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瘀論治高血壓病

2013-06-05 14:35:26
世界中醫藥 2013年10期
關鍵詞:血瘀高血壓療效

余 天 泰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醫院,南平,353000)

從瘀論治高血壓病

余 天 泰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醫院,南平,353000)

高血壓病的發生,乃由于人體臟腑陰陽失調,導致氣血紊亂,血液運行失常,血行瘀滯所致。因此,將高血壓病分為血瘀-肝氣郁結等5個證型,分別擬定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作用的降壓I號等5個協定處方進行治療,共觀察治療200例,并設對照組對照觀察200例,結果治療組降壓總有效率為96.85%,證侯療效總有效率為為93.50%,對照組降壓總有效率為87.0%,證侯療效總有效率為89.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兩組之球結膜微循環、血脂、血液流變學、血漿內皮素-1及血清一氧化氮等指標治療后皆有明顯變化,但治療組改變顯著。初步說明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不僅有理論依據,而且有一定的實踐意義,與常用治法相比,具有降壓明顯、證侯療效好、療效穩定持久等特點,顯示了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的優勢,故活血化瘀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方法,值得重視和進一步探討。

高血壓病/中醫藥療法;活血化瘀

高血壓是全球范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量的隨機臨床試驗證明,降壓治療可降低腦中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終末期腎臟衰竭等高血壓主要并發癥的發病率。中醫藥在高血壓治療領域有著明顯的特色和優勢,現已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高血壓病與血瘀有密切的關系[1]。因此,從血瘀角度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機和治療方法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

1 血瘀是高血壓病的重要病理基礎

中醫學認為,氣血是形成和維持血壓的物質基礎,“氣血沖和”,血液運行正常,血壓則可維持在正常范圍,從而使“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素問·舉痛論》),以保證臟腑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若氣血失和,血液運行反常,則可導致血壓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尤與肝的調節密切相關,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高血壓病發展的嚴重后果是中風,《內經》中所記載的部分厥證即與此相類似,如《素問·調經論》說“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認為臟腑陰陽氣血逆亂是中風卒然發病的主要病機。后世醫家在《內經》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逐漸加深了對本病的認識。宋代楊士瀛《仁齋直指》認識到:“血海虛損或瘀滯不行,皆能眩暈。”清代葉天士認為本病常有竅絡阻塞之變:“倘津液有虧,肝陰不足,血燥生熱,熱則風陽上升,竅絡阻塞,頭目不清,眩暈跌仆,甚則瘈疭痙厥矣。”(《臨證指南醫案·肝風》)。喻嘉言亦強調此多由“榮衛氣弱,自致津凝血滯也”(《醫門法律》)。迨至晚清,則有逕以氣血逆亂來解釋高血壓者,如近代中醫學家張錫純認為“氣血上逆”(《醫學衷中參西錄·鎮肝熄風湯》)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張山雷亦持類似看法,指出此“皆是氣血上苑”所致。解放后,各地對本病的發病原理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特別是近20多年來,對高血壓病血行瘀滯的病理變化尤多闡發,不少學者發現血瘀與本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2-5]。在整個病變過程中都有血瘀證侯的形成,而且是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病情的嚴重,血瘀的程度也逐漸加重的[3]。這可能是高血壓病向中風轉化演變的物質基礎[2,4]。

筆者在臨床工作中觀察到,高血壓患者多數具有病程較長,頭痛部位固定,或痛如錐刺,心悸健忘,心前區憋悶或刺痛,肢體麻木,唇舌偏暗,舌有瘀點瘀斑,或舌下脈絡瘀紫,脈沉弦或澀等特點,這些癥狀均與瘀血有關[5]。中醫學認為,血瘀即是血液運行不暢,或在局部停滯的一種病理現象。據研究,血瘀與微血管病變、微循環障礙及血液流變異常等因素相關。文獻報道,高血壓病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表現為毛細血管變細、管襻隱沒、扭轉,長度改變,以及血流速度血流狀態的改變等[6]。有人分析了136例高血壓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結果全部異常[7]。筆者觀察了186例高血壓患者的球結膜微循環情況,發現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主要表現為血液流速度明顯減慢,紅細胞聚集,毛細血管扭曲變細,有的呈囊狀擴張,局部滲血,甚或部分毛細血管血流瘀滯,堵塞不通,呈節段狀等。同時,筆者還就上述186例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查,結果均有多項指標異常[8]。大量資料表明,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血流動力和血液流變等方面的異常,主要表現為微循環障礙和血液黏度升高,它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9]。這些亦可作為本病血行瘀滯的佐證。

如今,西醫學已經認識到,高血壓病的深層次本質是血流供求不平衡,而心、腦、腎的血流供求不平衡在其發生和維持上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10]。高血壓患者的許多癥狀,諸如頭暈目眩、頸項強痛、肢麻、耳鳴、失眠、胸悶、心前區疼痛等,都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血流供求不平衡的反映,當這些器官的血流供求得到改善時,上述臨床癥狀就好轉或消失[11]。因高血壓可以促使動脈硬化,故臨床上高血壓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常見。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液循環、血管功能障礙,組織缺血缺氧和血凝功能亢進等病理變化,故臨癥上可出現種種血流動力障礙,而呈現血瘀的證侯。可見,本病血瘀的形成是具有一定的中西醫病理基礎的。

總之,高血壓病均有血瘀表現[9]。血瘀的病理變化是普遍的、客觀存在的,并且是貫穿在本病全過程中的。究其形成機理,緣由七情內傷、起居失宜、勞倦虛損、稟賦不足、飲食不節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致使臟腑陰失調,尤其是肝腎陰陽失調,進而產生化火、損陰、傷陽和生痰等病理變化,若臟腑陰陽失調進一步發展,則可引起氣血紊亂,血行不暢,脈絡瘀滯,從而出現血瘀證候。

由于肝主疏泄,主通調氣機,調和氣血,故本病患者多由七情內傷,惱怒不解,致使肝氣郁結,疏泄失職,氣機不暢,血行瘀滯而致氣滯血瘀。此若作用于上述4個病機環節,則更進一步促使血流不暢,脈絡瘀滯,形成血瘀。正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若內傷于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

綜上所述,高血壓之血瘀病理變化是由于臟腑陰陽失調,導致氣血紊亂,血液運行反常,血行瘀滯所致。而氣血紊亂,血行瘀滯又可加重臟腑陰陽的失調,使陰陽之偏更甚,五臟之功能乖違,兩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從而促使本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甚至導致中風等嚴重后果。誠如《素問·調經論》所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故臨床上,高血壓病患者除有血瘀病理表現之外,尚可兼見肝氣郁結、肝陽上亢、氣虛痰阻、陰陽兩虛等證候,臨證時尤當細辨。

2 活血化瘀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法則

血瘀是高血壓病的病理關鍵,決定著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直至造成中風等嚴重后果。“治病必求于本”,當從根本入手,從“瘀”論治。因此,針對其病機,進行活血化瘀治療至關重要,實為根本之法。現代研究發現,高血壓是體內為克服重要臟器血流供求不平衡而產生的代償性抗病反應,只不過是這種代償反應還未完善和尚未成功而已[11]。因此,高血壓就不應當只是治療壓制的對象,若單純直接降壓,結果是激起體內升壓機制的反應,加重體內自穩調節的負擔,削弱機體自穩調節的能力,進一步加劇重要臟器血流供求不平衡,促使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惡化。因而,治療應當放在幫助改善血流供求關系上,因勢利導,促使這種代償反應趨于完善,走向成功[12]。據研究,活血化瘀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凝血、改善血流動力學等方面的功能,并有改善微循環,尤其是改善某些重要器官微循環的作用[13]。古人云:“將予取之,必先予之。”通過活血化瘀,以疏通微循環,調整血液運行,從而改善血流供求關系,使機體調節功能得到恢復,最終使過高的血壓回降到正常水平,即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說明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亦具有中西醫學理論依據的。

3 活血化瘀治療髙血壓病的臨床觀察

為了驗證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筆者根據高血壓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分為5個證型,以活血化瘀為主,進行臨床觀察,療效滿意。

3.1 資料與方法

3.1.1 臨床資料 400例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0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參數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3.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根據高血壓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分為血瘀-肝氣郁結、血瘀-肝陽上亢、血瘀-痰濁內阻、血瘀-肝腎陰虛、血瘀-陰陽兩虛等5個證型,分別擬定降壓I號、II號、III號、IV號、V號協定處方進行治療。硝苯地平緩釋片,10 mg/次,2次/d,口服。30 d為1個療程。

3.3 療效觀察 1)血壓觀測:治療前血壓為3次非同日上午的血壓平均值,治療后血壓是每周測量一次上午血壓,取最后3次血壓的平均值。測量血壓做到定人、定血壓計、定部位(右上臂)。不論門診、住院患者,均取背靠式坐位。若有活動者,休息30分鐘后測量。2)球結膜微循環檢測:所有病例,治療前后均用雙目裂隙燈檢測1次球結膜微循環狀況。3)血脂、血液流變學、血漿內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測定:所有病例,治療前后分別采用放射免疫法和亞硝酸還原法測定1次內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血脂、血液流變學則分別用酶法和壓力傳導感應法治療前后各測定1次。

3.4 統計處理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1.5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采用t檢驗。

3.5 診療標準

3.5.1 診斷標準 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編著的《中國髙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14];中醫診斷標準參照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5]。

3.5.2 療效評定 參照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5]。

3.5.2.1 降壓療效評定 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己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1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3.5.2.2 證侯療效評定 中醫證侯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侯積分減≥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侯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侯積分減少不足30%。

4 結果與分析

4.1 降壓療效及證侯療效比較的比較 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在各組間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意義(P<0.01),但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在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方面,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組降壓療效總有效率為96.85%,對照組降壓療效總有效率為87.00%。兩組療效構成比較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能有效改善中醫證侯,總有效率分別為93.50%、89.50%,兩組療效構成比較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s)

組別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治療組對照組例數治療組對照組200 200 200 200治療前165.22±11.83 165.52±13.26 99.32±7.68 100.22±7.02治療后134.36±8.21 139.69±8.52 84.49±5.70 88.52±7.68差值0.86±9.74 25.82±9.30 14.82±5.28 11.69±4.50

表2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及證候療效百分比的比較(n·%)

表3 球結膜微循環治療前后比較(n·%)

4.2 球結膜微循環治療前后比較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球結膜微循環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效果更顯著(P<0.01)。見表3。

4.3 血脂治療前后均值比較 兩組經治療后,血脂均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療組(P<0.01)的變化較對照組(P<0.05)更明顯。見表5。

表5 血脂治療前后均值比較(mmol/L)

4.4 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后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6。

表6 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后比較

4.5 治療前后ET-1、N0比較 兩組通過治療,ET-1、NO測定量均有明顯改善(P<0.01),但治療組在降低患者的ET-1,升高NO水平上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7。

表7 治療前后EI-⒈NO比較(±s)

表7 治療前后EI-⒈NO比較(±s)

指標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EI—1(pg/me)107.31±8.85 67.74±8.41 109.13±9.4586.25±1治療前治療后3.11 NO(pg/me)46.55±5.78 72.56±8.07 72.56±7.80 66.98±9.84 P值<0.01<0.05

5 討論

1)治療組共治療高血壓患者200例,根據辨證結果而分屬于5個組進行觀察,經統計學處理,5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分級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5個方的降壓療效與證侯療效均相似。降壓療效總有效率達96.85%,證侯療效總有效率為93.50%,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初步說明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不僅有理論依據,而且有一定實踐意義,與治療本病常用治法相比,具有降壓明顯、證侯療效好、療效穩定持久等特點,顯示了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的優勢。

2)兩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球結膜微循環障礙及血液流變學改變,大部分患者伴有高血脂,通過治療,均獲得改善,并可降低血漿ET-1、升高NO水平,改善高血壓患者受損的血管內皮功能,但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其中血液流變學之紅細胞壓積、全血黏度、還原黏度及纖維蛋白原治療前后的差別具有非常顯著的意義,P<0.001)。說明血瘀與微循環障礙、血液粘稠度及血管內皮功能等有密切的關系。據研究,丹參、當歸、川芎、紅花、赤芍、牡丹皮等均有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黏度,解除紅細胞聚集,擴張血管,疏通微循環等作用,其中丹參、紅花、牡丹皮等還有不同程度的直接降壓作用。研究還證實,丹參有一定擴張血管的作用,并可提高血漿NO含量,減少內皮素的生成,下調c-fosmRNA表達,并有抑制心肌細胞凋亡,下調Bax基因表達,上調Bel-2基因蛋白表達,起到對心肌的保護作用[16-17];川芎則具有明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水提取物及生物堿均有擴冠、改善心肌缺氧及顯著持久的降壓作用[18]。通過活血化瘀,使微循環和血黏度得到改善,血液運行流暢,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血液供求重新走向平衡,體內自穩調節機制恢復正常運行,達到“陰平陽秘”境界,從而使血壓回降到正常水平。這可能是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或重要的作用機制,亦為高血壓病血瘀理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3)髙血壓病實為本虛標實之證。血瘀屬于標實之一,臨證時須標本兼顧,注意調適臟腑陰陽氣血,切忌因為血瘀就一味用活血化瘀,如此血壓雖可暫得下降,但不久又會復升,甚至產生副作用。本課題所觀察患者多數為高血壓2級以上,病程大多較長,中醫學認為,久病多虛,此時常虛中夾實,病情比較復雜,若單治其標或純顧其本均非所宜,而應標本同治,降壓III、IV號方正是為此而設,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由此表明,對于久病正虛的高血壓病,不可忽視滋養肝腎。

4)應用中藥降壓,必須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真正做到辨證論治。在中醫學看來,疾病既是相對穩定的,又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高血壓病也是這樣,其證型分類一般來說是相對穩定的,但在一定條件下亦可轉化,故應隨證施治。治療組中有少數患者即因病情變化而先后用過不同號方,均獲得滿意效果。說明治療高血壓必須注意病情的動態變化與個體的差異性。

5)血瘀是高血壓的主要病機,但引起血瘀的原因復雜,且常與風、火、痰三者錯綜并見,并互相影響演變,故活血化瘀常須與熄風、清火、化痰配合使用。調理臟腑陰陽氣血,雖著重在肝、腎,但亦不可偏執,因臟腑之間每互相影響,肝的陰血不足,陽亢火旺,常可上擾于心,下病及腎,而表現為肝腎、心肝、心腎同病,所以滋腎、柔肝、養心諸法亦當兼顧。此外,高血壓病本虛雖以陰虛為主,但日久尚可損及陽,而見陽虛之侯。此時宜當詳辨,遣方用藥不可純投寒涼滋潤,應適當配伍溫陽益氣之品,但須避免溫燥太過,以溫而不燥為宜。

6)中醫學認為,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人體內部的生理功能失調,必然會反映在外,而出現各種癥狀。高血壓病也不例外,其血壓升高及其它一系列癥狀的出現,均是體內陰陽失衡、氣血紊亂、血行反常的外在表現,正所謂“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實踐證明,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不僅能降壓,而且能很好地改善臨床癥狀,這可能與其能疏通血脈,調整體內陰陽氣血紊亂,恢復血液的正常運行有關。治療組觀察結果,降壓療效達96.85%,證侯療效為93.50%,多數患者隨癥狀的緩解而血壓下降,但亦有極個別患者并不平行,即雖癥狀減輕而血壓并未能降至正常。其原因尚不明了,可能與機體適應性和個體差異性有關。

總之,血瘀是高血壓病的病理關鍵環節,治療應當求其本,從“瘀”入手,進行活血化瘀。

6 結語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病的發生是由于人體臟腑陰陽失調,導致氣血紊亂、血液運行失常、血行瘀滯所致。血瘀既成之后,又可加重臟腑的陰陽失調,從而決定著本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的本質是血流供求不平衡,尤其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流供求不平衡,在其發生和維持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血壓病的血瘀病機具有一定的中西醫學理論基礎。在治療上,不論是從中醫學還是西醫學角度來看,都應以恢復血液的正常運行,全面謀求血流供求平衡為首務。因氣血紊亂、血行瘀滯是臟腑陰陽失調的結果,故恢復體內陰陽平衡至為重要。氣血分屬于陰陽,是重要的一對矛盾對立統一體,誠如唐容川說“人之一身,不外陰陽,而陰陽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陰陽”(《血證論》)。活血化瘀正是從氣血這一關鍵環節來調節陰陽的。實踐證明,它可以疏通血流,改善血液運行,促進陰陽平衡,恢復人體自穩調節能力,達到“陰平陽秘”的境界,從而使血壓回降到正常水平。故治療高血壓病當從根本入手,從“瘀”論治。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值得重視和進一步深入探討。

[1]徐鳳芹.高血壓中西醫治療[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218-219.

[2]黃松章,張毓慧,胡國慶,等.從血液流變學探討陰陽轉化的某些原理[J].上海中醫藥雜志,1982,16(10):46-48.

[3]袁肇凱.高血壓血瘀辨證與舌尖微變化的初步研究[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2,4(3):1-18.

[4]施永德,唐鎮生,秦芝久,等.缺血性中風先兆預報和預防性治療的探討[J].中華醫學雜志,1979,59(12):710-715.

[5]余天泰.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1991,22(2):17-20.

[6]福州部隊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協作組.72例心血管疾病甲皺微循環的初步觀察[A].內部資料,1977,83-85.

[7]黃松章,施永德.高血壓和缺血性中風病人辨證論治與血液流變學的關系[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4,4(5):276-279.

[8]余天泰.血瘀是高血壓病的病理關鍵[J].福建中醫藥,1999,30(增刊):14-17.

[9]徐應抒,李躍英,廖大忠,等.高血壓病氣滯血瘀證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研究[J].瀘州醫學院學報,1986,9(3):188-191.

[10]陸廣莘.高血壓中西醫結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證問題[J].中醫雜志,1980,21(5):11-14.

[11]張壯戰,岑鶴齡.從高血壓病的治療談發揮中醫優勢[J].新中醫,1986,(8):17-28.

[12]付宗翰,黃永澄,潘文奎.高脂血癥的辨證施治[J].新醫藥學雜志,1978,(4):17-19.

[13]解放軍157醫院西中班.活血化瘀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79,196,377.

[1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髙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15.

[15]鄭筱萸.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73-77.

[16]馬世玉,何繼洲,吳基良,胡木容.丹參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血漿一氧化氮和心肌c-fosmRNA表達的作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2(5):474-477.

[17]王曉霞,陳表強,龔玲玲,等.丹參注射液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時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2,18(8):387-389.

[18]徐國鈞.生藥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80-287.

(2012-08-23收稿)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Accord ing to Syndrome Differen tiation of Blood Stasis

Yu Tiantai
(People’s Hospital of NanPing,Fujian 353000,China)

The cause of hypertension is due to imbalance of ying and yang in human body,causing disorder of qiand blood,abnormal blood circulation and all can be pointed to the cause of blood stasis.Therefore hypertens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syndrome patterns of blood stasis such as blood stasis and stagnation of liver qiwhose treatment prescription is“decreasing hypertension No.1”which aims at activating blood,dissipating blood stasis,and smoothing liver qi.Two hundred patientswere includ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200 patients were pu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treatment group was96.85%,total syndrome effective rate was93.5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control group was87.70%,total syndrome effective ratewas89.50%.Therewere better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group.Besides,the lab results ofmicrocirculation of bulbar conjunctivae,lipemia,hemorheology,plasma,endothelin-1 and serum-nitrogen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nd more obvious changes were seen in treatment group.It showed that the method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treat hypertension not only supports the theoretical evidence,butalsomanifes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ies,thismethod decreases blood pressure obviously with satisfactory,stable and persistent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isworth general application.

Hypertention/Chinesemedical therapy;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10.3969/j.issn.1673-7202.2013.10.015

猜你喜歡
血瘀高血壓療效
張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臨床經驗
全國高血壓日
西部醫學(2021年10期)2021-10-28 08:25:50
話說血瘀證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基層中醫藥(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基層中醫藥(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4
血瘀體質知多少
基層中醫藥(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中醫特殊診法在血瘀證辨證中的運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午夜日b视频| 亚洲一区网站| 热99精品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精品|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午夜a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精选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a天堂视频| 国产丝袜91|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狠狠亚洲五月天|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本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爽妇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96在线 |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免费毛片| 婷婷色婷婷|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青青国产视频| 少妇精品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色婷婷成人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嫩草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午夜日b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青青|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免费激情网址|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