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玲
“嗚嗚——嗚——”2011年3月的一天,一輛由江蘇南通駛出的列車急速地掠過田野,風馳電掣般向重慶駛去,列車上一個女孩坐臥不安,“我不想活了!”她焦急地從座位上起身并急切地想跳下火車,媽媽泣不成聲,苦苦哀求,“孩子,你不能做蠢事,我們一定能闖過這道難關。”
18歲的張韻娜(化名),因為抑郁而輟學,誰曾想到深愛女兒的父親卻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了女兒和妻子,拯救女兒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這次母親帶女兒去千里之外的重慶,尋求留美心理咨詢師馮大榮老師的幫助,苦命母女能否絕處逢生?
海誓山盟,愛情需時間做證
曾經,這是一個幸福的家,丈夫是當地的一名中學教師,妻子是一名白領,丈夫曾海誓山盟:“我愿意用強健的臂膀為你遮擋歲月的嚴寒,用寬廣的胸懷為你抵御心靈的創傷。”
女兒韻娜是他們甜蜜愛情的結晶,從女兒出生之日起,夫妻倆就為女兒設計了美好的人生。韻娜從小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她承載了父母的夢想。通過多年的努力,韻娜健康成長,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積極分子,優秀青年團員并被學校確定為重點大學的苗子,一切都在按設計的軌跡運行。
2009年9月,韻娜如愿考上重點高中,16歲的韻娜,長長的披肩發如行云流水,光潔白皙的臉龐顯出幾分清秀和稚嫩,濃密的眉毛叛逆地向上揚起,長而微卷的睫毛下,一雙清亮的眼睛閃耀著幸福和快樂,看著自己的女兒不僅聰明漂亮而且成績優異,父母就別提有多高興啦!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韻娜的漂亮、聰明讓父母沉浸在幸福和滿足之中,然而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在女兒燦爛笑容的背后隱藏著一顆恐懼、害怕的心。
2010年9月,17歲的韻娜進入高中二年級,9月的一天,她突然向父母提出不想上學了,她給父母的理由是,“我害怕考試,害怕同學超過我!”
剛聽到這個消息,父母覺得孩子可能是累了,過兩天就好了。作為知識分子的媽媽主動給孩子做工作,分析讀書的重要性,孩子捏緊了拳頭,下定決心,又回到了學校。
讓父母意外的是,韻娜只上了半天學,又不去了。這次全家人都急壞了,先是爸爸做工作,然后爸爸媽媽一起做工作,然后又找來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切都無濟于事。
為了讓韻娜上學,父母絞盡腦汁,“你要是不上學,我就同你爸爸離婚!”孩子過去害怕父母離婚,為此父母還專門在市場上買來了一個假離婚證書。看到離婚證書,韻娜落下了傷心的淚水,雖然很自責,但仍沒有足夠的勇氣走進學校。
女兒輟學的問題遲遲沒能解決,夫妻倆的關系卻出現了裂痕,相互指責對方應該為女兒的教育失敗負責。
當女兒成績好的時候,丈夫非常關心女兒,給女兒輔導,給女兒買她最喜歡的衣服,陪女兒跑步,當女兒一蹶不振的時候,丈夫卻束手無策,放之任之。
那年春節,家里籠罩著絕望的氣氛,一家人相視無語。
丈夫本不喝酒,自女兒不上學后,丈夫經常借酒澆愁,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有時甚至不回家。一次,妻子在丈夫的衣領上發現了女人的口紅,這個發現對妻子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丈夫居然挑戰妻子的尊嚴,一氣之下,妻子對丈夫下了逐客令。
丈夫離開家后,妻子撕心裂肺,捶胸頓足,“我的命怎么這么苦呀!”
天可憐見,孤女寡母共抗抑郁
丈夫同妻子離婚,拯救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妻子一人肩上。細心的妻子發現孩子不是不想上學,而是害怕上學,即使白天不去學校,女兒也很緊張,因為女兒的自尊心很強,害怕別人說她游手好閑、不學無術,只有到了6點鐘放學的時候,女兒才開始放松下來,到了夜晚才敢出門。
看到孩子這樣,媽媽猛然想到孩子可能有心理問題,于是求助于心理咨詢。第一次接受心理咨詢,對孩子還是有一些幫助,當該做第三次咨詢的時候,孩子再也不去了,“再多的咨詢也找不回失去的光陰”,孩子倔強地說。
又換了一家心理咨詢機構,媽媽堅持要賠女兒在咨詢現場。媽媽發現,心理咨詢師的講解都是自己反復同孩子講的,甚至沒有自己講得好,因為媽媽是哲學專業,思辨能力比一般人強,這次連媽媽對心理咨詢都失望了。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在變得日益嚴重,原來孩子只是不敢上學,逐漸演變為白天不敢出門,漸漸晚上也不敢出門,最后連自己的房門都不愿意打開。
除了心理問題變得嚴重,韻娜的身體也開始發生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生理周期紊亂,有一段時間連續兩個月出現停經。原來孩子基本不上網,自從輟學之后,她也開始了迷戀網絡,媽媽查閱了孩子的瀏覽記錄,發現孩子開始沉迷于網絡小說,小說的內容大都是灰暗的。
韻娜閉門不出,漸漸地房間開始經常傳出哭泣聲,甚至有時半夜還會傳出尖叫聲。
為了讓孩子能夠走出家門,媽媽設計了“堅壁清野”,把家中所有的食物全部搬走,連冰箱的食品都清空了。媽媽想當女兒面臨饑餓的威脅時,求生的本能可能會讓她勇敢地走出家門,從而破解內心障礙。
原本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走出家門,不料孩子在家里喝了兩天自來水,當媽媽打開家門看著消瘦的女兒,媽媽把女兒緊緊抱在懷中,失聲痛哭起來,“孩子,媽媽對不起你,媽媽太狠心了!以后媽媽再也不離開你。”懂事的孩子一邊流著淚水一邊安慰媽媽,“媽媽不哭,都是女兒不爭氣!”
絕處逢生,心病還靠心藥醫
為了解決女兒的心理問題,倔強的媽媽從書店里買來了一堆書籍,開始研究心理,其中的一本書《你可以擁有想要的一切》,讓媽媽內心感到深深地震撼。這本書是馮大榮老師留學美國的研究成果,是人格重塑的經典著作,媽媽把書中的練習在自己身上試驗,很快就感受到心理的變化。
看了老師的著作,媽媽毫不猶豫地辭去工作,“把孩子帶到重慶,我要讓孩子重塑人生!”
走進重塑人生心理咨詢,前臺的電話響個不停,就是在這個僅有100平米的咨詢室,老師通過電話、視頻和語音給全國各地甚至遠在海外的華人華僑做心理咨詢治療。
這次咨詢,媽媽同樣堅持陪女兒在咨詢現場,看看這位人格重塑專家到底怎么重塑自己的女兒。
第一次咨詢,女兒咄咄逼人,“你怎么讓我挽回失去的光陰,讓我早日超過同學?”
老師笑了笑說,“有些人總是把目光盯在鮮花和掌聲上,或者把關注力放在別人的臉色和眼神上,失去自我,為別人而活,既累又很難成功;另外一些人,他們只關注做好自己和認真做事,輕松自在又很容易成功,主觀上不需要超過別人,客觀上最容易超過別人。”
女兒繼續追問:“如果不同別人競爭,那前進的動力又從何而來?”
“世界上有兩種動力,一種是以恐懼為動力,如恐懼落后、擔心孤獨,因為恐懼,人們做事情失去了做事情的本意,“如認真學習不是為了搞好學習,而是為了超越他人來消除恐懼,找朋友不是因為友誼和樂趣,而是為了消除孤獨。”老師平靜地說。
停歇了一會兒,老師接著說:“另外一種動力是愛,一個愛自己的人,內心平靜、和諧,學習和工作就是為了學習和工作,也可以說是興趣使然,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內心有愛的人很容易成功;朋友是因為志向相投,而不是相互利用,所以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說。”
“做學問和事業需要耐得住寂寞,有的時候真的需要,十年磨一劍,在自己鑄造利劍的十年里,其他同學可能先成功了,自己的心不動,志向才會不動搖,因為自己做事的目的不是同別人比較;當利劍鑄成之時,面對鮮花和掌聲,自己還是那樣坦然,因為自己所做的不是為了榮譽。”老師繼續說。
媽媽在一旁頻頻點頭,老師平和的語言,給韻娜內心的沖擊可以用震驚來形容。最讓韻娜折服的不是老師的精彩講解,而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心靈成長練習所帶來的內心震感。
每次咨詢完后,老師都會根據她內心的問題,布置一些特別的訓練,如針對韻娜的自卑,老師布置了宣誓練習,“我現在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么,我選擇愛我自己、滿意我自己這就足夠了。”“我不需要取悅他人,我愿意做回真實的自己!”每天大聲宣誓。
有一天,韻娜像往常一樣做宣誓,突然大哭不止:“我太苦了,我總是為別人而活,總是看別人的臉色,從來不知道做回自己!”韻娜內心開始釋放。
除了宣誓,老師還布置了凈化練習,徹底掃除內心的垃圾。“我的思想并不代表什么意思,我現在放棄我所有相信的。”女兒每天像做英語替換練習一樣,不停地替換凈化的內容。
每周一次的咨詢,韻娜的恐懼在一天天減少,臉上的笑容多了,很快可以獨立走出家門(賓館),也樂意與中心其他求助者自由交流。看到韻娜出現的變化,媽媽笑在臉上,喜在心里。
老師并不滿足這種變化,開始給她心理加壓,讓她在中心附近的學校體驗內心恐慌的感受,當恐慌出現的時候,老師又給她做心理再生體驗。
媽媽的日記中清楚地記錄了韻娜的改變歷程。
“3月25日,來中心的第二十二天,孩子的睡眠開始改善。”
“4月22日,女兒開始拿起高中課本,對學習不再抵觸。”
“4月28日,停經兩個月后,韻娜的生理周期恢復了正常”
……
在老師的專業素養和謙卑的人格面前,這個高傲的小天使只剩下了仰慕,三個月共10次的心理咨詢治療,她開始由量到質的嬗變。
五一期間,全國各地的求助者齊聚培訓中心,韻娜對同學們說:“三個多月的改變,我真誠地感謝過去的痛苦,感謝媽媽的陪伴,也真誠地原諒爸爸所做的一切。”
她停頓片刻,接著說:“我現在向大家宣布一個決定,大學畢業后,我要追隨馮大榮老師,做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韻娜向馮老師深深地鞠躬,培訓中心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012年8月,媽媽接到女兒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韻娜被北京某重點大學錄取,看到韻娜的錄取通知書,媽媽過去所有的辛苦、委屈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
風雨飄搖中有媽媽一路相伴,韻娜的新生再次見證母愛永恒。
(馮大榮老師的個人網址:www.csrs.cn)
編輯/賀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