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6月15到23日,每年差不多這個時候,都有一群電影候鳥從各個城市飛向上海。從1993年創辦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已走過了整整20個年頭,辦到了第16屆。
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1655部影片報名參展,再次刷新了SIFF有史以來的紀錄。最終入選的300余部電影,無不是精挑細選的結果。分身乏術的影迷,要如何在好中選優、量身定制一份自己的排片表?別著急,這就為您指點迷津!
路徑一:重回希區柯克的默片時代
每一屆SIFF的“向大師致敬”單元總是備受矚目。今年“希區柯克大規模殺到”的消息早就傳開——九部難得一見的默片——《歡樂園》、《房客》、《拳擊場》、《下坡路》、《農家婦》、《水性楊花》、《香檳》、《孟克斯人》、《敲詐》,得來非易。
2009年時,為了紀念希區柯克誕辰110周年,英國電影協會(BFI)耗時多年,悉心修復了他從1925年到1929年間拍攝的十部默片中的九部。其中,《歡樂園》更是希區柯克執導的首部作品,意義非凡。
2012年,這些默片在倫敦電影節公映時反響空前。SIFF組委會通過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BFI取得聯系,最終成功爭取到了九部默片亞洲首映的機會。有趣的是,《敲詐》一片曾經在后期重拍了部分段落,并配以對白,從而成為英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眼力好的觀眾,還可以試著數數看,導演到底友情客串了幾次。
懸疑片看過N遍而仍然能一看再看,這才稱得上“懸念大師”。不知道希區柯克倘若在世,是不是還會像2012年的傳記片里一樣,躲在戲院外,因為偷聽到觀眾的尖叫而洋洋自得。順便說一句,2012年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傳記片《希區柯克》,也將以4K的分辨率在SIFF展映。這也標志著SIFF正式進入了4K時代。
路徑二:
奧利弗·斯通20年后再相會
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就請來重量級嘉賓: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時隔20年,當組委會再度向斯通伸出橄欖枝時,他欣然接受了邀請。
此次SIFF之行,斯通不是評審,而是會來領取一個“電影杰出成就獎”,并在論壇環節與香港導演杜琪峰對話,聊電影對現實的影響。同時,斯通馳名中外的7部佳作——《刺殺肯尼迪》、《華爾街》、《野戰排》、《生于七月四日》、《亞歷山大大帝》、《野蠻人》、《未知的美國歷史:原子彈》,也將登上SIFF的銀幕。與當年一樣,斯通會在一部分場次放映結束后,親自到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
路徑三:小津迷、榮迷的盛宴
今年的“向大師致敬”環節似乎異常豐富,有前兩位重量級來客不算,小津安二郎和張國榮的電影回顧展也相當給力。
小津你能想到的代表作幾乎到齊——《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晚春》、《秋日和》、《彼岸花》、《早春》、《茶泡飯之味》……彌補了去年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影展遺漏代表作《永恒和一天》的缺憾。再說,和一群愛小津的人一起在黑暗中靜坐兩個小時看小津——這幾乎是我能想到最適合看小津的方式。(遺憾的是,放映版本并非日本松竹映畫紀念小津逝世50周年特別修復版。)
同樣有福的是榮迷。張國榮逝世十周年,SIFF特別籌劃的回顧影展將包括《英雄本色》、《英雄本色Ⅱ》、《倩女幽魂》、《胭脂扣》、《縱橫四海》、《阿飛正傳》、《槍王》——盡管從1990年的《阿飛正傳》忽然跳到2000年的《槍王》,中間的斷層有點大,但《胭脂扣》、《縱橫四海》、《阿飛正傳》,尤其《槍王》,都屬于大陸難得一映的作品,還是叫人很擔心搶不到票。就在開票前的最后一刻,《霸王別姬》也順利解決了版權問題入圍影展。
和張國榮影展形成隱秘呼應的是一部名叫《無腳鳥》的華語片,入圍了亞洲新人獎。盡管內容與《阿飛正傳》大相徑庭,但片名已經暗示了身世,尤其英文名字:“Sleep in the Wind”——從前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飛累了就會在風里睡覺。
路徑四:評委們的代表作
每年,SIFF都有“評委影展”單元。今年的評委會主席是英國導演湯姆·霍伯,2011年憑借《國王的演講》勇奪奧斯卡四項最重量級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2012年的新作《悲慘世界》再奪三座小金人。
有他坐鎮,今年的奧斯卡獲獎片特別多——新鮮影帝《林肯傳》、新鮮影后《烏云背后的幸福線》、史上競逐最年輕影后的《南方的野獸》,最佳外語片、邁克爾·哈內克的《愛》悉數在列。《被解放的姜戈》要是再被多關上幾天,趕上這撥倒也不錯。
再看其他6位評審,除了法國影評人米歇爾·西蒙和寧浩導演之外,其余4位也都隨身攜帶了代表作——德國導演克里斯·克勞斯的《四分鐘》、伊朗導演克斯羅·馬素米的《代價》、捷克導演伊利·曼佐的《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中國演員余男5月剛剛公映過的《親,愛》,都將登陸SIFF。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導演克斯羅·馬素米去年剛剛憑借自編自導的電影《熊》摘得金爵獎;而此次展映的《代價》一片更是他2004年時奪得金爵獎的作品,可謂是“金爵常客”。
路徑五:做一張屬于自己的豆列
電影節開幕在即,豆瓣網在綜合豆瓣與IMDb的電影評分后,將評論人數過百、得分超過7.0的影片整理成了一個“豆列”。
這個“豆列”的價值在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許多人都好評的電影,一定有它的可取之處。舉棋不定時,這個豆列或許可以幫到你。
不過,看電影畢竟是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的片單都可以是一份“少數派報告”,可以選擇萬人空巷的大熱門開幕動畫片《怪物大學》,也可以選擇挑戰個人極限的閉幕大片——長達9個多小時的法國出品二戰紀錄片《浩劫》,從20點45分一直放到次日清晨,別說尿點,飯點都得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