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雷

書評二
《改革方法論》
作者:趙義 何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海南農墾,在改革之前確實很糾結,在體制上,是“部省共管”,農業部管生產,海南管人事,結果造成了“海南管不了,中央管不到”,成了“獨立王國”;在運行上,又是“四不像”,“像企業還要辦社會,像政府還要納稅,像軍隊又沒有經費,像農民又有工會。”該地農墾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現任山西省副省長、曾任海南農墾總局局長、黨委書記的王一新,他借鑒工業化的理念,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政企分開、社企分開,全面推行橡膠園家庭長期承包制度;剝離橡膠核心資產組成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公司上市,實現了由資源生產型企業向資源控制型企業的轉變;立足資源專業化分類和專業化分工,組建多家專業化公司,多元化投資,實現海南農墾經濟多元化增長;推行農場屬地化管理,“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將海南農墾改革的方法論和路徑,從改革的啟動、改革的推進、成果的鞏固三個方面總結了九點改革經驗:
改革啟動期的三個“老法寶”:其一,決策者在改革啟動之前,第一項工作是落實民生工程,解決用水、用電、道路及住房等滯拖多年的遺留問題;其二,在啟動項目設計中,海南農墾決策者的做法是“做加法,做增量,不做減法”;其三,對干部隊伍,從解放思想入手,通過分階段、有步驟的培訓,逐漸形成改革的共識。改革推進期的三個“快字訣”:其一,借力大環境,全力快速穿越“沼澤地”;其二,“方向是剛的,方法是柔的”;其三,誘導式前行與“快刀斬”。確保改革成功的三個“辯證法”:其一,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法;其二,企業職能與社會職能的辯證法;其三,決策者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辯證法。
本書將改革者的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剖析和呈現,為我們研究我國現代農業改革刻畫了一個生動的樣本,為我國下一步的農業產業化改革提示了某種參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