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仰東
房地產獨立評論員,上海中凱房地產開發管理公司董事長。
說中國的房地產是男人的世界并不為過。無論怎樣,王石、宋衛平、任志強三個男人都給中國房產歷史留下了印記。王石是產業派,宋衛平是產品派,任志強是觀點派。
我多次與同行聊起宋衛平,并不是宋衛平的綠城規模有多大,利潤有多高,而是中國房地產如此規模擴張,與其匹配的產品研發、加工,無論在意識或行動,都遠遠遲后于產業的發展。
十多年來,我們被房價的高與低的政策及爭論吸引了太多的目光,而支持產業發展最核心的命脈——產品,卻被太多的企業所忽視。
宋衛平對中國房地產業的貢獻,是產品!
我一直對中國房地產排名提出質疑。開發量排名、銷售額排名、效益排名……這些引導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風向標”,始終如一地把“利益”作為評判房企成與敗的分水嶺。
在中國,人們所以對房地產產業發生質問,背后所包含的是不少房企的流量、利潤源頭,很多來自“政企關系”、“獲地不公”、“產品平庸”。
宋衛平則不同。
宋衛平從浙商精明、投機的傳統習俗中走出來、在一個并不起眼的杭城起步,以“產品氣度”讓中國房地產業刮目相看,在中國6.5萬個房企中,像綠城一樣無論是順風和逆風中能始終堅持產品核心的房企實在是比例太小。
如果用社會責任去描述宋衛平,有點過于政治化,但用產品責任去說宋衛平,一點不過。
當不少見風使舵的開發商,在房地產調控中進行開發布局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時,宋衛平顯得過于男人、過于堅持,綠城因此曾成為人們同情、取笑的企業之一,因為曾經所向無敵的企業,宋衛平承載了短期經濟的巨大困難,讓融創孫宏斌出手相助的故事開始成為中國地產界“男人的天地”。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爆F實世界里的生死輪回,容不得這種詞人的瀟灑。經歷了一番產業的風風雨雨,回首向來蕭瑟處,也斷不會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情。
然而宋衛平沒有因為一時的經濟困難,而修改“產品堅持”的原則。有人說宋衛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產商人,但我想說,其實他是合格的地產商。
因為他不是投機商,因為他不是公關商,因為他不是在政策風浪中的隨風飄流者。
中國許多房企老板在忙什么?忙與領導公關, 因為地產業有許多“灰色空間”;忙研究模式,因為資本、資金市場有太多“附加效益”;忙土地儲備,因為“土地財政”背后有很厚的“機會利潤”。
宋衛平能做到的,真是許多房企老板們無法企及的。他在忙規劃方案,沒他親自過目,絕不允許項目動工;他在忙用材和樹種,許多綠城產品的材料和綠化,他是總工。
房企巨頭企業的自信、自滿、自負,宋衛平身上都有,只是他的這些習性一切來自“產品”本身。不久前,宋衛平帶綠城團隊奔赴萬科取經學習,讓人感受到他在產品上的謙虛和進取心。宋衛平對媒體公開表示:是去萬科學習,綠城有許多方面不及萬科。
我很感動于宋衛平的這種“產品進取精神”,一個產業,如果不尊重技術、不尊重產品,那么這個行業一定不會的得到人們的尊重。而這正是中國房地產業缺失的東西。
房地產不應該是投機的樂園,應該是產品的天堂。所以要說宋衛平,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