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末
廉江車板小鎮驅車向南,穿過成片葉瀾錦簇的紫花苜蓿地,北部灣唯美的海岸線盡收眼底,貼近村莊之處,安靜地躺著一片海域,當地漁民驕傲地稱之為“龍頭沙”。警務走訪中,從漁民那里聽到傳說,千年前曾有一個虔誠的漁民以當地苜蓿葉為敬獻禮品,跪拜龍神數月,引來魚蝦殷實的故事。
我聽后,仿若為路遇的苜蓿尋到一個恰當的人文交點。
幾天前,當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潛心向當地民警學習和諧警民關系的先進做法時,略微知曉,警察扶危解困,解決村民困難后,鄉親們總會采摘苜蓿相贈,以示祝福和感謝。苜蓿為多年生花植物,葉子三片,形狀不一,在車板,每片葉子有著不同的寓意,第一片代表信仰,其余兩片分別代表健康和幸運。
目睹與耳聞的融合,我完全被傳說中廣為流傳的堅持精神與現實耕作對象寓意的完美結合所折服。
信仰,這種在繁華都市的物欲橫流中近乎潛隱而去的精神力量,卻在一個南海漁鎮被作為禮物與希望,且寓意于紫花苜蓿唯美的造型中以作饋贈,這種樸實卻又具備哲學深度的禮遇深深震撼了我,惶恐和慚愧之念油然而生。
轉型時代,特區繁重而復雜的警務工作,面對利益角逐,價值重構的社會背景,塵芥荊榛,偏弦肆意,有多少人從尋少年之志選擇奮力苦斗到為簞食瓢飲而顆粒無收,從奉獻于生命的激情燃燒到漠視于生活的平淡水撩,把隨波逐流且當駕馭社會的成熟,視道貌岸然權作深諳時勢的淡定……
我們到底失去了什么?是對內心深處的渴求,還是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
龍頭沙美麗的傳說與紫花苜蓿榮耀的禮遇訴說的是一個關于堅持和信仰的故事。故事的藍本是歷史和人民的饋贈。我們沒有傳說,也渴望禮遇,但我們依然可以驕傲地翹首,我們擁有一個更值得自豪的藍本,擁有一份符合特區警隊發展實際,內涵警察價值歸屬的職業饋贈——深圳警隊核心價值觀。這,就是我們莊嚴而神圣的信仰,在泅渡生命的霜冷長河與挑戰職業的血雨腥風之中,信仰讓我們滿懷忠誠之心,柄執正義之劍,生跡為民之旅,高奏奉獻之樂,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思及至此,我豁然開朗,馬丁科爾說,“信仰的力量就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偉大力量”。信仰憑借鼓勵自我調動一切資源的效應,讓我們于彷徨脆弱之時,依然堅持內心的航道,集中于既定的目標,不再身心疲憊之余,醉心于逃避,轉燭于錙銖或無謂的享樂。
我們理應是轉型時代戰斗在驚濤碧海的逐浪者;是信仰國度里堅守不離的衛道士;在生命以職業的形狀將信仰饋贈給自我的群體里,我們是最光榮的那一個;當時代用改革的號角,把使命冊封于英雄的隊伍中,我們是最莊嚴的那一批;我們捍衛我們職業的價值,如同捍衛我們共同的生命,共同無限的生命!
走訪結束后,龍頭沙的海洋正在安靜地退潮,江風漁火,落日余暉,村民滿載收獲,驅船而歸。美麗的傳說,如同龍沙之水,潮起潮落,亙古不毀。我沿海岸田埂邊輕輕摘下一葉苜蓿,小心裝進行囊,許諾讓它伴隨我整個職業生涯,直至風干為枯黃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