏感時期,誰在推高房價至“天價”,其病變副作用顯而易見。
天問之三:“天價豪宅”購買者是否在打“限購限貸”的擦邊球?筆者一直有一種疑慮:“限購限貸”之下,為什么還能有那么多人購買豪宅,甚至是天價豪宅呢?買得起天價豪宅的一般都是限購對象,他們憑什么可以再購房呢?“天價豪宅”購買行為是否在打政策的擦邊球,甚至是違反政策造假購買。同樣,“天價豪宅”如果不是一次性付款完成購買的,是否存在造假騙貸,或者違規貸款。在房地產調控依然嚴厲的時期,任何人都必須遵守這種游戲規則,否則,會再次造成社會財富和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和不合理,更不利于房地產行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