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良
房地產獨立評論員,易居中國易居資本執行總裁。
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目前最具權威性的,但毋庸諱言,房產商不敢直面抨擊,卻無數次地調侃政策的權威性。尤其,各地“地王”的屢現,給整個行業留下了許多沉重的問號,也消解了調控,迷亂了市場的房價預期。
今年4月10日上午,上海迎來一幅重量級地塊——浦東新區唐鎮新市鎮D-05-01住宅地塊的出讓。某集團以37.75億元,溢價65.43%競得該地塊,而樓板價達到了18199元/平方米,成為了今年上海“土拍”市場的“雙料冠軍”。據悉,拍賣現場競爭慘烈,猶如“餓狼撲食”之勢。拍槌雖落定,但確攪亂了不少人的猜測。
筆者在4月26日讀到了一篇對話浦東唐城投資發展公司的文章,標題是“贏在‘節奏感”。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是什么原因讓眾多知名開發商對占有唐鎮一席之地如此重視?”同時,文章總體上是以“禮贊”的文筆,肯定了唐鎮地塊“雙料冠軍”的誕生。
絕對不是巧合,唐鎮地塊“雙料冠軍”誕生之后的4月18日,一家媒體文章標題是:“唐鎮板塊或迎來豪宅時代”。“或”字用得含蓄隱晦,但看得出也是引導式的提示。文章中提到:“本次發布會以‘浦東正中心新一代豪宅集聚區價值挖掘為主題……該區域內出讓地塊價值的不斷提升及品牌房企的不斷相繼入駐,唐鎮板塊內鄰近軌交2號線沿線地區將形成龐大高端住宅群落,有望成為繼浦東濱江之后的又一個豪宅集聚區”。稍有文化的人都能讀得懂“白紙黑字”里的內涵,業內也有人在私下議論這種現狀是:在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房產商“含笑被奸”。我也迎合一句對此現象的評語:“含笑被奸”恰恰也是房產商“暗送秋波”而誘導的,不少知名房企赤膊上陣將此地塊溢價率推高至65%以上。
高溢價率表面上是房產商買單,但開發商敢于加價65%以上,實際上是將價格轉移到樓板價上。簡單地說,樓板價就是每平方米土地價,土地價加房屋的造價等于房價。當然,懂房地產專業的知道,這里的住宅土地價是要乘以容積率的,造價也不僅僅是建筑材料的價格,還要加上其他各項費用,包括隱性費用。同時,房價肯定還要包括房產商的利潤。那么,結論就很簡單了,高溢價率表面上是房產商高價買單,讓土地出讓方賺取65%以上的額外收益,而實際上最終是會轉嫁到高房價上,而真正為如此高房價買單者是廣大購房者。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就是房產商銷售的高房價市場不接受,那么開發商就自己買單。否則,任何“禮贊”高溢價率、高樓板價的目的,就是忽悠購房者為高房價買單。令人費解的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是穩定房價,控制漲幅。土地溢價率都65%以上了,房價漲幅控制在10%以下能行嗎?
看起來結論很簡單,那就是購房者買單。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浦東唐鎮地塊“雙料冠軍”的樓板價為18199元/平方米,而地塊周圍一般建成的住宅,房價賣價也就是這個價格。“面粉比面包貴”的比喻,會讓人聯想到這包面粉制造出來的面包將要貴到什么程度?用一個數據提示大家一下,目前上海房價的均價在21000-22000元之間,而地處浦東唐鎮的“面粉”要賣到18199元。首先,浦東唐鎮肯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黃金地段;其次,浦東最發達地區在濱江地區,在地塊價值上唐鎮根本不能與濱江相比,那么,何來“浦東正中心新一代豪宅區”的“禮贊”偽命題呢?這種偽命題的目的,就是誘惑購房者為高房價買單。不少專家預測房價會下跌,而政府主導下的地價節節攀高,購房者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