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文人傳統中,侍弄花草一直是很人文的事。花道不僅注重花草本身,花器形態也深有講究,懂得花草與花器的搭配,才是情趣所在。
《浮生六記》里的蕓娘,以竹竿為邊框,用竹條、短木巧妙地造出活動翠屏,打破了傳統花器的形態,沈復曰:“活花屏”。時至今日,市場上的花器琳瑯滿目,陶、木、玻璃、鋁皮……任何材料皆可作花器,并且更加隨意,更生活化。但在設計師眼中,花器不僅是造型優美的容器,它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品質設計。
云在桌上
制作/品物流形
杭州市余杭區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便形成了用竹做造紙原材料的習慣,清新自然。利用古老傳統的造紙方式,竹變成紙漿,再塑形成獨一無二的花瓶、盤子。撈紙的隨機性,造就了完美的自然藝術形態。沒有工業制造的氣味,令作品多了一份感動。用來書寫和畫畫的竹紙,被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家居產品設計中,有了云朵一般的美態,傳統工藝也有了更長遠的未來。
技巧分享
1 將嫩竹用石灰浸泡三個月,捶碎后倒入水池。竹材料色澤偏黃,可以加入構樹皮使其增白。
2 攪拌水池,形成紙漿,造紙需要濃度適中,做立體花器可增加紙漿濃度,更易塑形。
3 制作或挑選有斜面的器具做模具,撈出紙漿放在模具上造型,拍打均勻。
4 成形后放入烘干機烘干即可,也可自然風干。因為不能加水,適合插干花。
讓花瓶繞口令
受南非手工藝組織的邀請,BCXSY為夸祖魯·納塔耳省設計了一款具有當地特色的花瓶。串珠,是當地非常傳統的民間工藝,手藝代代相傳,但作品依然是娃娃、動物。受到傳統制陶時螺旋筑坯工藝的啟示,BCXSY讓當地婦女將珠子串起來,然后纏繞在容器之外。看似一條條被藝術化的蛇。
花器有趣
制作/汪婧
先將海帶陰干,然后圍繞著你想做成造型的玻璃器皿圍好,再用漿糊粘,等漿糊干后取下里面的玻璃,如果取不下來就用吹風機幫忙
海帶除了食用,還能敷面膜,但在汪婧與年輕設計師冉翔飛眼中,它還是創意設計的好材質。
材料與工具:海帶、廢舊瓶蓋、玻璃杯
技巧分享
1 用瓷土捏出一枚戒指的形狀,戒托上方留下凹陷處,方便種植花草。
2 陰干后修坯,戒圈處不能太厚,否則不方便佩戴。
3 上釉時盡量采用接近大自然的釉色,使其更加自然。
4 燒窯時將戒托向下,使釉色均勻,若有瑕疵可用苔蘚花草掩蓋。
試管里的春色
整理/小昱
透明細長的試管,用來做花器倒不失為一道別出心裁的清雅風景。在西方花藝師手中,試管被運用得出神入化,或配以木條,或搭上鐵架,或綁上繩索,只需簡單造型,就能制作出創意十足的試管花器,亦對處于高處的植物起到保鮮作用。
瓶花
制作/李宜斐
若不細細品讀,很難發現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的書畫作品《瓶花》中除了秋香樂境外的精妙之處,白菊與紅葉高低錯落“載入碧璃瓶”。碧璃瓶就是當下的玻璃瓶,在雍正年間傳入中國,于是好用陶、瓷器插花的古代文人雅士在侍弄花草時多了一種選擇。玻璃質輕通透,優雅新穎,可惜卻將花枝莖干全然顯露,雜亂無章。遂取一段輕盈的布料繞瓶一周,打結遮丑,高雅立現。
現代社會可供選擇的織品繁多,若是為家居生活里的玻璃瓶遮丑,色彩繽紛、款式新穎的絲巾是不二之選。只需對折成長條后,選一條對角線相折,再包裹玻璃瓶外部即可。
家居常用花器小貼士
陶器、瓦器、瓷器
陶器與瓦器外觀質樸,透氣性與排水性良好,有利于花草生長。可惜顏色單調、風格略顯單一。而色彩多樣、更具美感和藝術性的瓷器便彌補了不足,但瓷器透水性差,需要經常關注花草和土壤的狀態選擇適當的澆水量。
玻璃花器
玻璃材質是時下流行的花器,隨意地插上一束花便有大自然的感覺。但透水與透氣性比瓷器更差,大多沒有排水孔,一般適用于養水生植物與極易成活的植物,如常春藤、綠蘿等。
不銹鋼、鋁皮花器
帶有金屬光澤的不銹鋼和鋁皮花器充滿個性,富有現代色彩。適合搭配色彩素雅的花朵,營造出時尚的氣息。可種植多肉植物,讓雜貨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