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樹
每個人都期待有座童話之城,把自己藏進小小的世界里,微縮世界,便能成就心中的那一點美好,真實存在而又游離在現實世界之外,是夢亦不是夢。
帶著花園上路
這是一座1/12比例的微縮陽臺,高度24厘米。這里的所有多肉植物都是真的。
當然也可以用粘土制作植物。粘土植物是微縮中極難的部分,尤其是微縮花朵,除了比例之外,顏色和姿態也極為重要。花瓣一般厚0.2毫米,已經極薄,但放在一朵微縮的花冠直徑約6毫米的玫瑰中,就會顯得偏厚。若把這朵玫瑰放大成真實大小,花朵直徑7.2厘米即是合理,但花瓣厚度卻達到2.4毫米,比真實花瓣厚幾倍。因此制作粘土植物時,我會盡量讓花瓣厚度接近0.1毫米,如果做不到,花瓣就會偏厚,露出破綻。但我卻沉醉于毫厘之間的爭取。
舊時光
如今的大城市里,老房子越來越少,存在于童年記憶里的燒水壺、搪瓷臉盆、老式水龍頭等物件變得愈發模糊。看見它們,仿佛憶起小時候與爺爺一起在鄉間的院壩洗頭沖涼的情形,笑聲漫天。
燒水壺——這是兩年前做的燒水壺,共用了六七種材質,金屬約有三種,其中有鋁和銅。
水龍頭——主要以銅為材質,制作一個水龍頭大概花一兩天時間。
木桶——全部采用竹木材質,與箍桶技藝類似,難度在板塊之間的鑲嵌、內外弧度及提梁弧度的處理,用丙烯顏料上色舊化。
下廚房
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對廚房有種莫名的好感,因此與廚房相關的電影和文學作品總能打動我。看了好幾遍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美味關系》,從中得到靈感,制作了這樣一個舊日廚房的角落。
老式櫥柜的防水臺面采用金屬制作,抽屜能開關,柜中的擱板可以一片片取出。窗栓是銅和鐵。微縮金屬部件非常細小,制作時比例協調最重要,DIY愛好者可以嘗試金屬色軟陶和粘土進行制作。
弘一法師的寮房
這是花一個多月時間為日本一家博物館制作的弘一法師的寮房,兩條破板凳、幾片木板拼揍的床,蚊帳打著補丁,又黃又硬,藤箱破成了兩半,眼鏡斑駁陳舊。喝水時濾蟲用的水灢色澤暗沉,口沿處縫線已松脫。他曾用過的舊風燈,殘留一段白燭。銅殼鬧鐘里,有細小模糊的“香港瑞華洋行”字樣。
用微縮形式復現當年器物是極辛苦的過程,照片并不能完全展現場景,需要靠推測以及查找同時代器物的資料進行彌補。舊時代的家具,即便是簡單樣式也有說不出的用心。
這只藤箱的內部結構是木箱,可以正常打開,外層的藤編材料則是隨意選取的一段廢料。做藤箱的時候,聽見民國電視劇里的一首歌,被“相見如過千山”的歌詞打動,藤箱似乎是離別場面的代名詞。微縮中的“舊化”處理,大多采用丙烯顏料上色,也可根據需要的質感稍加一點點相關的材質,多嘗試新材料運用才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