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至今,上千萬內地人遠赴深圳,在創造了深圳奇跡的同時也與深圳同發展。本文通過對來深建設者的特點進行闡述,并對深圳市來深建設者工作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深圳;來深建設者;思想狀況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一、深圳市來深建設者概述
1979年,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當時的地域包括現在的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區。從深圳特區誕生之日開始,一批又一批的內地人遠赴深圳等特區,開始了極具中國特色及時代背景的遷移,被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30年來上千萬來深者奉獻著青春,用自己的熱情、活力譜寫出一曲曲深圳特有的贊歌。
截止到2010年底,深圳市實際管轄人口1500多萬,3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77.74%,平均年齡僅為28歲。但具有深圳戶籍人口總量只有250多萬人,除了流動人口以外,常住人口高達1000多萬人。在這樣的人口數據面前,我們似乎很難回憶起1980年時深圳的人口總量僅有33.29萬人。大批的來深建設者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以說沒有來深圳建設者就沒有深圳的今天??蛇@些為深圳辛苦付出的來深建設者在歷史上有很多“名字”,外來工、打工仔、農民工等一系列具有歧視性的語言。我們終將要給他們一個公正的稱呼。2008年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就要求不要再用“外來工”等來稱呼勞務工,而改以“來深建設者”。
二、來深建設者的特點
1.教育程度較高,職業技能相對較低
相對于老一代農民工小學、初中甚至文盲的教育水平,新一代來深建設者一般都完整地接受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中職,專科甚至本科、碩士學歷的也舉不勝舉,來深建設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雖然來深建設者教育程度較高,但是文化知識很難直接轉化為職業技能,專業技能比較低。
2.鄉土情節弱化,市民化意愿強化
來深建設者很少有務農經驗,他們本質上只是戶籍意義的“農民”,而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農民”。
來深建設者從小就向往并憧憬城市生活,鄉土觀念較為淡薄,沒有返鄉務農的意愿。他們渴望城市的生活,有積極地融入城市的意愿。
3.年輕易接受新事物但價值觀不穩定
來深建設者來到深圳后更容易接受城市的生活環境,他們崇尚名牌,K歌、迪廳蹦迪、酒吧喝酒、上網交友等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為他們所接受。
來深建設者在自我發展、市民化等價值觀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價值觀的影響。他們過于注重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欲望,他們在城市面臨很多的挫折,產生委屈、迷茫、甚至仇恨等多種思想。容易產生失衡心理,做出違反社會道德和法律規范的行為。
4.追求個性發展,維權意識增強
來深建設者崇尚個性、自由,渴望被尊重,愿意并敢于維權,所以他們難以管理,管理成本很高。來深建設者來到城市的目的更多是為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不但在意工資水平的高低,還在意工作與生活環境、企業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培訓晉升制度等等。新生代農民工追求個性,比較漠視制度。他們通過各種媒介了解各項政策信息,只要覺得權益受到損害,就希望通過訴求來維權。雖然來深建設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但制度維權意識還有待加強。
5.排解壓力能力不強
來深建設者的職業技能水平相對偏低,技術工種做不了;他們希望獲得輕松的工作:對建筑業等要求體力的工作不愿意干;而工廠中普工工作,需要在流水線長時間進行單調枯燥的重復手工操作,他們也不愿意干;不愿從事第三產業,理由是服務行業得伺候人,看別人臉色,受氣、受委屈。加之來深建設者的權利意識的增強,出現了頻繁跳槽的現象。
三、深圳市來深建設者工作取得的成就
1.采取各種措施豐富來深建設者的文化生活
至2004年起,深圳開始把服務農民工作為社會文化工作重點,2005年創辦了深圳市外來青工文化節,2007年開始全面推進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
全市先后建成626個來深建設者圖書館、社區圖書館、50多個廠區文化活動中心(室)和120多個共享工程服務點,還在12個工業區建起“青工書屋”。免費向來深建設者開放;24小時自助圖書館布點向工業區、來深建設者聚集區擴散。2008年深圳市實現每1萬5千人擁有一個社區圖書室的目標,成為國內圖書館密度最大的城市。
舉辦周末廣場音樂會、講座、藝術沙龍和劇場演出活動,舉辦世界讀書日系列文化活動和“關愛行動”、“外來青工文體節”等品牌節慶活動,在工業區開展針對來深建設者的讀書活動,組織演出、征文比賽等來豐富來深建設者文化生活。
2.培育城市認同感,形成深圳榮辱觀
深圳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廣大來深建設者的辛勤耕耘,為了紀念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無私奉獻,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等政協委員在2009年初提交了《關于設立農民工節(或外來建設者節)的提案》。該提案得到相關部門回復,深圳擬將每年的7月9日定為“來深建設者節”,相關方案將專題請示深圳市政府,并將報國務院審批。
自2001年開始,深圳每隔兩年即開展一次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和外地來深建設者之家評選表彰活動。深圳市還舉行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和建設者之家表彰大會,每屆有100名員工和100個單位分獲“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和“外地來深建設者之家”榮譽稱號。
3.來深建設者市民化待遇
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包容性很強,深圳很早就打破了城鄉界限,為來深建設者提供了和深圳市民一樣的就業、創業平臺和環境。深圳多年來在改善就業環境、保障合法權益、解決社會保障問題、解決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解決來深建設者醫療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全覆蓋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把來深建設者融入城市社會作為一項政府工作,“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越來越深入人心。2007年2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暖2007》晚會上,深圳當選為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之一,這是對多年來深圳來深建設者工作成果的檢驗與認可。
作者簡介:陳峰,男,(1981.10-),河南省商城縣,信陽師范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