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查韋斯還是一名年輕軍官時,曾切身體會新自由主義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的沖擊。委內瑞拉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過一場痛苦的經濟轉型。20世紀70年代,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促使石油進口國竭力削減石油消費,尋找替代能源。1983年,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出現大幅貶值,整個國家陷入一場經濟災難之中。
想要使這個曾被譽為“南美洲的沙特阿拉伯”的國家面對現實絕非易事。委內瑞拉需要償還那些在石油繁榮時期舉借的國際債務。然而,石油收入一直在下降,它已經很難償清自己拖欠的380億美元高額債務。
隨著形勢的惡化,選民越來越失去對選舉的興趣。許多人認為傳統兩黨體制之下的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腐敗,缺乏代表性,無力管理國家經濟”。當1988年大選來臨時,委內瑞拉人把希望寄托在當年把石油工業國有化的傳奇政治家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身上,盼望他能夠使這個國家重現繁榮昌盛。
佩雷斯最終贏得大選。很快,佩雷斯政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指導原則,制訂了一份新自由主義色彩濃厚的經濟改革計劃,其措施包括削減社會福利和補貼、放開物價和放松對工資的控制,委內瑞拉窮人的利益無疑會因此受到極大的損害。之后,總統宣布燃料價格將上漲100%,公共交通的價格將上漲30%。這一消息徹底激怒了公眾!
1989年2月27日,抗議者聚集在加拉加斯的各個公交樞紐。學生們占領一處重要的公交總站,抗議票價上漲。學生抗議活動很快發展為一場有市民廣泛參與的騷亂。在公交總站聚集的抗議者愈來愈多。他們開始阻斷市區交通和修建路障。抗議群眾呼喊著政治口號“老百姓在挨餓”、“人民無比憤怒”、“人民受夠了謊言”。
示威活動愈來愈變成一場騷亂,佩雷斯總統于2月28日宣布在首都實行戒嚴,派軍隊維持社會秩序。年輕的軍官查韋斯隨部隊駐扎在總統府內。他憂心忡忡地關注著國內局勢。在至關重要的那一天,他因為出麻疹而發起高燒,醫生讓他回家靜養。
首都連續數天處于混亂之中,犯罪團伙在大街上橫行霸道。軍隊采取強硬的鎮壓措施,其間夾雜著大量侵犯人權的現象。3月1日,軍人在佩塔雷貧民窟向人群開槍,20多人喪命。騷亂在3月4日終于平息下來,396人被奪去生命,數百家店鋪遭到洗劫。佩雷斯總統總算捱過了這場危機,但委內瑞拉民眾再一次顯示了他們對“華盛頓共識”和商界精英的強烈敵視態度。
更嚴重的問題是,軍隊內部出現了不穩定的種種跡象。民眾只是在抗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迫使委內瑞拉政府推行的嚴厲措施,因此,一部分軍人對政府下令要他們開槍而心懷不滿。查韋斯一直對委內瑞拉的兩黨體制持批評態度,因而與3名同伴在1982年組建了“玻利瓦爾革命運動200”(1994年,他在該組織的基礎上組建了“第五共和國運動”)。
查韋斯意識到:“我們已經走上一條誓不回頭之路。我們決意拿起武器進行抗爭,絕不效忠于一個屠殺人民的政府!”由下級軍官和一些左派人士組成的“玻利瓦爾革命運動200”開始為政變進行籌劃。
佩雷斯總統也修改了一些備受爭議的措施。他的改革計劃降低了國家的通貨膨脹和政府財政赤字,卻使失業率激增,貧困問題也變得更為嚴重。1989年,委內瑞拉的貧困率由46%升至62%;極端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4%升至30%。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委內瑞拉擴大了石油生產,由此帶來的收入使佩雷斯可以暫時松一口氣。然而,他的支持率正在不斷下滑,社會沖突并未出現緩和的跡象。恰恰相反,委內瑞拉社會宛如一口再也撐不下去的壓力鍋。現在,使它爆炸的最后一個因素就是一名敢于站出來為民請命的英雄人物!
1992年2月4日,查韋斯中校開始行動了!這一天的午夜,他指揮6000名士兵襲擊加拉加斯等4座城市。大量坦克和裝甲運兵車駛過城市街頭,傘兵和裝甲部隊控制了城市的要害地點。
得知發生軍人政變,佩雷斯迅速趕到位于加拉加斯中心的總統府。此時,查韋斯在位于拉布拉尼謝歷史博物館的總部指揮戰斗,下令向總統府發起攻擊。佩雷斯決定向全國人民求助,他在貝內維希翁電視臺發表電視演講。佩雷斯非常幸運,因為政變軍人未能使平民百姓像1989年那樣走上街頭。查韋斯未能奪取總統府,因而意識到政變已經失敗。12個小時之后,他答應投降,條件是允許他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查韋斯頭戴那頂標志性的傘兵貝雷帽,宣布自己為這場政變承擔一切責任,呼吁自己的同伴們繳械投降。查韋斯后來被投入亞雷監獄,并將在那里服刑兩年之久。
佩雷斯再次顯示了他的政治生存能力。民意測驗表明,絕大多數委內瑞拉下層居民堅決反對他的經濟改革,但大多數中上階層人士支持他的政策。
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之下,查韋斯得到委內瑞拉的特赦。很快,他有了自己的政黨“第五共和國運動”。他前往墨西哥城進行訪問,并在那里宣布將參加1998年的委內瑞拉大選,表示在當選總統之后會反對新自由主義。這無疑是一件令克林頓政府感到擔憂的事情。因為一旦查韋斯在委內瑞拉大選中獲勝,就意味著一個重要的南美國家、一個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可能會堅決反對“華盛頓共識”。
1992年之前,查韋斯不過是一個寂寂無名之輩。然而,政變失敗時的一段電視講話卻使他聲名大噪。在那些不滿于佩雷斯政府經濟改革的窮人和邊緣群體看來,查韋斯完全就是一個英雄!人們對他的歡迎變得越來越強烈。1992年3月,加拉加斯的戒嚴尚未解除,一些人就自發地上街發起一場敲鍋抗議,要求佩雷斯立即辭職。
1992年11月,委內瑞拉爆發另一場試圖推翻佩雷斯政府的軍事政變(與“玻利瓦爾革命運動200”無甚關聯)。這場政變同樣以失敗告終,但佩雷斯因此承受著更為嚴重的辭職壓力。沒過多久,街頭抗議者如愿以償地看到這位政壇宿將走到仕途盡頭。一個委內瑞拉法庭認為佩雷斯濫用公共資金,因而判他入獄服刑2年又4個月。民主行動黨把這位在委內瑞拉政壇沉浮半個世紀之久的政客開除出黨。1993年12月,他因為濫用和盜用公共資金而被正式罷免總統職務,軟禁在家中。佩雷斯的下臺意味著傳統兩黨體制在委內瑞拉的終結。
基督教社會黨的元老拉斐爾·卡爾德拉聯合一批黨內持異見者與“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合作組建匯合黨。在1993年的大選中,匯合黨靠著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贏得勝利。不過,卡爾德拉在當選總統時的得票率僅為30%。曾在1969年至1974年擔任總統的卡爾德拉在執政之后停止實施民主行動黨推行的私有化政策。
如同當年的佩雷斯,卡爾德拉最終也未能堅守自己的立場。當委內瑞拉發生銀行危機、資本紛紛外逃時,他背棄競選諾言,在1995年開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談判,謀求獲得經濟結構調整所需的14億美元貸款。他根據該組織的建議制訂了經濟計劃“委內瑞拉議程”,其內容是放松政府管制、實施私有化和削減公共開支,目的是恢復宏觀經濟的穩定和遏制通貨膨脹。
卡爾德拉的經濟政策遭到公眾的強烈反對,委內瑞拉各地不斷出現罷工和街頭抗議,民眾與警察的沖突連連發生。1997年,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高漲,卡爾德拉贏得一些轉圜空間,于是提高公共開支,推遲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實行的經濟結構調整。等到石油價格在1998年出現大跌,卡爾德拉政府不得不削減60億美元的政府開支。
在此期間,查韋斯提出一套反腐敗、反貧困的競選綱領,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出眾的口才大力爭取窮人和工人階級的支持。
委內瑞拉的中上階層擔心查韋斯獲勝,于是開始一致支持在耶魯大學受過教育的企業家恩里克·薩拉斯·羅梅爾競選總統。薩拉斯曾在卡拉沃沃州擔任州長,并在任內實施一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為了打敗查韋斯,民主行動黨與基督教社會黨攜手支持薩拉斯。距離大選日期不到兩個月時,民意測驗顯示查韋斯的支持率為39%。
最終,在這次大選中,查韋斯以得票率贏得委內瑞拉大選。這是該國歷史上最高的總統候選人得票率。這位來自巴里納斯州、出身卑微的前傘兵軍官走過了一條曲折的人生之路。接下來,他將會如何應對“華盛頓共識”和扭轉國家的危局呢?新憲法的頒布和新的一院制國會的成立意味著查韋斯在執政第一年獲得巨大成功,他的地位得到鞏固。不過,我仍然懷疑這位言辭激烈的委內瑞拉總統是不是真的能夠阻止美國推動的自由貿易進程。
(摘自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烏戈·查韋斯:石油、政治以及對美國的挑戰》 作者:[英]尼古拉斯·科茲洛夫 譯者:李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