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韓國總統樸槿惠上臺伊始,即提出了一個“創造經濟”增長思路。意即將韓國兩個強項——風靡全球的韓流文化和韓國信息技術(IT)——加以融合,打造文化內容產業(包括廣播影像、游戲、動漫、卡通人物、網絡、影視、歌曲唱片等),作為韓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樸槿惠強力推動創造經濟,意味著韓國經濟開始從制造業為主向偏重文化內容產業轉型。
2011年,韓國進出口額就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成為世界第七大外貿國。韓國隨即提出,十年內韓國外貿額要實現翻番,到2020年,突破兩萬億美元大關。這對經濟總量只居世界十四五位的韓國來說,是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出口歷來為韓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不過,以往韓國出口主力產品以制造業為主。
韓國各界早就意識到,在韓國這樣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制造業的增長潛力畢竟是有限的。但在國際市場上,文化內容產業則是個潛力無限的領域。2009年的全球內容產業市場規模為1.32萬億美元,領先汽車(1.2萬億美元)和信息產業(8000億美元)。
韓國的文化內容產業增長風頭正健。據專門研究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的韓流未來戰略研究論壇報道,在2008-2011年,韓國的文化內容產業年均銷售額增加了9.2%,出口額增加了22.5%,從業人數增加了3.3%。2012年文化內容產業的銷售額約為89萬億韓元(約1100韓元兌1美元),出口額為48億美元,分別比2011年增加了6.9和11.6個百分點。韓國文化部文化內容振興院的專家展望稱,“2013年的銷售額有望突破97萬億韓元,出口額將突破52億美元”。
韓國文化部表示,力爭到2020年,將文化內容出口額提高到224億美元,要將韓國在文化內容產業的出口從2010年全球排名第9位(2.2%的市場份額)提高到2020年第5位(5%的市場份額),以此使韓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強國。
韓國權威媒體指出,2011年,“韓流”創造的增加值達到了5.617億韓元,“韓流”的資產價值達到了94.79億韓元,超過了韓國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三星電子資產價值177萬億韓元的一半。而且這一數據還是在2012年7月《江南Style》出現之前計算的。
另據韓國某研究所透露,韓國文化商品出口每增加100美元,相關消費品的出口就會增加412美元。特別是,韓國企業的主要出口產品——手機等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平均會隨之增加395美元,除此之外,服裝的出口額也會增加35美元,加工食品的出口額會增加31美元。
為此,韓國媒體不無得意地寫道,目前是文化創造效益的時代,正如《哈利·波特》成功后打開創造經濟時代的英國一樣,近幾年,“文化=內容=想象力”正成為韓國經濟的新成長動力。
更為人稱道的是,文化內容產業在擴大就業方面比制造業效果顯著得多。據韓國媒體報道,每10億韓元的銷售額在制造業只能帶來7-8人的就業效果;而在文化內容產業能帶來14-15人的就業效果。這對近些年來陷于“無就業增加的經濟增長”的韓國來說,無疑是福音。
樸槿惠在扶持文化內容產業方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目前文化部門的財政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9%,遠低于經合組織的平均值1.9%。她競選時就承諾,上臺后到執政最后一年的2017年,要把文化財政預算占比提高到2%左右。要將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的文化內容企業從2010年16個增至2020年100個。政府還將把向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中的基金(Fund-of-Funds)規模擴大到2020年兩萬億韓元。
由于樸槿惠幾乎時時講“創造經濟”的重要性,韓國媒體戲稱“創造經濟”為“樸槿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