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常青 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副主任

應急變革與創新是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新信息技術條件下,應急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發展對應急的變革與創新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一,新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應用為應急技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幾年,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這類新技術、新應用,已成為強大的發展動力,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進步。現在各處無不在談物聯網,甚至包含了像車聯網這樣的新技術等各方面的內容。實際上,物聯網、車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都是在互聯網發展和高度信息化應用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個廣泛互聯海量數據和信息智能化處理的網絡空間結構,并可以非常及時方便地提供各種服務、運行、運作。
這些技術的發展特別有利于滿足應急行業和應急發展的新的工作需要。近幾年來,突發事件很多,對相應的應急工作提出很大需求。除了傳統衛星可以滿足這些需求以外,現在移動網絡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能為我們應急工作的創新和發展其間提供解決這些難題、問題的新方法。應急行業應該緊緊抓住這些信息化新技術的發展機遇,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為這些技術的應用做更好的溝通交流,使這些新技術成為應急行業發展的動力。
第二,目前國際、國內的信息安全形勢變化顯示,應急已經成為安全保障的重要一個環節。近幾年發生的幾大信息安全事件,如震網、火焰病毒事件,以及維基解密事件。震網病毒能夠通過層層特殊的技術,突破伊朗核設施和物理隔離的內部網絡,最后來破壞離心機。維基解密事件表明,就算是美國這樣一個信息技術強大和安全防范最嚴密的國家,都無法避免被公布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機密情報,無法阻止泄密事件的發生。這些震驚世界的事件都表明,安全僅靠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是不夠的,安全風險是不可消除的,安全事件事故的發生是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現實網絡空間的安全攻擊時刻存在,我們不僅要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一旦安全事件發生以后的應急與處理工作。應急作為安全風險管理和控制的最后一個環節,做得好、做得成功能大大降低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第三,應急工作要與時俱進,在發展中做好應急。這對政府管理部門和產業創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并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但是,中國在信息技術方面還不是一個強國,存在諸多的薄弱環節和隱患,面臨著方方面面、內內外外的安全挑戰。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越來越依賴于網絡,越來越依賴于信息與數據。一旦這些方面有所閃失,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前段時間,中國的華為、中興公司和美國國會之間的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國家各個層面的高度關注。這個事件表明,在國家信息安全這個領域的博弈是非常復雜的,美國以供應鏈安全為由來施行貿易保護主義,是這個事件的本質。華為、中興公司這幾年發展迅速,在亞洲、歐洲、非洲,乃至全球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對美國的產業競爭力形成挑戰。現實情況是,中國面臨的供應鏈安全風險更大,中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系統大量使用國外產品與技術。信息安全和IT行業的這種情況,在應急行業也同樣存在,我們所使用關鍵技術和產品高度依賴于他人、受制于他人,有很多的軟肋和隱患。這些問題需要在政策決策、發展的路線和資源投入方面進行改進,需要我們不斷在發展中的去解決問題,在發展中搞好自主創新。無論是安全還是應急,都是為發展服務。發展是硬道理,創新是科學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