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希拉里的聰慧、美麗、熱情,使她像在韋爾斯利學院一樣贏得了眾多的關注與支持。其中的關注者之一,就是她后來的丈夫、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
1969年秋,剛從韋爾斯利學院畢業的希拉里投考名聞世界的耶魯大學法學院,成為被錄取的235名學生中僅有的27名女生之一。在這之前,她還接到了另所世界著名的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不過,她不喜歡哈佛大學對女性的輕視,最終選擇了耶魯大學。
如果說在韋爾斯利學院希拉里還掩飾著她的野心,那么,到了耶魯法學院,她便不再隱藏自己急于要成為重要政治人物的渴望。20多年后,希拉里的一位同學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采訪時證實了這一點。而她的另一同學則說:“那時有許多爭取民權、關于外交政策及其他問題的集會,她總為之吶喊并奔走其中,卻從未受過處罰。我想她談得最多的是在性別和工作機會方面,雖然所有這些看上去超出了她自身的能力。”耶魯法學院的知名教授伯克·馬歇爾非常賞識希拉里的聰明、勤奮,并認為她富有吸引力。
早在希拉里讀中學的時候,和年輕的希拉里經常聯系的瓊斯牧師就看出了希拉里吸引男孩子的獨特魅力。“男孩們喜歡她,不是因為她賣弄風情。她不是絕代佳人,但卻十分漂亮。她吸引周圍小伙子的是她的人品,她樂意同他們交談,平等相待。”
在韋爾斯利學院時希拉里學習非常用功,約會對象靠朋友介紹或在聯誼舞會上認識,多半是與她同齡的哈佛大學學生或其他常春藤名校學生。這期間,希拉里曾認真交往且帶回家給父母認識的男友共有兩位,后來希拉里回憶說,父親對待他們的態度與其說是禮貌性寒暄,不如說是下馬威。她的兩位男友雖然都過了父親那一關,但他們最后還是分手了。
關于希拉里與克林頓的最初相識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在一堂“公民自由”課的課堂上,老教授講解了一個復雜的法律案件,聽課的同學們頭昏腦漲,克林頓也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兒。老教授放完幻燈片后詢問同學們處理的辦法,同學們都面面相覷。這時,克林頓模模糊糊醒過來了,不假思索地說出了答案。希拉里不由得對這個愛吹牛的、體型高大的英俊小伙兒另眼相看,而克林頓也被身旁這個穿著法蘭絨長裙、戴著副厚眼鏡的美麗姑娘深深地吸引了。下課后,克林頓竟情不自禁地尾隨希拉里出去,但沒有足夠的勇氣主動上前去跟她搭腔。此時的比爾·克林頓從牛津大學學成歸來,剛進耶魯法學院。
另一種說法是:希拉里第一次注意克林頓是在法學院的學生休息室,當時,克林頓正對著一群聽得出神的同學吹牛,當希拉里經過時,聽到他說:“不只那樣,我們家鄉種了全世界最大的西瓜!”希拉里好奇地問朋友:“他是誰啊?”
“哦,他是比爾·克林頓。”朋友說,“從阿肯色州來。”
此后有一段時間兩人沒有再見面,直到1971年春天最后一次上課,兩人才有機會再度交談。
上完課后,希拉里要去注冊辦公室確定下學期的課,克林頓說他正好也要去。注冊辦公室的學生很多,等到兩人排到隊伍前頭時,那位管注冊的人說:“比爾,你在這兒干什么?你不是已經注冊過了嗎?”把戲被揭穿了,于是,克林頓干脆要希拉里陪他走一走,到耶魯美術畫廊去看展覽。
“花園里有一個巨大而美麗的女子坐像,希拉里坐在女子的腿上,而我就坐在她的旁邊,我們就這樣聊著。不久之后,我就俯下身去,把我的頭放在了她的肩膀上。這是我們的第一次約會。”克林頓回憶說。
隨后的一個周末,希拉里去了佛蒙特,去看望一個一直跟她約會的男友,因為這是很早以前就約定了的,克林頓對此焦急萬分。緊接著,希拉里生病了,克林頓于是給她帶去一些雞湯和橘子汁。小禮物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分不開了”。
后來有人問起希拉里:“克林頓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她回答說:“是他不害怕我。”這無疑是個十分有趣但又真實準確的答案,它至少說出了兩人之間的“勢均力敵”。
希拉里帶克林頓去見她的父母,克林頓教養好,又肯主動幫忙洗碗,深得希拉里母親賞識。同時在玩撲克牌、看電視轉播的球賽中,克林頓和她的父親也慢慢熟悉起來。希拉里周圍朋友都喜歡克林頓,希拉里一個兒時玩伴的母親對她說:“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絕對要留住他,我見過這么多人,他是唯一能讓你笑的!”
1973年春,希拉里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克林頓帶她首次去歐洲旅行,重溫當年他這位羅德學者在英國的游歷之處。隨后,希拉里應邀到兒童保護基金會擔任律師工作。1974年1月,26歲的希拉里接到電話,去首都華盛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擔任律師一職,參與“水門事件”的調查和時任總統尼克松彈劾調查小組工作。
上級分派給希拉里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建立一套法律程序,以便為即將進行的審判和彈劾過程做準備。她的另一個工作是聽錄音帶,以便從這些錄音帶中發現尼克松及其高級助手卷入“水門事件”及在其中起何種作用的證據。這使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政治的神秘氣氛。
希拉里與同事們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6至18個小時,一周工作7天,沒有休息時間,有關尼克松一生的精確資料最終被整理了出來。這個新畢業的年輕女律師工作勤奮,能力超群,效率高,善于與同事交流合作,頗得同事的信任與尊重。
在“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期間的工作是希拉里律師生涯中的濃重一筆。當她在華盛頓為自己前途而努力的時候,克林頓在阿肯色大學法學院已落下了腳。1973年下半年,經過反復考慮之后,克林頓準備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雖然是初次參選,知名度、人際資源都不能和那些老政客相比,但他還是決定背水一戰。
希拉里跟克林頓通過電話保持著密切聯系,她深為克林頓的勇氣和毅力而感到驕傲,盡管遠隔千里,但他們的心卻因此離得更近了。
克林頓在選區中四處奔走,和選民親切交談,告訴他們自己的政治綱領。和他的競爭對手相比,克林頓顯得年輕、富有朝氣。希拉里在電話中傾聽克林頓訴說的一切,與他共同分享歡樂。從希拉里口中,克林頓準確洞悉了身為共和黨領袖的尼克松總統很可能被迫下臺的信息,這無疑有助于克林頓扳倒其競爭對手——國會議員、共和黨人哈默·施密特。
5月,初選結果揭曉,克林頓如愿當選。希拉里得知消息,幸福得有些暈眩,她甚至有些不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但克林頓卻在電話那頭激動得連話都說不清楚,他只是一遍遍地說著:“祝賀我吧,親愛的,你知道,我一有消息就給你打電話。”
過了一陣兒,克林頓再次打來電話,請求希拉里去阿肯色州和他一起生活,他已經動用各種關系為她在阿肯色大學謀取到了一個教職,希拉里已無法拒絕。
但希拉里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去阿肯色州的決定遭到了幾乎所有的朋友、家人以及認識她的人的一致反對,他們都覺得她這個決定是瘋狂的。她的閨蜜薩拉·埃爾曼幾乎是憤怒地責問她:“你是不是瘋了,你到底打算不打算為自己的將來負責?”希拉里感覺非常孤獨,不得不逼迫自己冷靜下來,審問自己的心靈: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確?怎樣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自己的真實動機到底是什么?結果,她發現自己在耶魯法學院的時候就愛上了克林頓,現在,她更加渴望走到他的身邊。
扳倒了尼克松,也拒絕了著名的律師事務所的邀請,1974年冬,希拉里義無反顧地來到阿肯色大學任教。此時,克林頓已經在這所大學任教1年多,兩個年輕人終于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阿肯色大學所在的費耶特維爾城的人們很喜歡這個新來的年輕女教師,希拉里對《阿肯色新聞報》說:“我喜愛費耶特維爾,也喜愛阿肯色。我不知為什么,但我確實感到溫暖如家。”
1975年10月11日,星期六,離希拉里28歲生日還差15天的時候,希拉里·羅德姆與比爾·克林頓舉行了婚禮。婚禮儀式是小規模的,出席的也多是雙方的直系親屬以及密友。直到婚禮前最后一分鐘,希拉里的母親才發現女兒還沒有禮服,于是帶她去迪拉德百貨商店買了一身傳統結婚禮服。希拉里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些瑣事,精明強干的她在生活方面有時的確顯得很懵懂幼稚。
無論在氣質、思想還是風格等方面,他們似乎都是理想的配偶。她傳統的“男性氣質”、活力和忍耐正好與他帶有“女性氣質”的溫和、多情和敏感相匹配。這是理智與政黨的結合,兩個都很強悍的人彼此征服了對方,他們隨后要做的就是“征服”美國人民,雖然他們當時這種理想并不清晰。
(摘自中國社會出版社《震撼世界的女領袖》 編著:陳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