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龍,錢 勝(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財會系;.機械工程系,浙江 溫州 325035)
溫州大學生創業教育中企業家精神培育的實證研究—基于人格變量的視角
馬德龍a,錢 勝b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a.財會系;b.機械工程系,浙江 溫州 325035)
采用編制成冊的量表和問卷對溫州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家精神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不顯著,大五人格中除神經質維度與企業家精神無顯著相關外,其他四個維度均與企業家精神存在顯著正相關;追求成功的動機和自尊正向預測企業家精神,避免失敗的動機負向預測企業家精神;修正的結構方程模型顯示,五種人格特質均能間接預測企業家精神,成就動機、自尊在大五人格和企業家精神中起中介作用。人格變量是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有效預測指標,創業教育應考慮學生的人格特質差異,因材施教。
溫州;大學生;創業教育;企業家精神;人格變量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變,創業活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創業和創新也成為經濟強勁發展的助推器。優秀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將是今后社會的企業家主體。我國把創業作為帶動就業的主要措施,鼓勵全民創業,而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大學生則成為國家重點引導的對象。從2008年起,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給予大學生各種創業指導,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1]。
Covin等把企業家精神定義為一種戰略導向在整個公司的滲透,認為該導向以創新、冒險和前攝性為主要特點[2]。企業家精神是一種能夠影響企業發展的企業家行為,企業是否成長取決于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李宏彬等的實證研究顯示,在1983—2003年的樣本區間內,企業家精神的確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效應。這一估計結果在控制了可能影響經濟增長的其他人口及制度變量后依然是穩健的[3]。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創業的現實表明,企業家精神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必備素質。丁偉民等認為,培養企業家精神,對大學生創業至關重要,創業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機會意識、創新精神和理性的冒險精神[4]。一般認為,企業家精神作為一種能力,既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也可以通過傳授來培育。這為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國外的企業家精神培育,已逐步由單純的創業導向教育模式拓展為以培養具有創新性、創造性與理性承擔風險能力的適應新經濟時代的管理人才為核心的教育體系。企業家精神培育與創業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說,企業家精神培育是創業教育的核心[5]。
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認為,人格變量與企業創建和成功關系密切[6]。但基于該模型的實證研究尚未開展,其解釋力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有鑒于人格特質具有跨時間和跨情景的一致性,較為穩定,本研究采用心理測量學的方法,通過引入可能影響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人格變量,并采用符合測量學要求的企業家精神問卷,將問卷編制成冊,進行大樣本調查,以期在今后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中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國內關于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大多為理論綜述或思考,實證研究成果較少,關于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育的實證研究成果更少。
溫州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居于中國前列,其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引發全國的關注和探討。這片創業的熱土上家族企業數目眾多,涌現出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溫州在校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將成為其家族企業的準接班人[7]。高校培養的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最終流向是企業,包括學生就業后在企業中創立事業和學生新創企業可持續發展,都需要構建創業教育體系來培育企業家精神[8]。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示范建設辦學特色之一的“以創業教育為特色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精神教育和學生素質教育與人格完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培養高素質的創業型人才。后示范時期,從人格視角研究溫州在校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育,將對溫州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1.研究假設
Rauch等根據“創業成功的Giessen-Amsterdam模型”提出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9]。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描述了個體差異影響企業成功的路徑,該模型包括一般人格特質(大五人格)影響具體的人格特質(包括成績需求,冒險性、創新性、自主性、控制點、自我效能感等)。這些具體的人格特質影響創業者的目標與行動戰略,而環境、目標與行動戰略、知識、技術和能力影響創業成功。相關研究表明,企業家精神和企業的創辦成功關系密切且至關重要。為探討影響企業家精神更深層次的人格變量,將企業家精神視為本研究結果變量。參照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構建企業家精神、人格變量與企業家精神關系的潛變量模型,如圖1所示。同時提出相應的如下假設:H 1:大五人格作為一般人格特質是影響企業家精神的深層次變量,參照創業人格研究的綜述,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嚴謹性對企業家精神起正向預測作用;神經質負向預測企業家精神。H 2:成就動機、自尊作為第二層次的影響變量,追求成功的動機和自尊能正向預測企業家精神;避免失敗的動機(避敗動機)負向預測企業家精神。H 3:成就動機、自尊在大五人格和企業家精神中起中介作用。

圖1 企業家精神、人格變量與企業家精神關系的潛變量模型
2.樣本和數據收集整理
將人口統計學資料調查表、大五人格問卷、成就動機量表、自尊量表、企業家精神問卷裝訂成冊,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500份樣本來自溫州市三所高校(溫州大學、溫州醫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刪除作答不完全、規律性作答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410份,有效回收率為82%。其中,被試的平均年齡為20.81± 2.15歲;男生144人,女生266人;高職生150人,本科生201人,碩士生59人;有家族企業背景的53人,無家族企業背景的355人,2人信息缺失。
為保證分析結果的可信度,采用SPSS13.0對樣本數據的偏度和峰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變量符合正態分布要求。本研究將通過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來驗證上面所假設的企業家精神、組織學習能力與企業競爭優勢的相關關系。
3.指標體系的確立
(1)大五人格??紤]到文化背景的影響,采用中南大學王孟成等[1 0]編制的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CBF-PI-B)。這是一個本土化的大五人格測量工具,共有40個條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五個維度,分別命名為神經質、嚴謹性、宜人性、開放性和外向性。五個因子可解釋總體方差的43.491%。每個維度分別由8個條目測量。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相關研究。本研究發現,問卷的神經質維度α系數為0.825,嚴謹性為0.835,宜人性為0.750,開放性為0.858,外向性為0.759。
(2)成就動機。采用葉仁敏等[11]合作譯制的成就動機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AMS)中文版。該量表包括希望成功的動機分量表和避免失敗的動機分量表兩個部分,在我國有廣泛的應用,是成就動機研究中常用的一個主要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指標??傮w來說,量表的兩因素結構穩定,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量表,本研究在大學生樣本中進一步考驗其測量學指標發現,希望成功的動機分量表的α系數為0.794,避免失敗的動機分量表的α系數為0.837。
(3)自尊。選用國內廣泛使用的Rosenberg自尊量表,共有10個條目。該量表分四級評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偡址秶?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參照申自力等[1 2]的研究建議,將自尊量表的第八個條目進行了否定表述以提高問卷信度,即“我覺得我將來難以獲得更多的尊重”。反向題重新計分后,本研究發現該問卷的α系數為0.771。
(4)企業家精神。采用Naman等[13]對企業家精神變量的測量量表。該量表被廣泛應用于企業家精神的研究領域,其信度和效度在許多權威的研究中已經得到認可[14]。Miller[15]通過訪談和郵件調查的方法得到該量表的α系數超過0.75。本研究基于未來的實地調查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即“對高風險收益項目的偏好性;勇于努力將挖掘到的機會可能帶來的收益最大化”等5個題項。該量表包括企業家精神的三個維度—創新、風險活動和戰略更新,共16個題項。本研究發現該變量的α系數為0.762。
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描述統計、相關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AMOS7.0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修正。
1.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因各變量為連續變量,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除避敗動機與嚴謹性、避敗動機與宜人性、避敗動機與開放性、神經質與企業家精神之間相關統計不顯著外,其余變量間均存在相關統計顯著(見表1)。

表1 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及變量間Pearson相關分析
2.多因素方差分析
為考察人口統計學變量對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以性別、受教育程度(大專、本科、碩士)和家族企業背景(有、無)為自變量,以企業家精神問卷總分為因變量,進行2×3×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性別主效應呈現邊緣顯著外,大學生樣本受教育程度、家族企業背景的主效應及三個自變量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見表2)。

表2 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3.結構方程模型建模
由于AMOS7.0軟件在變量不存在缺失值的情況下才能輸出修正指數(Modification Index),考慮到EM算法填補缺失數據優于均值填補,需要對事先存在個別缺失值的樣品采用EM算法進行補全。鑒于本研究涉及的變量比較多,如果將各個條目作為各個潛變量的觀測變量,則模型較為復雜,而擬合指數又會懲罰復雜的模型。因此,根據Kishton等[16]的建議,先對數據進行打包處理。經過對Naman等[13]的企業家精神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其結構效度并不太理想,呈現二因素結構,因而依照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因子結構將其打包成兩個作為觀測變量。
逐條刪除路徑系數不顯著的路徑,參考修正指數輸出項指標,對提示存在共變關系的神經質與宜人性、開放性與外向性逐一加上相關線。修正后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2)顯示,大五人格的各維度作為深層次的變量對企業家精神起預測作用,如追求成功的動機、避免失敗的動機和自尊對企業家精神起預測作用。除外向性到避免失敗及避免失敗到自尊的動機的路徑為負向之外,其他路徑系數均為正向。本研究結果與事先假設基本相符。自尊反映出個體知覺與現實自我狀態與期望自我狀態的差異[1 7]。鑒于自尊在許多研究中作為一個人格中介變量,其發展狀況和個體的成就動機水平有直接的聯系,因而將成就動機的兩個維度作為第二層次,自尊作為第三個層次影響企業家精神。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的主要指標見表3。

圖2 修正后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結構方程模型
本研究基于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以溫州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數據分析了各種主要的人口統計學變量、人格變量對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
1.人口學變量對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
大學生樣本的受教育程度、家族企業背景的主效應及三個自變量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學歷對溫州在校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的影響并不顯著。溫州第一代企業家大多出身草根階層,既無天時也無地利,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們開創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卻依靠自己的勤勞和吃苦成就了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形成了全國聞名的“小商品、大市場”的溫州模式。溫州歷史上受永嘉學派影響,永嘉學派提倡講究功利,主張務實而不務虛,對后世溫州人影響深遠?;蛟S正是這一地域亞文化使得溫州人對學歷并不看重,學歷對溫州人的創業亦無顯著影響。家族企業背景的主效應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與溫州家族企業的經營和治理模式中的不利因素有關。如企業文化缺位、人力資源管理意識不強、人才培訓計劃匱乏等,導致家族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傳承不足。這樣的結果提示,未來溫州家族企業可能存在著管理模式轉型的任務。

表3 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的主要指標
2.人格變量與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關系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除神經質與企業家精神相關統計不顯著外,其余人格變量均與企業家精神的相關統計顯著。進一步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大五人格的各維度通過成就動機、避敗動機、自尊三個中介變量對企業家精神起間接的預測作用。其中,神經質負向間接預測企業家精神,宜人性、開放性、外向性正向間接預測企業家精神,嚴謹性對企業家精神的預測作用機制較為復雜。嚴謹性對企業家精神起到增強—降低的雙向作用,如嚴謹性→避敗動機→自尊→企業家精神這條通路的預測方向是負向的,嚴謹性→成就動機→自尊→企業家精神這條通路的預測方向是正向的,但從效應值來看,增強作用的效應大于降低作用。成就動機通過自尊正向預測企業家精神,避敗動機通過自尊負向預測企業家精神,自尊能夠顯著正向預測企業家精神。
3.研究不足與展望
采用心理測量學方法,探討主要人口統計學變量和人格變量對溫州在校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得到一些較為有趣的結論。但本次問卷調查仍然存在樣本代表性不足,測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影響,統計結果的推廣仍需謹慎。同時雖然采取權威專家學者編制的企業家精神問卷作為測量工具,且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指標,但企業家精神是個較為復雜的變量,9個題項仍顯不足,且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其結構效度并不理想。未來研究可采用本土化的更多條目的多維問卷作為企業家精神的測評工具,并將企業績效作為企業家精神的效標用以考察其效度。本研究結論提示了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的合理性。企業家精神培育是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企業家精神培育過程中,應重視人格因素對企業家精神的相關影響,未來的研究可基于創業者人格特征與成功模型,探討創業教育與人格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如在創業教育中滲透人格教育的思想,降低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的避敗動機水平,適度提升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自尊水平,引導他們認識自身人格特質的特點,有意識地在學習、生活和實踐中降低神經質水平,不斷提升他們積極的人格特質,如嚴謹性、宜人性、開放性、外向性,揚長避短,提升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育的實效。
[1]張云川,周雪敏,方登科,等.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調研分析[J].西部論壇,2011(4):27-34.
[2]Jeffrey G Covin,Dennis P Slevin.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7-25.
[3]李宏彬,李杏,姚先國,等.企業家的創業與創新精神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9(10):99-108.
[4]丁偉民,何伏林.基于創業教育理念的高校企業家精神教育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8(4):85-86.
[5]張璐.高校分層次創業教育中的企業家精神培育研究—以K AB創業教育為例[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 09.
[6]李海壘,宮燕明,張文新.創業人格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2(3):403-411.
[7]馬德龍.溫州資本成長法則與高職學生創業素質教育的融合[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15-17.
[8]馬德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3(19):78-80.
[9]Rauch A,Frese M.Born to be an entrepreneur?Revisiting the personalit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M]//J R Baum,M Frese,R A Baron,et al.The psych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2007:41-65.
[10]王孟成,戴曉陽,姚樹橋.最新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的初步編制Ⅲ:簡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4):454-457. [11]葉仁敏,Hagtvet K A.成就動機的測量與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2(3):14-16.
[12]申自力,蔡太生.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條目8的處理[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9):661-663.
[13]Naman J L,Slevin D P.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ncept of Fit:A Model and Empirical Tes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2):137-153.
[14]Covin J G,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1989(10):75-87.
[15]Miller D.Friesen ph strategy-making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3(4):221-235.
[16]Kishton J M,Widaman K F.Unidimensional Versus Domain Representative Parceling of Questionnaire Items:An Empirical Example[J].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4(3):757-765.
[17]Mruk C J.Self-esteem:Research,Theory,and Practice[M].2nd edition.New York:Sp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99:9-31.
[責任編輯:夏曉軍,胡 瑜]
An Empirical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Wenzhou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Personality Variables
MA Delonga, QIAN Shengb
(a.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b.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Adopting the documented scale and questionnaire, a random survey made to college students of three different schools in Wenzhou finds that the entrepreneurship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Besides the neuroticism dimension, other four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ntrepreneurship among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he desire for success and self-esteem predictes the entrepreneurship positively, while the motivation of avoiding failure predictes the entrepreneurship negatively. The modifie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displays that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can predict the entrepreneurship indirectly with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acting as the medium in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refore, the personality variable is an effective index in predict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personality,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Wenzhou;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Personality variable
G642.1
A
1671-4326(2013)03-0038-05
2013-04-18
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研究課題(2012B064);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R20120055);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課題(WZYS201201)
馬德龍(1979—),男,山東金鄉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系講師,碩士;錢 勝(1982—),男,河南信陽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