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凝異
損壞的鏈條、齒輪,廢舊的電路板,或是冰箱門里的小零件,在加拿大混合媒體藝術家皮特·麥克法蘭的手中,“廢棄”將被重新定義。
鹽泉島(Salt Spring Island)是加拿大藝術家的天堂,每年春夏,上百位藝術家們都會熱忱地歡迎游客參觀他們的工作室,但皮特·麥克法蘭(Peter McFarlane)例外,“因為沒有人喜歡垃圾場。”
皮特以將回收的金屬零件制作成另類的裝置藝術而聞名。盡管“垃圾場”是他的玩笑話,但這些來自報廢的小汽車和冰箱的“素材”讓他的工作室與廢品收購站無異,可這并不影響人們對這位“變形者”的作品充滿崇拜之情。
一只“烏鴉”叼著剛找到的食物歸來,驕傲地抖動著羽毛,這是皮特的第一件電鋸“變形”作品,一直被擱置在他的工作室。“烏鴉”的頭由舊電鋸制成,鋸齒正好成為嘴上的倒鉤,而頭頂一簇蓬松的羽毛則由一根粗鋼繩抽絲而成,既充滿金屬的質感又不失靈動之美。“被丟棄的鏈鋸、彎刀和各種鋸片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老舊,這些工具喪失了‘話語權,我希望把它們打造成另一種形態。”在皮特眼中,這些廢舊金屬雕塑就是美麗迷人的藝術品,甚至高于藝術,承載著環保理念。
這個想法從皮特搬進鹽泉島后確立起來,因為加拿大對環境的大力保護,當地居民不再伐木,那些電鋸一夜間變得多余,“走在街上,我可以隨時撿到從窗口或大門那兒扔出的電鋸,我要打造一個新概念,叫‘鏈鋸文化,以此紀念當地的歷史文化。”因此舊彎刀、旋轉式耕耘機刀片、除草機刀片等,相繼成為皮特手下的老鷹、狼、啄木鳥……
最早,皮特還在學校時就用丟棄的物品進行創作,希望以此為人們講述那些熟悉的事跡。“只要走進回收站和垃圾場,我就充滿激情。”皮特把一只黑色舊皮鞋雕刻成他的父親和他的兒子一起釣魚的情景,這是一個一語雙關的表現,既留住了童年記憶,也希望兒子能沿著自己的腳步往前走。
皮特的第一份工作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這份經歷讓他對切割與焊接有著過硬的學控力。但走上藝術之路,電路板繪畫功不可沒。
上世紀90年代,皮特還是電腦銷售顧問,與潛心賣電腦的同事不同,他被計算機上那塊小小的電路板深深地吸引,“很難想象那么小的面積竟有著飛速的運轉速度。”那時皮特的兒子剛出生,每晚回家哄他睡覺后,皮特就鉆進自己的工作室,嘗試將電路板做些改變。經過反復試驗,愛好繪畫的皮特開始在電路板上手繪,再加上電線或是銅絲,電路板竟然形成了城市上空的閃電,或是擁擠的街道,散發出霓虹燈的光芒。“這比單純地切割電路板有意思多了,廢舊的電路板呈現出獨特的地貌和美麗的風景。”對皮特來說,電路板成為他最完美的“畫布”。
“在我看來,東西被丟棄是因為缺乏想象力。”皮特低頭套上工作時用的藍色寬大圍腰,戴上磨損得發黑的手套,看起來像個十足的伐木工人。但正是這種信仰讓他堅持走街串巷,扮演著“收破爛”的角色。“其實我還是鹽泉島上一支樂隊的成員,看不出來吧?”說完,皮特咯咯地笑。
而回收的理念已經完全滲透到皮特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工作室還是家,就像他詼諧地描述自己的工作室,“別說工作室,那叫垃圾場,從墻上到桌上,全是人家從屋里扔出的廢舊東西,可那兒是我心中的迪斯尼樂園。”除了那些廢舊的電鋸,皮特甚至保留了使用老式打字機的習慣,在他眼中,這是一門技術,能陪伴他一生。看似無比隨意的生活方式,皮特卻如同面對史詩一般嚴肅。他只想從自身影響身邊的人,“并非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拿起工具對廢舊的金屬進行磨削、焊接和裝配,但我蔑視那些所謂的‘浪費。過去的幾十年,我用廢棄的碎片拼湊圖像,這不僅是一項獨特的、艱難的手工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門生活藝術。”
對話皮特·麥克法蘭
請介紹一些你的創作過程。
最先是構思,盡管大多數人認為這很難,但每一樣廢棄物都能在我頭腦中迅速地浮現出藝術的形態,我想這是因為我充滿激情;接著是裝配,我的創作材料全部是廢舊物,但我很少再將它們切割、裁剪、打磨,而是將就它們的形狀進行組合、創新,保留這些部件的原始形態。
從普通人變身藝術家有什么捷徑嗎?
因為發現了電路板的另一張面孔,我走上了藝術的道路,但這條“捷徑”我走了25年,并且始終保持激情。我想年輕人應該多出去看看世界,這會為今后的人生埋下伏筆,在我從事藝術道路之前曾在中國生活了3個月,參觀過幾個城市的藝術學院,給我不少啟發。
通過回收金屬制作的裝置藝術,你想表達什么?
我試圖通過改變廢棄品的原始形態讓其成為一個景觀,一件帶有環保意義的作品,是希望讓人們明白,有些東西被留下,但不等于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