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如今回望,8月19日秦火火被抓獲不過是中國打擊網絡謠言行動的“開幕式”,在接下來的這十多天里,各地反謠動作頻頻,“大V”從一個代表網絡影響力的褒義詞變成了敏感詞。
大V栽了
在本次反謠行動中,最具轟動效應的人物是網絡“大V”薛蠻子。8月25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稱:2013年8月23日,根據群眾舉報,朝陽警方在安慧北里一小區將進行賣淫嫖娼的薛某(男、60歲)、張某(女、22歲、河南人)查獲。經審查,二人對賣淫嫖娼事實供認不諱。警方已依法對二人行政拘留。同日,北京警方證實,知名天使投資人、微博紅人薛蠻子因涉嫌嫖娼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盡管薛蠻子被拘留的原因并非造謠,但早在8月21日的央視新聞已經提到“秦火火薛蠻子團伙——中國最大的網絡黑社會”。官方媒體盡力擴散薛蠻子被拘留的消息,29日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中,薛蠻子涉嫌聚眾淫亂的新聞時長達3分鐘。民間因此調侃說:“能在《新聞聯播》上占據3分鐘,政客都很難做到,卻讓嫖客做到了。”
更早被刑拘的網絡“大V”是歌手吳虹飛,7月21日,吳虹飛發微博稱,“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會,還有建委。我想說,我不知道建委是什么東西,是干什么的……所有和建委交朋友的人我一律拉黑。還有我想炸的人是完全無節操的所謂好人。我才不會那么傻告訴你他的名字,等他炸沒了上了新聞你們就知道了。”發布這條微博前一天,冀中星在首都機場航站樓內引爆自制的爆炸物。
吳虹飛被處罰行政拘留10日,罰款500元。
團伙落網
反謠行動的正式開端,是對網絡推手秦火火的曝光。秦火火真名為秦志暉,男,30歲,湖南省衡南縣香花村人,高中畢業。秦火火出身底層,人生經歷平淡,最終,他在網絡上找到了呼風喚雨的機會。一段秦火火跳脫衣舞的視頻廣為流傳,為了博得點擊率,跳一段出格的舞蹈對于秦火火來說不算什么。
按照新華網的報道,秦火火在網絡上的“成績”頗豐:如“7.23”動車事故發生后,故意編造、散布中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外籍旅客的謠言,2個小時就被轉發1.2萬次,挑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編造雷鋒生活奢侈情節,污稱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國家制造的;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編造了一些地方公務員被要求必須向紅十字會捐款的謠言,惡意攻擊中國的慈善救援制度;捏造全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并將著名軍事專家、資深媒體記者、社會名人和一些普通群眾作為攻擊對象,無中生有編造故事,惡意造謠抹黑中傷。
2013年8月19日,秦火火在沈陽被北京警方抓獲,身份是北京一家公司沈陽分公司社區部的副總監,負責網絡推廣、宣傳等。警方描述,被查獲的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互聯網蓄意制造傳播謠言、惡意侵害他人名譽,非法攫取經濟利益的網絡推手公司”,同時被抓獲的還有楊秀宇(網名立二拆四,男,40歲,吉林省白山市七道江鎮人,系爾瑪公司創辦人)及公司其他4名成員。
8月29日,武漢警方對外公布,查獲號稱“中國最大的網絡推廣網站”的特大網絡造謠傳謠團伙,其中涉嫌參與謠言傳播的大“V”微博賬號達300多個,粉絲數量達2.2億。600余名“槍手”來自全國28個省市;只要付錢,就能刷票、刪帖、置頂,還能發帖詆毀抹黑別人;涉嫌造謠、炒作10余起重大事件,獲利達100多萬元。
警方的通報認為,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山東濰坊用高壓泵將污水排入地下1000多米”、“某酒用工業香精勾兌”等網絡謠言,都是這個團伙參與炒作的。
審視網絡
秦火火被抓獲的第二天,身在上海的傅學勝成為第二個因謠言而被刑拘的人。
傅學勝是上海雷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據警方通報,2013年5月,上海市某室內設計裝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黃某意外死亡,當地公安機關認定排除他殺。傅學勝與黃某因經濟糾紛素有積怨,伺機進行報復。傅在網上搜索并迅速“鎖定”黃某公司所在地某副區長、公安分局長為攻擊目標,編造了所謂《“情婦”舉報副區長、公安分局長》帖文發布到網上,稱其“貪污受賄20多億、擁有60多處房產、包養10多名情婦,并殺害企業家黃某”。該謠言迅速被境內外網站、微博大量轉載、評論,網民點擊量逾千萬次,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警方還查明,轟動一時的中石化“非洲牛郎門”事件也是傅學勝精心策劃、惡意編造的謠言。8月20日,傅學勝因制造傳播謠言被上海警方依法刑拘。
薛蠻子事件被公布的同一天,北京警方證實《新快報》記者劉虎因涉嫌制造傳播謠言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7月29日,劉虎實名舉報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舉報中,劉虎稱馬正其任職重慶期間在處理國企改制事宜上涉嫌嚴重瀆職,致數千萬元國資被侵占,涉事企業職工舉報多年無果。
8月28日,湖南省衡陽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拘一名以“記者”身份在網上形成一定知名度的網絡造謠者,并從其家中搜出在各部門敲詐所用的報銷發票近200萬元。犯罪嫌疑人格祺偉(男,1984年生,無業)持現代消費導報證件,打著多家媒體、網站“特約記者”的旗號,炮制多篇捏造事實、攻擊政府部門的網帖。格祺偉主要通過找當事人報銷廣告費的形式進行敲詐。通過中國記者網查詢,現代消費導報的記者名單中沒有格祺偉。
反謠高壓之下,之前在網絡上熱傳的許多事件,顯露出完全不同的一面,同時,怎樣看待網絡的質疑精神與謠言之間的界限,也引起廣泛的討論。
8月26日晚,清河縣公安局民警發現網民“寧05021”在當地貼吧發“聽說婁莊發生命案了,有誰知道真相嗎?”一帖,發帖的網民趙某因造謠被警方行政拘留。
趙某的遭遇引發了爭議,9月1日,清河縣公安局政治處主任侯興軍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侯興軍表示,該帖迅速被點擊1000余次,引起很多不明真相網民猜測,同時此事在該縣群眾中傳播,引起了民眾恐慌。警方發現該信息后經核實為網絡謠言,此謠言嚴重擾亂了當地社會公共安全秩序,給廣大群眾帶來恐慌,于是警方根據相關法律條規對造謠網民趙某(女,20歲)行政拘留5日。
中國反謠行動尚未結束,下一個,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