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珍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院,北京 100161)
鐵路運輸在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鐵路運輸承擔了我國大部分的貨物運輸和人員輸送任務,鐵路運輸的快速發展可以有效地解決交通運輸短板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鐵路運輸在我國是一種重要的運輸方式,這是由鐵路系統的特征所決定的。鐵路運輸具有其他運輸方式所沒有的優勢。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鐵路運輸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將是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的中堅力量和骨干。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系統具有如下優勢。
我國鐵路在經過幾次連續的提速之后,速度已經達到或者趕超國際水平。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網的建立,我國鐵路運輸速度進一步提高,高速客運專線速度可以達到200~350km/h,比普通的公路運輸快得多,而且不受車輛、路況、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運輸效果比較好,比較安全。我國的鐵路貨運速度每晝夜可以達到上百公里,一般的貨車速度可以達到120km/h左右[1],比海上運輸速度高很多。
普通的鐵路貨車一般情況下可以運輸3000~5000t貨物,在我國的京廣、京滬、京九、京哈、隴海等鐵路主要干線上運行的一般是5000~6500t的重載貨車[2],其他干線的運輸重量也有普遍提高,其運輸量比其他陸地運輸和航空運輸高很多。
我國鐵路運輸費用僅僅為汽車運輸費用的幾分之一左右,特別是對于長距離的運輸來說,其性價比的優勢特別突出。而且其在運輸過程中的耗油量也比公路運輸低得多,大約只占公路運輸耗油量的二十分之一。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從我國各種運輸方式的能源消耗量比較可以發現,鐵路運輸的能源耗費量最低,水運次之,接下來是公路運輸,航空運輸的能源耗費量最高。鐵路運輸不僅能源耗費量較低,而且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小。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的幾種交通運輸方式中,鐵路運輸對環境的污染較小,其治理費用也相對較低。在重視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全社會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度都很高,人們開始更加重視選擇對環境影響比較小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尤其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高速鐵路更是符合環保的要求,與飛機、汽車相比,其優點更加明顯。不同運輸方式中每人每公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表1所示[3]。

表1 不同運輸方式中每人每公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鐵路運輸系統與社會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相對有機的反饋系統,通過這樣的反饋系統,使鐵路運輸和社會經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和源泉,對于交通運輸來說,主要表現在對運輸的“量”和“質”的要求不斷提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商品的空間位移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而交通運輸就是滿足人們對商品空間位移的需求的活動[4]。運輸體系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鐵路運輸除了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外,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首先,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需要機械制造、化工、電子等行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比如,在鐵路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就需要大量的鋼材、水泥等原材料以及機械設備,在其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消耗煤炭、電力等能源。發展鐵路運輸不僅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其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而且也促進了鐵路運輸產業的發展。隨著這些行業生產的擴大,又進一步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生產。鐵路運輸是生產在流通領域內的進一步發展,鐵路運輸的發展也為制造業、化工業、原材料生產以及貿易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運輸服務,可以將其生產的產品輸送到相關的市場,同時也將原材料送到生產地,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帶來經濟效益。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鐵路運輸是其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鐵路運輸的發展,為那些需要通過鐵路運輸進行市場活動的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外在條件。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增加在鐵路運輸上的投入,反過來又促進了鐵路運輸的發展[5]。鐵路運輸的發展促進了相關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使企業的員工收入增加,相應地員工必然要擴大自己的消費,從而使社會的總消費增加,最終擴大了社會的的總消費額,對內需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又刺激了相關企業的進一步擴大生產,使企業的收入再次增長。通過以上循環,所有相關的企業都能獲得明顯的經濟收益。
研究發現,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鐵路運輸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各不相同。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鐵路運輸能夠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商品和人員的流動需求,鐵路運輸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社會總經濟的發展。在這個階段,鐵路運輸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刺激、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總量和規模提高,原有的鐵路運輸系統開始逐漸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必然會對鐵路運輸提出新的要求,這種新的要求需要鐵路運輸系統的完善和擴展來滿足[6]。隨著鐵路運輸的日趨完善和成熟,由鐵路運輸業所帶動的相關產業也逐漸發展成熟,由新興產業過渡到傳統產業。在這個階段,鐵路運輸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是非常明顯,主要發揮的是支持作用。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分析來看,我國鐵路運輸業正處于第一階段,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應當進一步發展鐵路運輸,不僅要提高鐵路運輸的效率和規模,還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努力獲得自有知識產權,減少因為購買國外技術專利而產生的大量資金投入,促進鐵路運輸的健康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和帶動經濟的發展。
鐵路運輸與社會經濟相適應不僅要求鐵路運輸在規模和速度上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要求鐵路運輸系統的管理、結構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雖然近年來我國鐵路運輸系統不論是在規模還是在運行效率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現階段我國的鐵路運輸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鐵路運輸仍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所以應進一步發展我國的鐵路運輸業,使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1]余沛,杜文,池茂儒.鐵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系統相關性與協調性定量評價[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2):19-20.
[2]趙淑芝.運輸經濟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7-48.
[3]曹慶山.鐵路運輸與社會經濟適應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0.
[4]李紅亮.鐵路運輸業國民經濟貢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
[5]趙嘉.鐵路對都市圈社會經濟影響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6]侯章華.鐵路運輸通道社會效益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