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群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所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GO 【文獻標識碼】:A
俗話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文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它比任何其他方面的影響更為深刻,因此,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尤為重要。尤其對我國的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文明,更是要穩穩地守護住。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有關內容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2.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表演藝術;
所謂的表演藝術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代表性的門類通常是音樂和舞蹈。有時將雜技、相聲、魔術等也劃入表演藝術。
(2)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遼源市龍山區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通過龍山區文體局申報的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顯順琵琶學校,沙金木雕。
顯順琵琶學校是由我國著名琵琶教育家、吉林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民進吉林省委常委、民進遼源市主委,吉林省第十屆政協委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琵琶之鄉杰出傳承人,吉林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吉林省第五屆創業先鋒,2011年感動吉林文化產業帶頭人周顯順先生創辦并以其名字命名的特色品牌學校,是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琵琶專業學校。學校占地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8千平方米。顯順琵琶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琵琶專業人才。己培養3000多名學生,其中考入到全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學生達580余名,在中央音樂學院琵琶專業學生中就有一半以上是周顯順校長培養出來的。其他學生分別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院校。顯順琵琶學校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琵琶之鄉得以杰出傳承。
龍山區沙金木雕工藝廠,融傳統與現代技法為一體的、極具北方特色的沙金木雕工藝,早已以其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價值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青睞。沙金木雕工藝還將以其獨特藝術價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沙金木雕工藝作品題材廣泛,工藝精湛,造型自然生動,構思巧妙別致,刀法純熟質樸,粗獷中見細膩。其產品不僅暢銷省內、國內,還遠銷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受到世界各地的好評,發展潛力很大。沙金木雕工藝產品多次參加國內各大展銷會,并多次獲獎。沙金木雕工藝已經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沙金木雕工藝廠也已經申報了沙金木雕工藝改擴建項目,這對民間藝術的發展和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弘揚民間藝術、發展文化產業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龍山區文化館申報,2012年獲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5項,龍首山傳說,壽山傳說,曲氏精藝木雕,龍山王氏泥人,王氏手工木雕。這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采取了各項保護措施,積極宣傳展示,積極培育新人,積極對外文化交流。向市宣傳部,龍山區文體局申請發展資金,用于發展技術,培訓學員,使得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與傳承。
結語:總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與肯定,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越來越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的重視與保護,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也開始漸入佳境,這對地大物博的五千年文明古國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同時這也給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提供了更好的空間,讓它們得以流傳,也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們中國文化,讓中國穩穩占據世界強國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