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戰爭是我們黨史、軍史、地方史的一部分,也是旅游經濟中一項重要紅色資源。讓更多的人感受革命事業的艱難曲折,堅定政治信念,既有利于強固我們的精神支柱,也對東北旅游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旅游;品牌資源;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發展的階段。在這個新形勢、新任務面前,愛國主義教育必不可少,而方式也需要改進和創新。做好愛國主義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黨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進程中,有著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與紅色革命的歷史結合起來,以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樹的豐功偉績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做好這項神圣的工作。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把“四戰”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跡和精神的內涵結合起來。
二、歷史文化遺產的需要
多年來,我們黨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目的就是宏揚先進文化,建設主流文化,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相關的戰史,是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面對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保護好,要管理好,要利用好,這對于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大力建設主流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保護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宣傳和利用革命歷史文物,對于青少年增長知識、認識家鄉、了解世界,是有推助作用的。同時,也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種渠道,一種方式,能夠使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群眾,與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結合起來,達到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的目的。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認為,這其間也要把紅色文化遺產,作為我們陶冶性情、增長學識的一種手段。把文化遺產的枯燥學習,變成生動的體驗過程,在一處處革命遺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個個革命故事中,認知革命前輩的崇高理想,了解革命英烈的價值追求,也就充分發揮了革命文化遺產的作用,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接受中,完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也就實現了革命文化遺產保護手段的創新,方式的創新,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動,更加形象,使人們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思想境界得到升華。這塊革命文化遺產,就有了深刻的感染力,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我們在探討戰史之于紅色旅游品位提升中,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三、經濟增長點的需要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休閑消費逐年增長,對旅游業的內容和產品,就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旅游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游業,作為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是滿足旅游業需求、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強旅游業實力的需要,對更加廣闊的旅游消費市場,具有不可多得的遠景意義。
事實上,紅色旅游項目,已經促進了我們當地的經濟發展。據了解,每年來參觀游覽的人,大約有10萬人左右。10萬人的衣食住行,是個可觀的經濟數目。這是“紅色”品牌的現實作用。我們的政府領導,早已認識到“旅游興市”這一課題,已經成為海內外市場矚目的一個“紅色旅游”勝地,一個“綠色旅游”勝地。發展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游,這是戰史之于紅色旅游品位提升的關鍵所在,也是戰史之于經濟品位提升的重要一環。我們要有能力把紅色旅游項目,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探討和研究。
我們關注的焦點和發展的核心,是讓紅色旅游資源變成讓現代人能夠觸摸的鮮活歷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不久的將來,要用“情景的體驗與抵達”,讓游人體驗到“四戰”的悲壯色彩,用那種革命前輩的崇高精神,搭建現代人與紅色年代的情感橋梁,從而堅定“天佑中華,永不內戰”的信念,使中華民族真正走上復興路。我們堅信,紅色旅游一定能夠成功地把革命文化的內在精神價值宏揚出來,外化出來,凸顯出來,備受各地游客歡迎。也就是說,我們要抓住紅色文化的內核,凸現紅色的品牌,這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一條可行之路。
結語:綜上所述,面對戰史之于紅色旅游品位提升的問題,我們認為,這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迫切需要,這是保護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必然需要,這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這是旅游經濟增長點的核心需要。紅色旅游文化內涵的提升,是紅色旅游消費的一種方向性、發展性的問題。以戰史,提升紅色文化的內涵,使紅色旅游的市場進一步發展,增強和加快人民奔小康的信念與步伐,希望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作者簡介:王殿明,男,(1965,6-),四平戰役紀念館,研究方向:戰史研究、陳列、紅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