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呂日周
2001年正月初十,長治市里四套班子成員和十三個縣(市、區)委書記、縣長都到老勞模李順達、申紀蘭的家鄉——西溝參加市委常委擴大會。市委常委分別向請來參會的幾位新老勞模詢問:“西溝為啥綠了?”“潞寶為啥大了?”“留莊為啥變了?”“常平為啥富了?”他們說:“治村治廠先治人”;“人治沒深淺,法治有分寸”;“帶頭帶一時,制度管長遠。”老勞模申紀蘭一語中的:“人叫人干人不干,制度調動千千萬。”他們建議市委加強制度建設。
為此,市委在研究干部作風轉變的同時,決定在加強制度建設上下工夫。市委認為,建立制度比轉變作風更重要,要通過帶頭轉變作風推動制度建設,要把創造環境逐步引向創新的、有效的“制度環境”中。會后,四大班子運用先歸納后演繹的辦法,在總結基層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建立多種制度的決定。由市委秘書長牽頭起草《中共長治市委關于實施“五大監督”的意見(試行)》于2002年1月21日在中共長治市委八屆二次全體會議上通過。
建立“五大監督”體系,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戰略性課題,是一項具有探索和創造性的工作,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提高和完善。要通過建立“五大監督”體系,推動作風建設由人為化向制度化轉變,把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干部的權利、義務、職責、要求等進一步明確、具體、使轉變作風有章可循,追究責任有據可查,確保作風建設上規范、有序和法制化的軌道;由領導逼向群眾逼轉變,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轉變。學習申紀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貫徹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與時俱進,扎實工作。 (摘自《在清華北大的演講》)

老勞模申紀蘭帶領群眾艱難治山幾十年,得出一條經驗:人叫人干人不干,制度調動千千萬。長治市治市問賢人,理政尋良方,功夫下到了關鍵處——建章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