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督山伯爵》一書,每個人在看到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報恩報得徹底,報仇報得痛快的感覺。在其中,更是給人一種做人要為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能量。對待友善的人,我們要報以友善,懂得感恩。對待不法之人,要學會正確對待,決不助長不正之風,用法律還社會一個朗朗乾坤。
關鍵詞:基督山伯爵;善惡有報;感恩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1844年,大仲馬受同代作家歐仁·蘇的啟發,決定創作一部揭示當代社會內幕題材的小說。通過對一件題為《金剛石和復仇》案件內容的改編,大仲馬完美地將現實與虛構交織在一起,用他天才的筆創作出了這篇震驚世界文壇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又譯《基督山恩仇錄》)。
在《基督山伯爵》這本書中,大仲馬曾將這本書的主線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我恨恨我的人”。當年大仲馬與助手馬奎·奧格斯特探討這部巨作之時,就己然決定將故事的重點放在復仇之上。當然,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畢竟作為一篇連載的長篇小說,要能夠時刻抓住讀者的心才是最為重要的。然而,有恨就必然要有愛,大仲馬曾經在一次酒會上說“我愛愛我的人”,所以在《基督山伯爵》己然確定的復仇大環境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唐泰斯與法利亞長老那種如父子般的親情,與麥西蒂斯纏綿的愛情,以及對照顧他及他的家人的船主莫雷爾的恩情。
在故事中,唐泰斯復仇之前,他先做的是報恩,法老號的船主莫雷爾是一個忠厚、勇敢而且熱情的人。他曾在唐泰斯落難時為他四處奔走,還照顧過唐泰斯的老父親。后來他破產了,絕望當中,他準備自殺。唐泰斯替他還清了債務,送給他女兒一筆優厚的嫁妝,還送給他一艘新的法老號。報恩之后,唐泰斯說:“我已經代天報償了善人。現在復仇之神授我以他的權力,命我去懲罰惡人!”
在這里我們當然不是為了談論這其中的復仇情節,雖然在大仲馬的妙筆生花之下,故事的情節的確引人入勝。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我們并不提倡基督山伯爵那種為了復仇而不惜一切手段的做法,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直,不然就會像故事中的道格拉斯、弗南以及維爾福一樣,即便是使用了骯臟、陰暗的手法獲得了權勢、金錢,也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像來自基督山伯爵復仇一樣的制裁。
看《基督山伯爵》我們為其中的快意思仇叫好。然而,我們在叫好之余亦要深思這其中的韻味。莫雷爾為什么會在破產之際獲得唐泰斯如此巨大的幫助?道格拉斯、弗南以及維爾福這三位當時社會上經濟界、政界、司法界的代表又為何迎來了伯爵的強烈報復?結論是顯而易見的,用我們經常聽到且常說的話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莫雷爾不是在唐泰斯含冤入獄之時為其奔走,照顧他年邁的父親,并在其去世時出資下葬,那么我想在伯爵歸來之后,發現莫雷爾破產之時雖然不會落井下石,但絕對不會對其伸出援手,助他渡過難關。如果道格拉斯、弗南以及維爾福不是為了一己之私,陷害唐泰斯,令其含冤入獄,并且在之后的升遷道路中用的都是見不得光的手段,也不會留下把柄,讓伯爵可以從容地報復他們。
在品味小說中的情節之外,我們環顧我們身邊的世界,行善者,有之,為害者,亦有之。面對這樣那樣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又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呢。畢竟這不是小說中的世界,這是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其實早在兩千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經告訴我們了:“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在這里,孔子并不建議我們像平時經常說的那樣,以德報怨。其實以德報怨會助長不正之風,讓做錯事的人認為即使自己錯了,也沒有什么事情,久而久之,也就把錯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了。圣人的意愿,德還是留著用來報德,這樣在有恩報恩的環境中,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大家都能伸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至于“怨”,我們要用公平、正直的態度去對待,更多地去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孔子攝行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就是一個很好的以直報怨的例子。
現今社會中,善惡有報的例子比比皆是。目前在各種媒體中大量曝光的“房氏家族”、“表叔”之流,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平時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又怎么會在輿論的大潮流之中倒下,只留得身后罵名。而像吳斌、張麗莉等那些為了黨和人民,勇于獻身之人,在我們的社會中,無論什么年代,都將在世人的心中留下濃重的一筆,名垂青史。這正所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總覽整篇《基督山伯爵》,從我們自身來講,要像莫雷爾一樣,應該能夠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便不是日行一善,也不能違背做人的基本原則,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并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要用行動去表現出來,這樣才能讓愛傳遞,才能創造和諧的家園。當面對不法之事的時候,雖然我們不能像伯爵那樣快意思仇,但是,在法治社會下,我們一定要學會合理運用法律,絕不姑息養奸。最后借用相聲中常用的一首定場詩:“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作者簡介:楊威,女(1987,9-),學生,遼寧省錦州市人,現就讀于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