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柳傳志先生不講政治,馬云發表了引人爭議的言論,中國企業家在經受倫理考驗。
其實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迫講政治。作為企業家,責任就是誠信、高效地經營好企業,為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
人們寄希望于,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作為改革的獲益者,能夠為推進改革做出遠超過普通人的貢獻。這樣的期許并非無理,但大眾應該記住,任何人都有自主選擇權,即使是英雄,也并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能的英雄非神即妖。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安居樂業,對于政治的興趣不是那么大,這是成熟社會的標志。我們不必嘲笑美國選舉中投票率低,這是因為大眾對于生活沒有太大的抱怨不滿,相反,如果所有人急吼吼想選舉出一個英雄改造時代,說明生存環境不那么令人滿意。
我國一度全民講政治,而且是講規定好的某一類政治,搞得全社會如癲似狂,陷入集體非理性,直到大規模的失業與經濟崩潰,才有所警醒,這樣的政治不講也罷。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或多或少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經濟強調的是遵守大家制訂的游戲規則,以及專業精神,沒有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可以統領所有領域,只能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專業人物希望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反過來說,作為公眾人物振臂高呼不講政治,其實就是講政治的一種方式,這是邏輯上不能自洽之處。
即使是市場專業人士,也有底線不能突破。
首先是在市場中遵守游戲規則,尊重所有股東的利益,以誠信與創新開拓未知市場。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股市造假之猖獗、企業失信之嚴重讓人瞠目結舌。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談到,證監會對擬上市企業進行財務大檢查,“涉及近900家企業,其中終止審核269家,抽簽抽中30家企業,抽中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這足以說明目前信息披露的質量令人擔憂,造假絕對不是個案”。企業家一方面痛恨黑暗的醬缸制度與醬缸文化,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馬云是資本市場的高手,以往從華誼兄弟上市套現獲得不菲收益,到去年2月宣布在香港上市的阿里B2B業務私有化,如今準備在香港IPO整體上市,以及今年以來的一系列收購案,其染指之處,金融、物流、文化等等,無所不包。可以說,馬云擁有對境內外股票市場最大的發言權。他可以不發言,但一味贊美顯得別具用心。其次,觀點違反市場潮流、違背公序良俗。中國的企業家一直面臨轉型難題,制度與產權保護都不到位的情況下,企業家很容易動輒得咎,甚至鋃鐺入獄。可以說,企業家既是中國市場進程的創造者,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獲益者。因此,對于改革倒行逆施持支持、甚至違反公序良俗的言論少說為妙。
中國處于轉型期,離專制血腥時代不遠,五六十年代生人,都是喝狼奶長大的一群,經歷曲折過五關斬六將才能脫穎而出,可能骨子里崇尚暴力英雄,相信成王敗寇。作為大型企業的精神教父,對下屬嚴厲的掌控必不可少。
事實上,筆者就聽到過各個不同行業,企業界、金融界、科技界等各色人士,提出過與馬云相類似的觀點,但他們絕無膽量向社會公開陳述這樣的觀點。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清楚,企業的集權與社會的集權本質不同,前者是統治企業的技術手段,而后者違背歷史與人性底線,后者是不可觸摸之痛。
企業家并非鐵板一塊,有政治激進者、有強調專業者,各方在底線原則下和平共處、互不干涉。王石反省在重慶事件中的不作為,人們為這樣的深刻反省鼓掌,但未嘗要求其他企業家一起反省,這是寬容、和諧、共存之道。
作為企業家,一方面參與建立保護產權的制度,卻同時為集權思維鼓掌歡呼,就是突破底線、自找臭雞蛋之舉——難道不擔心未來中國市場之路越走越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