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度飲食和加工食品相對,西方社會出現了慢食運動,其宗旨是“抵制速食食品和快速生活的擴張”。慢食運動的發源地是意大利,它是西方飲食文化最引以為豪的國度。慢食運動始于1986年,以卡羅·彼得里尼抗議麥當勞在羅馬開辦分店作為標志。慢食運動的組織者將自己描繪為一個全球性基層民眾組織,支持者遍布150個國家。它的宗旨是:促進美食享受,保護飲食傳統遺產與飲食文化。“我們的愿望是,所有人都能吃上并享受對他們有益的食品,慢食運動對食物提供者有益,對地球有益。”該運動的一份宗旨聲明如是說。慢食運動鼓勵人們食用本地生長且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食物,而不是被超市出售或卡車運送了數百英里的食物。它的理念是,意識到你在食用什么食物,在購買什么食物,在給家人帶回什么食物。
運動創始人卡羅·彼得里尼在意大利北部的布拉鎮創辦了一所大學,專門研究食物與文化的關系。這所大學提供烹飪學理學學士學位,以及食品文化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學生學習的課程包括食品歷史、食品生物科學與技術、經濟學。他們還拜訪本地農場工人和食品加工者,學習意大利各地食物傳統。
在這所大學的感官實驗室,學生們通過品嘗該地區的不同食物,訓練自己的味覺。他們飲用葡萄酒,或者品嘗奶酪、橄欖油和蜂蜜,了解不同食物的品質與口味。“如今,普通人都只能接觸到非常標準化的產品”,教課的食品技術專家說,“這意味著你甚至在品味食物上都失去了美妙的多樣性。”她說,雖然意大利人偶爾吃快餐,但是慢食文化的傳統并沒有消失,人們對食物起源的興趣不斷增加。
傳統意義上的意大利午餐是一件非常悠閑的事,人們飲著葡萄酒,品嘗著幾道菜肴,輕輕松松地聊天。七月陽光明媚的一天,這所大學的一些學生正在品嘗從意大利各地收集的食物。這是最典型的慢食活動。坐在葡萄園邊緣大樹的陰涼下,他們正在享用幾道菜,包括黃油面包、小銀魚、沙丁魚意大利面、裝滿肉丸子的胡瓜和焦糖汁的奶油小點心。品嘗這些食物相當于在意大利進行了一次烹飪旅行,而這些食物都是由簡單新鮮的食材制作而成。許多食材的價格非常低廉,可以直接從本地獲取。
正在準備食物的廚師說,他認為慢食不是為了錢,而是花時間尋找最佳食材,并在家為家人和朋友烹飪。
他說:“我對慢食的觀點并非源自金錢或經濟角度,而是以更明智的方式為你自己的身體提供營養。我們不必每周都吃幾公斤肉,你可以每周或每個月吃一次,肉質必須非常好。雖然這樣成本很高,但攤在一個月內,應該沒有問題。”
他不覺得現代生活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飯。他說:“每個人都應該做飯。我是說,少吃快餐,多吃一些自己做的飯菜。”
皮耶羅·薩爾多,慢食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也在來賓中。他說該運動被視為對西方不健康飲食方式的反抗。“我們希望用更本地化的方式來制作食物。這種方式更加有序,而且以實際的飲食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市場為導向。這將毫無疑問地節約能源和資源。”
慢食運動希望世界改變對食物的態度,相信人們關注自己食用的食物以及如何食用,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還有利于自己的經濟發展、社會認知和環境認同。這是一項世界性飲食運動,致力于推動一個更加環保的世界。這種生活方式能夠讓那些對現代消費主義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尤其是對那些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居民。
在這個一次性盛行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有機食品。選擇有機食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自然條件下養殖出來的肉味道更好。在荷蘭的一家農場,豬可以在田間漫步,在巨大的泥潭中打滾。農場主瑪麗安·漢德瑞克森說,她在10年前建立了有機農場,因為她對現代的農場運作手段表示擔憂。
“當我看到農場上的動物時,我不喜歡它們被束縛的樣子。”瑪麗安相信,人們如果知道這些動物生活得更好,會愿意支付更多的錢買它們的肉。
但是用農田來飼養動物帶來了另一個難題。飼養牲畜需要的空間占據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農田。到2050年,世界人口總量將達到90億,一些人相信科技或許能解決全球的溫飽問題。
(摘自江蘇人民出版社《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作者:[英] 戴雨果 等 譯者:吳春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