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新華網報道,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1月7日上午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將進一步推進勞動教養、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戶籍制度的改革。會上,孟建柱還宣布,中央已研究,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今年停止使用勞教制度。
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最初產生于1955年的肅反運動。在肅反運動中,中央首次明確提出了勞動教養的構想。這一制度的建設,其主要目的是維護政治穩定。
1982年1月21日國務院轉發了公安部《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將勞動教養的性質確立為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并將勞動教養的收容對象確定為以下“六類”: (1)罪行輕微,不夠刑事處分的反革命分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2)結伙殺人、搶劫、強奸、放火等犯罪團伙中,不夠刑事處分的;(3)有流氓、賣淫、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教不改,不夠刑事處分的;(4)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煽動鬧事等擾亂社會治安、不夠刑事處分的;(5)有工作崗位,長期拒絕勞動,破壞勞動紀律,而又不斷無理取鬧,擾亂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礙公務,不聽勸告和制止的;(6)教唆他人違法犯罪,不夠刑事處分的。
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于禁毒的決定》和《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其中決定對吸毒成癮者中經強制戒毒后又復吸的和賣淫嫖娼者中經公安機關處理后又賣淫、嫖娼的,實行勞動教養。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剔除一些過時的規定,若使用得當,勞動教養制度其實是一個好制度,這個制度讓一些“公安管不了,法院也判不了”的人和行為都有了被處罰的依據,填補了《刑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之間的懲罰條款空白區,對維護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寧有重要作用。在西方國家,同樣也有類似于我國勞動教養制度的“輕罪制度”或“保安處分制度”,其立法目的與我們的勞動教養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相同的。
問題在于,與西方同類制度相比,我們的勞動教養制度有一個先天不足的地方,即處罰權在公安而不在法院,這導致勞動教養的實施缺乏監督。與此同時,歪嘴和尚常常念錯經,在近來媒體和網絡曝光的多個荒誕不經的勞動教養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維穩等名義,通過不適當地擴大勞動教養對象,勞動教養已經成了一個無所不容的“治安口袋”,成為某些地方官員或利益集團保護一己私利,打擊和迫害冒頭民眾的有力武器。
所以,當我們得知勞動教養制度即將被“停止使用”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高興,覺得這個制度早該被廢除了。但是,推倒一座樓容易,要想再建一座樓,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勞動教養制度沒了,但同時,那些“公安管不了,法院也判不了”的人和行為并沒有消失,對于勞動教養制度停止使用后出現的違法犯罪管理真空帶該如何銜接和覆蓋,將是立法者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再進一步,我們還需要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勞動教養的判決權真給了法院,在我們國家就會真的達到西方國家的效果嗎?
各位不要忘記,這一兩年在我們西南某城市發生的眾多運動型打黑案,并非經由勞動教養制度造成,一些冤假錯案的發生,公訴機關和審判機關難逃其咎。當一個國家司法人員的人事任免權和財政經費權都掌捏在地方官員和政府手中時,法官與警察行使的權力并無太大區別,大家最終所忠于的,只是一些地方官員。
所以,勞動教養制度的停止使用,并不意味著“雷峰塔”就真的倒掉了……
社會還在進步,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