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知,章榮強,段志平
(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南京210011)
救生設備的配備與狀態(tài)在港口國檢查(PSC)中備受關注,亦為PSC滯留缺陷較多的項目之一。由中國船級社2010年第三季度PSC檢查的缺陷統(tǒng)計圖(圖1)可以看出,救生設備的缺陷在各項缺陷統(tǒng)計中居首,滯留缺陷排在第二位,兩組數(shù)據(jù)凸顯救生設備的重要性。

圖1 2010年第三季度港口國檢查總體情況(CCS)
檢驗工作者一般會將公約要求的救生設備數(shù)目、安裝位置等列入檢驗重點,但往往容易忽略其隨時可用性。然而救生設備隨時可用性不夠可能導致船員錯過最佳的逃生時間,關系重大。
氣脹式救生筏作為救生設備的重點產品,影響隨時可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筏體與船體之間的綁扎。本文就氣脹式救生筏的綁扎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討論各綁扎方法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如圖2所示,自由漂浮裝置主要包括首纜(painter)、薄弱環(huán)(或易斷繩,weak link)和靜水壓力釋放器(hydrostatic release unit,HRU)。

圖2 自由漂浮裝置構成
1)首纜系統(tǒng)。救生筏首纜系統(tǒng)應在船舶與救生筏之間起連接作用,其布置應確保救生筏在脫開時,如為氣脹式救生筏則在充氣時,不至被下沉中的船舶拖沉沒。
2)薄弱環(huán)。如自由漂浮裝置使用薄弱環(huán)時則應:①不會被從救生筏容器拉首纜所需的力拉斷;②如使用時,有足夠強度使救生筏充氣;③在張力為(2.2±0.4)kN時斷開。
3)靜水壓力釋放器。自由漂浮裝置中使用靜水壓力釋放器時,該脫開裝置應:①采用兼容的材料制成,以防止該裝置發(fā)生故障。不得采用在靜水壓力釋放器的部件上鍍鋅或其它形式的金屬鍍層;②在水深不超過4 m處,自動脫開救生筏;③設有在該裝置處在正常位置時防止水分聚積在靜水壓力室內的泄水器;④其結構受海浪拍擊時應不至脫開;⑤在其外部應耐久性地標明出型號與出廠號;⑥永久地標明或附有產品銘牌,說明其制造日期,型號與出廠號以及該裝置是否能適用于容量25人以上的救生筏;⑦每件連接首纜系統(tǒng)的部件的強度應不小于對首纜所要求的強度[1]。
1)靜水壓力釋放器型號分類。JSQ-D型,用于氣脹式救生筏;JSQ-DA型,用于衛(wèi)星應急無線電示位標(EPIRB);H20型,適用于EPIRB,氣脹式救生筏。
2)釋放深度:1.5~4.0 m(海水中)。
3)工作環(huán)境:-30~+65℃。
氣脹式救生筏的釋放方法分自動釋放(緊急沉沒狀態(tài)下)和手動釋放兩種。
1)自動釋放。靜水壓力釋放器將在海水中深度1.5~4.0 m之間自動切斷聯(lián)接繩,從而釋放救生筏。隨后由于首纜被拉緊將啟動救生筏的充氣膨脹過程,最后薄弱環(huán)被拉斷,使救生筏完全脫離船體。
2)手動釋放。打開滑脫環(huán)就可放下救生筏。隨后由于首纜被拉緊將啟動救生筏的充氣膨脹過程,人員登乘后,由人工切斷首纜,使救生筏完全脫離船體。
某CSR散貨船A甲板配備2只氣脹式救生筏(型號:KHA-15,最大存放高度25 m,首纜長度35 m,總重量≤137 kg),同救助艇共用降放裝置,并配備有長度足夠的登乘梯。驗船師在現(xiàn)場檢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救生筏組共用兩只靜水壓力釋放器,見圖3。現(xiàn)場檢驗工作者認為該救生筏組綁扎不滿足SOLAS第III章第13.4.2條的要求: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組)的存放應設有一個符合LSA規(guī)則要求的自由漂浮裝置,而圖3中的筏組設有兩個自由漂浮裝置。
2.1.1 檢驗依據(jù)
SOLAS第III章第13.4條有如下規(guī)定。
1)每只救生筏的存放應將其首纜牢固地系在船上。
2)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組的存放應設有一個符合規(guī)則4.1.6要求的自由漂浮裝置,以使每只救生筏能自由漂浮,如為氣脹式,在船舶下沉時能自動充氣。

圖3 某輪A甲板右舷氣脹式救生筏組綁扎情況
3)救生筏的存放應能用手動方式,一次將一只筏或容器從系固裝置上釋放[2]。
2.1.2 產品廠回復
對照SOLAS公約修正案及國際救生設備規(guī)則的要求,公司認為筏架以及救生筏安裝符合要求。公司根據(jù)公約要求以及實際需求,為每只氣脹式救生筏配備了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每只救生筏連接一個靜水壓力釋放器進行安裝,成組的救生筏只安裝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不符合設計規(guī)范,每只靜水壓力釋放器都有相關的認可證書。
針對圖3所示的船用救生筏架。安裝的方法依然是每次只釋放一只救生筏。在采用手動釋放時前端靠近船舷的先行釋放,依次是后方的救生筏釋放。在遇到不可抗拒因素而造成救生筏架在水下自動釋放時,依然是前端的救生筏先行打開連接裝置釋放,依次是后方的救生筏再次打開釋放,見圖4。

圖4 產品廠提供的筏架功能示意
2.1.3 討論
產品廠的回復合理解釋了SOLAS 第III 章第13. 4. 3 條的要求,即手動釋放的要求。但是產品廠對于SOLAS 第III 章第13. 4. 2 條的理解有誤,產品廠認為: 成組的救生筏只安裝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不符合設計規(guī)范,明顯與SOLAS 第III 章第13. 4. 2 條: “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組的存放應設有一個符合規(guī)則4. 1. 6 要求的自由漂浮裝置”要求不符。產品廠提供的筏架及綁扎方法存在以下風險: ①目前現(xiàn)場手動釋放須滿足一定的先后順序,公約就此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此布置的合理性值得深究;②至少有一只筏存在兩個自由漂浮裝置,這與SOLAS III/13.4.2條不符;③在自動釋放過程中,存在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損壞而導致兩只筏都無法釋放的風險;④圖4所示的釋放方法須滿足一定的綁扎順序,在一定程度上給船員操作及維護帶來困難。特別是在緊急狀態(tài)下,如果沒有按照正確的釋放順序進行手動釋放,可能造成不可預知的后果。
建議按以下兩種方案進行整改,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
1)整改方案1。拆除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兩個救生筏共用一只靜水壓力釋放器,兩救生筏首纜分別通過兩根易斷繩與船體連接。當然,這里存在一個易斷繩的強度分析問題,也就是要保證易斷繩的強度足夠使兩個救生筏正常充氣。為了便于分析,假設氣脹式救生筏充氣所需的首纜拉力為F。如果易斷繩的強度能夠承受2F時,可以采用一根易斷繩連接;如果一根易斷繩的強度不足以承受2F時,那么,可以采用兩根易斷繩,分別連接船體和兩根首纜。否則,可能造成氣脹式救生筏充氣失敗,無法正常膨脹成型(對型號JSQ-D而言)。從安全角度出發(fā),建議為每個救生筏分別配備一根易斷繩。以上方案均應通過產品試驗認可方可采納實施。
另外,對于型號H20而言,為了實現(xiàn)以上功能,也可以設計出具有兩個或者更多的薄弱環(huán)的靜水壓力釋放器型號,在產品設計上也比較簡單,重點在于連接繩的設計。
2)整改方案2。兩個氣脹式救生筏分開綁扎,每個救生筏配備一個符合LSA規(guī)則要求的自由漂浮裝置。圖5為船廠提供的產品廠整改方案,該方案較為合理地解決了分開綁扎的問題,但靜水壓力釋放器應盡量位于筏架橫梁中間,且下方靜水壓力釋放器的底座要設有一定傾斜角度,使靜水壓力釋放器盡可能只承受拉力,而不是彎矩或壓力(NVIC 4-86,USCG,1986)。
另外圖5所示的方案仍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在現(xiàn)場檢驗中也較為常見:①包裝系纜沒有解除,救生筏隨時可用性要求沒有達到;②首纜、易斷繩、靜水壓力釋放器連接有誤。

圖5 船廠提供的產品廠整改方案
提供4種典型的靜水壓力釋放器綁扎案例(見圖6),前3個案例中首纜都未與易斷繩相連,產生3種不同的結果,最后一個案例中首纜僅與易斷繩相連,影響手動釋放,可能造成救生筏直接丟失。圖6a)中HRU有效;但是薄弱環(huán)(易斷繩)不會受力拉斷,救生筏會浮出水面,但不會自動充氣;圖6b)中HRU有效;救生筏會自動漂浮并充氣;但是由于首纜系在鉤子上,救生筏不會浮出水面,將隨船體下沉;圖6c)中HRU有效;薄弱環(huán)(或易斷繩)不會受力拉斷,救生筏會充氣但是隨船下沉,效果同例2;圖6d)中船舶下沉過程中可以自動釋放,但是在緊急狀態(tài)下,影響手動釋放。手動釋放過程中,易斷繩可能直接斷裂,在人員沒有登乘的狀態(tài)下,造成救生筏直接丟失。

圖6 HRU綁扎典型案例分析
前3個案例中靜水壓力釋放器的型號為H20,其綁扎相對簡單,只要確保首纜同薄弱環(huán)(或易斷繩)連接即可,因為在手動釋放過程中,首纜可能將易斷繩拉壞,但是首纜仍然與靜水壓力釋放器連接(通過連接繩),見圖7,H20型號在設計上相對JSQ-D型號做了改進,在綁扎上相對容易;JSQ-D型號需要首纜同時與連接繩和易斷繩連接,其實H20只要綁扎一次就實現(xiàn)了JSQ-D的兩次綁扎過程。H20有效地避免了案例4情況的發(fā)生。
總之,基本原則是: 如果是手動釋放救生筏,則首纜是牢固地通過靜水壓力釋放器與船舶連接; 如果是自動釋放,則首纜是通過易斷繩與船舶連接。

圖7 HRU(兩種不同型號)綁扎及自動釋放示意
SOLAS第Ⅲ章第31.1.4條對于從船艏最前端或船艉最末端至最靠近的救生艇筏最近一端的水平距離超過100 m的貨船,除配備SOLAS第Ⅲ章第31.1.1.2和31.1.2.2所規(guī)定的救生筏外,還應在合理可行的范圍內配備1只救生筏,盡量靠前或靠后存放,或2只救生筏,1只盡量靠前,另1只盡量靠后存放。所述救生筏可用手動脫開的方式系牢,而不必為能用認可的降落設備降落的類型。公約解讀如下。
1)該條款為貨船的附加要求,對客船不作要求;
2)條款中的“水平距離”,并不是平行垂直距離;
3)所述救生筏可用手動脫開的方式系牢,即不必配備靜水壓力釋放器;
4)但是如果該筏配備靜水壓力釋放器,則須按第二部分的要求正確綁扎,同時該靜水壓力釋放器須按公約要求進行定期檢修。
[1]中國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國際救生設備規(guī)則(LSA CODE)[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