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麗 史晨

深圳市長許勤
記者:深圳為什么提出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許勤:可以說,在我國技術創新領域,深圳擔當了排頭兵角色。多年來,深圳堅持自主創新主導戰略,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比較完善。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圳在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正在向“綜合創新”方向發展。
“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是多要素聯動的循環生態體系,是包括觀念、文化、科技、金融、商業模式等多方面、多層次、多要素的聯動創新體系,對內形成生態鏈,對外形成巨大的資源集聚效應和開放創新態勢,以創新載體吸引各種創新資源聚集,以更有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打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支撐這個體系的運行。應該說,這是我們對創新認識的深化、內涵的擴展、模式的進一步思考。
記者:構建綜合創新城市,政府都做了哪些思考和設計?
許勤: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將深圳作為全國第一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深圳用3個月的時間編制了《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2008-2015年)》,這是國內第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規劃。這個規劃超越了單純的科技創新,是對建立創新型城市的全面規劃,包括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城市規劃創新,也涉及文化等方面,與之同步出臺的還有33條自主創新政策。這些政策在當年9月召開的深圳第一次自主創新大會上公布,標志著深圳全面啟動了國家創新城市建設工作。
關于如何建設綜合創新城市,我們做了很多思考。我們認為,綜合創新城市本質上是一個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是“一內一外”兩方面的問題。從內講,它應該是可持續、生生不息的生態鏈;從外講,是資源的集聚和資源的開放式利用,就是通過對創新環境、創新載體的建設和創新政策的打造,吸引創新資源更多地集聚到某個地區。
為了能夠更好地集聚創新資源和發揮各方面資源的作用,深圳在推進大部門制改革中,特意在機構設置上整合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目的就是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合力推進創新。
記者:在實施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平臺和抓手?
許勤:目前,深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最重要抓手是科技創新,這是綜合創新生態體系的基礎,而建設更多的創新載體,就是提升全社會創新能力的平臺。概括地講,這里至少包括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第二層次是國家、省、市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這四個大類。
第三層次是大量的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參與的“面上的創新”。
第四個層次就是配套服務體系。包括我們所說的政策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創新體系、商務模式創新、知識產權服務和保護等等,深圳的土地整備政策、“孔雀計劃”、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措施都屬于這個層次。
在產業創新方面,深圳最早出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目前深圳已確定互聯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主要是主動把握全球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充分利用深圳已有的發展基礎,打造更具領先性、更有競爭力的新興現代產業體系,譬如互聯網產業,就是考慮到深圳土地空間有限,但創新潛力巨大,必須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無限的虛擬空間創造更多的價值。
記者:綜合創新體系涉及多方主體,產學研資之間如何聯動,綜合優勢該如何體現?
許勤:深圳推進綜合創新體系建設特別注重多要素、多主體協同創新。在這方面,深圳一直瞄準世界先進技術前沿,以行業骨干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為依托建立了一批產學研資聯盟,有針對性地支持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和新業態發展,探索更有彈性和活力的組織形式,形成研發平臺、應用平臺、知識產權、金融資本等核心資源共享,實現產業鏈、研發鏈、資本鏈整合,推動技術、產業、資本和應用的協同創新,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迅速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我們啟動建設了23個基地和集聚區,同時組建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一批產學研資聯盟,推動新興產業協同創新。去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增速為經濟增速兩倍以上,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深圳已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之一。
記者: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先行一步的深圳得以集聚更多的資源,形成了成果轉化和原始創新的雙高地。去年珠三角金改方案中央已經批復,那么深圳在金融創新方面該如何體現綜合性?
許勤: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城市,深圳著力推進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無縫對接。深圳專門出臺了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科技金融試點城市建設,形成了包括種子基金、創投、產業基金等在內,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金融支撐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目前,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正在牽頭制定《科技和金融結合實施方案》,計劃在今年的科技研發資金中,首批安排5億元財政經費,專項用于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的發展。
作為全國16個科技金融試點城市之一,深圳的科技金融業態已初步形成,現在更應該找準科技金融的服務方向,牢牢抓住前端企業、科技資源。
記者:外界對深圳成為國際創新中心的期望很大,深圳涌現了如華為、中興、騰訊等國際性企業,那么在綜合創新體系構建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資源網絡?
許勤:深圳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將更加突出開放性,加強創新國際合作和競爭,努力打造國際創新中心。
我先說說企業。深圳之所以會涌現一批既有動力又有能力的企業,關鍵在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之前,首先要成為市場主體。如果不是市場主體,沒有競爭意識,就不會有創新動力。推進自主創新,需要一大批既有動力又有能力的企業,從而形成全社會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深圳過去談創新,主要是集聚和激發國內資源的活力,現在談創新,必須要更有國際視野,從全球角度配置創新資源。
其次,要著力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把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創新載體和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向創新能力強、效益好的區域配置,鼓勵支持創新龍頭企業和新型科研機構更多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率先在創新前沿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