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在崇尚個人體驗的當下,交互藝術為科技與藝術架起了一座人性化和情感化的橋梁,也讓生活更有趣味。
科技不僅改變了生活,藝術家們也漸漸體會到科技給創作帶來的改變和挑戰。在這個藝術活躍的時代,藝術的欣賞者和藝術品之間的關系,也融入了更多趣味游戲的觀念。
基本上,凡是可以讓一種裝置與參與者產生互動的效果,就是交互藝術,而其使用的方法、技術或科技,則稱之為互動技術。互動技術的使用,不在于科技是否最先進,而是整合的方式,是否有創意,這才是真正讓裝置產生最佳互動效果的關鍵。
交互藝術,為科技與藝術架起一座人性化和情感化的橋梁。藝術作為一種形式可以更好地普及科技,科技則為藝術創作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讓裝置藝術更有趣
看到這幅照片也許你會驚呼:“哪冒出來這么多蜘蛛俠?”再仔細看,原來這只是法國藝術家Leandro Erlich的互動藝術作品“水平建筑(Horizontal Building)”。所謂“水平建筑”,其實是放倒在地面的一面墻,上面畫有屋頂、窗戶和欄桿,在它上方斜放著一面巨大的鏡子,能夠把地面的一切都反射在內。人們或趴或躺在地面上,從鏡子中看起來就好像是垂掛在建筑外墻上一樣。
很有趣吧,玩互動的藝術家真不是少數。不久前,藝術家Dominic Harris和倫敦擅長光影互動藝術裝置的工作室Cinirnod Studio也共同制作了一個名為“Ice Angel(冰之天使)”的互動裝置。該裝置表達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是天使,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天使的一面。
除此之外,也有藝術家將科技與漫畫結合在一起。很多人小時候都幻想成為漫畫里的主角,或成為漫畫家,學控劇情的發展走向。由Nova Jiang制造的互動裝置——漫畫接力(Ideogenetic Machine),可以讓你曾經的想法成真。
藝術家將照相機設置于展覽現場,觀眾自由地在照相機前擺弄各種姿態、表情,透過照相機所捕捉到的觀眾肖像,將與藝術家的插圖資料庫進行演算處理,而后觀眾的影像會被放置在固定的版面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互動。因觀眾的持續加入,作品會不斷產生新的故事,由此,一本透過觀眾參與而自行衍生推展的漫畫就誕生了。而將漫畫打印出來后,你還可以在上面的對話框里自創對白。
亦安靜亦活潑的織物
交互藝術不僅充滿樂趣,也探索著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最近,紐約某藝術空間展出了一個關于新型紡織品面料的藝術裝置,稱之為“SymbiosisO”。
這個裝置有著明亮的藍色表面,上面染過熱敏感合成劑,表皮被分割成一個個網絡,形成一個多邊形蜂窩狀面板,整個裝置連接到一個電子系統來對外界刺激進行判斷反應。
參觀者通過觸摸面板得到反饋,身體的熱量在裝置表面留下白色印記,在電子裝置的控制下,印記可以保留幾分鐘。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因為這些蜂窩狀面板由幾層材料組成,表面由絲綢覆蓋,下面是一層毛氈,而中間是由微控制器驅動鎳鉻電熱絲的熱量感應層。參觀者也可以用手機等設備通過互聯網來操控面板上的圖案。充滿互動性的新紡織材料,為以后的建筑、裝置、工業等設計品表面的材料選擇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與可能性。
之后,設計師又拓展了這一材料的應用,從平面轉換為立體,創造出一種可以彎折的半軟性織物,放置在戶外或者室內,可以當成座椅。當人們坐下后,這種材料會悄然變化,當人們坐久了或者客人比較頻繁時,這些圖案就會慢慢擴展成某種不可預料的形狀,而當人們離開后,座椅又會慢慢恢復平靜。這是一種“安靜的活潑”,它讓空間充滿活力,卻沒有一點噪音。要達到理想的狀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設計師們首先要觀察和分析自然界中運動的結構、模式和動作,再決定采用怎樣的圖案演變模式和材料結構,然后畫草圖。在制作時,結合傳統手工藝和現代數字化制作技術,再將傳統的紡織物與電子元器件結合,還要結合隔音、易降解的毛氈與電子熱敏圖層、傳感器,才能最終成型。
在城市公共區域,用這種材料進行布置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