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設立這個大獎,不僅為了促進計算機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為了紀念一位天才數學家、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先驅 ——阿蘭·圖靈。
圖靈是英國的一位科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破譯碼學家,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國倫敦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家族成員中有三位當選過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的祖父還曾獲得劍橋大學數學榮譽學位。可他的父親居里歐的數學才能卻很糟糕,正負數的乘法運算就把他弄得焦頭爛額。
少年圖靈性格內向、靦腆、膽小、軟弱并患有輕度口吃,不被人接受,更不擅與人打交道。他小時候學業平平,除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和數學題外,并無太多閃光之處。沒有人能猜想到這位大智若愚的小男孩,后來居上,1931年,19歲圖靈考進了劍橋大學,在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專攻數學。23歲的圖靈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甄選為研究員,成為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同年又因他在“概率論”上的成就,榮獲“斯密思獎”。24歲時在倫敦權威的數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重要論文《可計算數字及其在判斷性問題中的應用》文中構造出一臺完全屬于想象中的“計算機”,數學家們把它稱為“圖靈機”。著名的“圖靈機”的概念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中至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
31歲時他參與了二戰時英國對德軍密碼的破譯,圖靈和他的團隊為提高實際破譯的速度,他和同事們首先研制了一臺密碼破譯機,取名“邦比”,后來又研制出一臺專門破譯密碼的電子計算機,取名“巨人”。它們使英國政府編碼與密碼破譯如虎添翼。但由于當時英國政府嚴格的保密法,一直沒有公之于世。33歲時他構思了智能計算機的仿真系統,35歲提出自動程序設計概念,發表了《計算機與智能》《機器能思考嗎》等著名論文。39歲時圖靈被英國皇家學會選為會員,成為家族中的第四位皇家學會會員,是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并被人們稱為“人工智能之父”“破譯密碼之父”。
天嫉英才,1954年6月8日,42歲的圖靈悄悄地離開了人世,一代天才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計算機天才圖靈的英年早逝,對當時的世界計算機科學界與數學界來說,是一個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對于他的死因,眾說紛紜,至今仍然是一個未知的謎。
圖靈的早逝,過早地結束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舉世罕見的天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的先驅,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于1966年設立了計算機科學界的最高獎——“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科學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以上的科學家同時獲獎。2000年我國清華大學的姚期智教授,由于對計算理論作出了諸多“根本性的、意義重大的”貢獻,而獲得了“圖靈獎”。這是自“圖靈獎”創立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