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利平夏俊杰李 陽武肇玲林曉生王 昆范小洪王海燕
(1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深圳,518020;2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深圳,518020;3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深圳,518000)
中醫“四大經典”教學效果及學員運用經典能力的調查
廖利平1夏俊杰2李 陽2武肇玲1林曉生3王 昆2范小洪1王海燕3
(1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深圳,518020;2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深圳,518020;3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深圳,518000)
目的:找出中醫“四大經典”培訓活動的效果及其規律,分析研究接受四大經典培訓的學員,對于中醫藥服務能力和臨床水平的影響,找出其規律,為“學好經典、做好臨床”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近年來參加“中醫經典”培訓的學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將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本項目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學員普遍反映加強了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夯實了中醫理論基礎知識,提高了中醫辨證論治能力。結論:研讀經典是提高中醫臨床水平的必然途徑;熟讀經典為培養名優中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好經典,是做好中醫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源泉。
中醫;四大經典;培訓;調查
中醫藥學源遠流長,岐黃神農,醫之源始;仲景華佗,醫之圣也[1]。在中醫藥學發展的長河中,臨床名家輩出,促進了中醫藥學的迅猛發展。繼承與創新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兩大核心,繼承是發展的目標,創新是發展的源頭活水[2-4]。深圳市中醫藥事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這些年始終如一的開展“學經典,做臨床”的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為了更好的總結深圳經濟特區開展中醫經典培訓工作中“教與學”的經驗,我們申報了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資助科研課題《中醫“四大經典”教學效果及學員運用經典能力的綜合評價》。我們通過對歷年來參加“中醫經典”培訓的學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對培訓的效果及學員運用經典能力的情況總結如下。
近年來,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高度重視“中醫經典”的培訓學習工作。先后開展“中醫經典與臨床”教育普及班培訓人數1 212人,參加輪訓人次達4 004人,占全市中醫從業人員的90.18%;培訓結束后匯編老師教研論文33篇,學員論文152篇,評出優秀論文22篇。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又先后舉辦兩期“中醫經典與臨床高級研修班暨名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理論課程培訓班”,共培訓學員164人,收到教學論文185篇,評出優秀論文31篇。
首先由深圳市衛人委、發改委、財政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聯合印發了《實施中醫藥強市人才培訓工程暨名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實施方案》;其次遴選指導老師48人和學員共3批56人;第三,政府為“學經典、做臨床”提供經費保障;第四,成立由市衛人委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為師承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第五,制訂了相關教學計劃,安排了師資;第六,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督導與考核,并設立獎勵規定;第七,還組織策劃編寫了《深圳市名老中醫系列》叢書,為深圳市積累和沉淀中醫藥文化,培養“鐵桿”中醫后繼人才,記載這些名老中醫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奮斗歷程和卓越貢獻。
根據課題的需求,在充分調研與咨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培訓效果調查、中醫思維與運用四大經典著作方藥的能力與水平調查三大部分,評價指標23項。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347份。回收有效問卷32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3.3%。對所收集到的調查問卷數據錄入epidata數據庫中,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4.1 學員構成情況 被調查的324名學員中,男性為167名,占51.6%。女性為157名,占48.4%。本次調查學員的學歷層次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碩士層次上,分別占49.7%和34.6%。大專學歷以下占9.0%,博士以上占6.8%。本次調查的324名學員中,初級職稱人數比例最多,占39.8%。其次為中級職稱占25.3%。副高、正高以及其他職稱人數比例依次為21.3%、9.3%和4.3%。
4.2 學員喜歡的課程情況 通過本次調查可知,最受學員歡迎的課程是《傷寒論》(59.9%)、其次受歡迎的課程為《黃帝內經》(51.8%)。喜歡《溫病學》和《金匱要略》的學員較少,分別為31.8%和38.9%。
4.3 學員對授課老師講解的滿意度情況 有65%的學員對授課老師的講解非常滿意,有17%的學員對老師的講解表示滿意。僅有1%的學員對授課老師的講解不滿意。
4.4 學員對四大經典培訓感興趣情況 77.8%的學員表示對此類培訓感興趣,20%的學員表示一般,僅有2.2%的學員表示對此類培訓不感興趣。可見此類培訓滿足了廣大學員對中醫四大經典的學習需求。
4.5 作為一個中醫從業人員是否有必要熟悉了解四大經典著作 有82.7%的學員認為中醫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熟悉并了解四大經典著作。僅有0.9%的學員認為不需要了解。由此可見,在廣大中醫從業人員中,對四大經典著作的學習有著廣泛需求。
4.6 培訓前是否能讀懂四大經典著作 僅有21%的學員表示在培訓前能夠讀懂四大經典著作,69%的學員表示能夠部分讀懂四大經典著作。仍有10%的學員表示自己不經培訓不能夠讀懂四大經典著作。由此可見,深圳市基層中醫工作者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不夠充分。
4.7 覺得培訓后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有沒有提高有92%的學員認為通過此類培訓,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有很大提高。有45.7%的學員認為有一般性的提高。僅有0.9%的學員認為完全沒有提高。
4.8 培訓前、后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情況對比 由表1可知,培訓前學員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主要集中在一般和很少使用的頻率上分別占56.8%和18.5%。培訓后學員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有大幅提升,較多使用的頻率提升到了42.6%。對培訓前、后的情況采用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邊際一致性檢驗)按照α=0.05的檢驗水準,P<0.001,可認為培訓前后學員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有統計學意義。培訓后使用頻率有明顯上升。

表1 培訓前、后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情況對比表
4.9 培訓前、后運用四大經典著作方藥的情況對比
由表2可知,培訓前學員運用四大經典著作方藥的情況主要為不嫻熟,占71.6%。培訓后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能夠應用自如的比例有所上升,由培訓前的18.2%上升到了43.2%。對培訓前、后的情況采用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邊際一致性檢驗)按照α=0.05的檢驗水準,P<0.001,可認為培訓前后學員運用四大經典著作方藥的情況有統計學意義。培訓后應用的熟練程度有明顯上升。

表2 培訓前、后運用四大經典著作方藥的情況對比表
4.10 培訓前、后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隨證加減的能力情況對比 由表3可知,培訓前學員基本不會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做到隨證加減,占55.9%。僅有31.8%的學員能夠熟練做到隨證加減。培訓后學員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能夠熟練做到隨證加減的比例上升到了60.2%。對培訓前、后的情況采用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邊際一致性檢驗)按照α=0.05的檢驗水準,P<0.001,可認為培訓前后學員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隨證加減的能力有統計學意義。培訓后的能力有明顯上升。

表3 培訓前、后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隨證加減的能力情況對比表
4.11 培訓前、后對處方用藥劑量的把握情況對比培訓前有62.0%學員對處方用藥的劑量把握處于憑感覺的狀態,僅有21.9%的學員把握很熟練。仍有16.1%學員不知道如何把握劑量。培訓后能夠熟練把握處方用藥的學員比例上升到了57.1%。不知道如何把握劑量的學員比例下降到了5.0%。對培訓前、后的情況采用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邊際一致性檢驗)按照α=0.05的檢驗水準,P<0.001,可認為培訓前后學員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隨證加減的能力有統計學意義。培訓后的熟練程度有明顯上升。
5.1 研讀經典是提高中醫臨床水平的必然途徑 本次調查顯示,培訓后學員處方用藥時運用經典著作方藥的頻率有大幅提升,較多使用的頻率提升到了42.6%。培訓后學員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能夠應用自如的比例有所上升,有培訓前的18.2%上升到了43.2%。培訓后學員對四大經典著作方藥能夠熟練做到隨證加減的比例上升到了60.2%。培訓后能夠熟練把握處方用藥的學員比例上升到了57.1%。
優秀臨床人才的成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5-6]。優秀臨床人才的培養、名醫的造就必須抓好兩個必要環節,即熟讀經典和臨床實踐。中國歷代名醫沒有一個不是熟讀經典的,熟讀經典是對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最基本的要求[7]。只有熟讀經典,才能把握中醫藥的學術特點和文化內涵,進而吸納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豐富和發展中醫藥學。
5.2 學好經典是做好中醫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源泉學好經典,是做好中醫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源泉[8-9]。當前要大力培養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造就新一代名醫,這是時代的呼喚。名醫是優秀臨床人才中的佼佼者,是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為行業內外公認的醫學理論功底深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有相應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臨床專家。歷代名醫為中醫藥學的進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實踐證明,名醫是中醫藥學術發展的重要載體,中醫藥學的繼承離不開名醫,中醫藥學的發展離不開名醫[10-11]。
5.3 熟讀經典為培養名優中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調查顯示,有10%的學員表示自己不經培訓不能夠讀懂四大經典著作。由此可見,加強基層中醫工作者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12]。通過近年來的培訓,有92%的學員認為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有很大提高。由此可見,學員通過培訓,對四大經典著作的認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為這些學員成為名優中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醫四大經典在中醫發展史上有著重要作用,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經典巨著,對古代乃至現代中醫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13-14]。深圳要做中醫藥強省的排頭兵,必須要造就一大批通曉中醫“四大經典”并能活學活用的中醫人才。
[1]朱鴻秋.承接岐黃薪火,傳承中醫衣缽——中醫婦科名家學術傳承方法初探//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婦科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2007:228-230.
[2]史競懿,吳琛,鄭錦.中醫醫院終身教授制度在中醫傳承工作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11):1003-1005.
[3]李振吉,賀興東,王思成,等.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的戰略思考[J].世界中醫藥,2012,7(1):1-4.
[4]徐志偉,胡質毅,林培政,等.我校中醫經典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中醫教育,2003,22(3):16-18.
[5]岳小強,楊學,崔健,等.《傷寒論》輔助教學軟件的構建與應用[J].中醫藥導報,2008,14(4):101-102.
[6]林雪,余承云.現代中醫人才師承教育培養形式的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9,29(9):2355-2356.
[7]陳曉,周國琪,陸璐明.試論中醫經典課程教學的兩個貫通[J].中醫教育,2007,26(4):5-7.
[8]林勛,蔣健,鄒菁.中醫經典著作教學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4(8):56-57.
[9]李哲,徐明元,呂金山.清·周巖《本草思辨錄》學術思想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8):231-233.
[10]楊進.中醫高等人才培養面臨問題及其對策的思考[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1):47-49.
[11]譚利斌,史俏蓉.中醫院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醫院管理,2009,7(1):43-45.
[12]曾鏞霏,楊建宇,李彥知.研讀醫學經典的幾點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5):96-97.
[13]賈春華.有關“讀經典做臨床”的認識[J].中醫雜志,2007,48(2):116-117.
[14]劉曉英,杜偉.淺析中醫“四大經典”基本功大賽在中醫類學生專業成長中的作用[J].中醫教育,2012,31(1):53-5.
(2012-10-24收稿)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Tea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Four Classics”and the Students’Application Ability
Liao Liping1,Xia Junjie2,Li Yang2,Wu Zhaoling1,Lin Xiaosheng3,Wang Kun2,Fan Xiaohong1,Wang Haiyan3
(1 Health,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Shenzhen 518020,China;2 Shenzhe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enter,Shenzhen 518020,China;3 Bao'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Shenzhen,Shenzhen 518000,China)
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patterns of the TCM“Four Classics”,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Chinesemedicine services capabilities and clinical level,as well as to find out the teaching patter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to learn classics well to do better clinical practice”.M ethods:Th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Chinese classics”training courses in recent years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and the data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The training courses had a good teaching effect,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showed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four classics,solider knowledge on basic TCM theories,and higher capability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onclusion:Reading classics is a must to enhance TCM clinical level;memorizing classics creates a good condition for training the famous Chinesemedicine;mastering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goo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ur Classics”;Teaching effect;Training;investigation
10.3969/j.issn.1673-7202.2013.07.035
廣東省中醫藥局資助科研課題(編號:2007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