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天,在拉薩河的傍晚
天空藍透了兩棵樹
藍透了一片山,一片河流
豐腴的藍色的呼吸里
蒼生與大地一無所有
藍在藍的面前,莊嚴地
一絲不掛,蕩氣回腸
瑪尼堆的冀盼,經幡的歌吟
演繹生命的守候
一條河的修行,一刻就是千年
沿瞳孔的羽翼參悟天地的諦語
祥光氤氳下的日頭
目光被澄滌成流動的佛經
干干凈凈,一塵不染
用一雙凡夫俗子的手
試探一泓夢寐的深與淺,近與遠
拉薩河滑嫩的一如處子的膚肌
讓人無法捧起
捧起了,又怎么能放得下
一瞬間的憂心,至于恐悚
一旦軀體歸入諸般紅塵
靈魂,拽都拽不住,喊也喊不應
出走在這大片的流云藍天,山高水長
該以怎樣的方式尋覓,抑或去
守望多少個亙古的瞬問
從西藏到青海
經過蒙了臉的緘默的可可西里
向北的火車一路感嘆
終于光明正大地從西藏進入青海
青海湖惺眼朦朧,揉索著
昨夜一個尚未大徹大悟的悠長的夢
昨夜,羊卓雍措邊的牦牛
還在云彩的手掌上吃草
昨夜,鷹隼的身形一抖
喜馬拉雅山上的幾片寒霜
淡定地撲向雅魯藏布江的心窩
昨夜,念青唐古拉山上風頌經幡
天堂之樂以神佛瀑布的形象澎湃迭蕩
昨夜,天葬臺上的咒語升起
生開始遠離死,死重新獲得生
昨夜,藏羚羊的渴望
被夜色拉得冗長,枕著月色而眠
昨夜,尼洋閣旁的格桑花
將夢做得陽光刺眼,大地搖晃
現在,我們終于醒過來
原來,從西藏到青海
就是一場夢的事呵
天湖納木措
高原的低語者
原本就是走失的一片天
以青春又單純的笑靨
將雪山的感動與牦牛糞的冉冉記憶
一一收藏,風干
鵝卵石的默囈,乳白的游弋
修行者播種的遠古的思念
被高原的日出日落涅粲成簡單的詞匯
一個稱天,一個稱地
五體投地的語言從熙熙攘攘處出發
跋涉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走向湛藍又孤獨的遙遠
經幡的頌語如此深刻
一次渴盼就是下一個輪回的彼岸
簡單的天,簡單的地
一眼洞天的生與死
由一只孤獨的鷹鷲去承擔
曾經的擁有抑或失去
在大雪山被遺忘的深處花枝招展
納木措,西藏兄弟的傳說里
你的四肢隨處都可以安放靈魂
人們只需轉動一次經輪
就可以看清一生
扎西德勒
在西藏
五彩的花朵幸福地綻放
喚不上來名字的花兒
我們叫她:格桑!格桑!
在西藏
美麗的姑娘獻上哈達,舞起鍋莊
叫不出姓名的姑娘
我們叫她:卓瑪!卓瑪!
在西藏
敦厚的阿達阿媽微笑著向我們祈福
聽不懂他們方言的時候
我們大聲地回應: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西藏是一尊佛
西藏,牽手天與地的一尊佛
無處不在的一尊佛
西藏的佛在布達拉宮
在巴松錯,在大昭寺、小昭寺
在遠古的古格王國的脊梁骨上梵音繚繞
在圣母珠穆朗瑪的乳房之上經幡招展
西藏的佛在扎什倫布寺
在阿爸阿媽的轉經筒里祈禱
在卓瑪拉姆的鍋莊里微笑
在日喀則的唐卡里美輪美奐,無限榮耀
西藏的佛清晨醒來
在瑪尼石的文字里雙手合十,頌經祈禱
西藏的佛夜晚睡去
在摩崖石刻的眼睛里塵埃落地,加冕金身
朝拜西藏的佛
好多好多的人緘默不語
抑或,問而不答
儼然一尊佛
尋找一個叫倉央嘉措的人
在一塊土地上,有人識字廖廖,
卻可以熟練地去寫一個人的姓名;
有人不懂吟誦,卻可以脫口而出一
個人的情歌。寫者歌者虔誠如佛。
這些均與一個叫倉央嘉措的人有關。
——題記
與佛結緣,猶如鳥與石塊的邂逅
對彼此的虔誠,愿以十五的月色作為誓言
遙望天地的方和圓
難以測度一個人命運的深與淺
身為一座耀眼的雪峰
從未掠過氣吞萬里的崢嶸
把自己幻化作追夢的那個情郎
向愛情唱出虔誠的頌經
歌聲繚繞在天空的天空
一枚曲符落定高原的脊梁
沉睡在巖石上的雪蓮醒過來
伸手向天,祥和似佛
落日的大愛驟然之間
嫣紅了一脈山河
大清的馬蹄來得有些遲疑
塵埃似網,彌封了東山頂上的月亮
月亮下的黃房子,黃房子里的姑娘
南方的峽谷里秀色失足,草芥成霜
飲下一碗青稞酒吧
西藏的土地這樣說,信徒們這樣說
——佛也這樣說
會讓往事減退一些疼痛
愛了佛祖也愛了姑娘
因愛成禍,只是陰謀家齷齪的借口
拉藏汗的心事像山陰處蟄伏的禿鷲
喙角的血腥未冷,一雙眼神
如刀似匕,冰寒徹骨
兩個頭銜:王者與囚徒
你默然承擔,默然
被身后邪惡的權杖刺傷的
還有世間最美的情歌
沿著民歌流淌的方向
親吻你鶴唳落地的一羽味道
為了夢中與你相見
我們轉山轉水轉佛塔
從八廊街到理塘
從阿拉善到青海湖畔
最終,我們發現
每一個傳說都有你歇息的地方
最終,我們為你取名
凡是陽光溫暖詩意遍野,抑或
生長愛情的地方
我們都叫它:倉央嘉措
天佑布達拉
無數個虔誠與善良的魂靈
站立成一座層層疊疊風雨如磐的堡壘
就是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的腳下綻放著美麗的格桑花
布達拉宮的眼里流溢著幾滴風干的傷逝
經筒在阿達阿媽的手中一轉千年
比朝圣的路途遙遠
比腳下的湖泊和云彩
更加滄海桑田
春天在皮鞭的獰視下
緊裹一張發了霉的唐卡
龜縮在高原的暗角
因為不勝寒冷而戰栗
圣潔的喜馬拉雅淚水滂沱
同每塊卑微的泥巴,及拉薩河的眼淚
讓滔滔東去的雅魯藏布江
難以拒絕
青稞酒的故鄉呵我的西藏
前世的呼吸如此沉重
前世的步履如此艱難
前世的春天竟然來得
如此緩慢
一個佛光輪回的清晨
古老的布達拉高坐云端,神色矜持
以活佛的名義引誦
無數個你或者我,雙手合十
靈魂匍匐在十萬畝格桑花的中央
以眾生的模樣,向上祈禱
——唵嘛呢叭咪哞——扎西德勒!
——唵嘛呢叭咪哞——天佑布達拉!
(責任編輯 徐文)
作者簡介:凱歌,本名楊凱,教師,70年代生人,教學之余不舍涂鴉,先后在《今古傳奇》《延河》《小小說月刊》《精短小說》《短小說》《延安文學》等處發表詩歌、小小說、論文百余篇(首),曾獲榆林市首屆詩歌年度獎和第七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獎等各級獎勵若干,有作品入選全國年度小小說選本。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省小小說(精短小說)研究會會員、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朗誦藝術學會會員,神木縣作家協會理事,多次擔任地方文體活動的總撰稿。現供職于陜西神木七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