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衍玲
(中南民族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自20世紀以來,由于受現代語言學奠基人索緒爾的理論的影響。許多語言學家都認為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語言符號任意性的概念一直都根深蒂固。盡管后來有部分語言學家提出異議,但最終都沒有被采納。20世紀60年代,Jacobson、Greenberg再度提出象似性的觀點,但仍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20世紀70年代,認知語言學出現,許多語言學家開始對傳統的語言學理論提出批判?!八麄冋J為語言形式不僅與客觀的現實之間,在許多方面還與人們的經驗結構、概念框架、認知形式之間存在著映照象似性的現象?!盵1]語言的象似性是指語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間,即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2]近些年來,象似性理論逐漸成為語言學界一個關注的熱點。
19世紀末,C.S.Pierce提出象似的概念。他認為語言符號與它所指對象之間存在三種不同的關系:象似符(icon),索引符(index),標記符(symbol)。 Pierce 認為“任何東西都可以是代表其他東西的象似符,只要前者看起來像后者,并被看作后者的符號。”[3]本文主要討論這三種關系中的象似符關系?,F在認知語言學家習慣于將皮爾斯的象似符分為映象符(imagic icon),即符號與對象在一些特征上相似,擬象符(diagrammatic icon),符號的組成部分與對象各部分之間的相似和隱喻符(metaphor),符號與對象之間存在著一般的類似關系。[4]下文將要討論的語音象似性屬于映象符中的一種。數量象似性、順序象似性、距離象似性、標記象似性屬于擬象符。
詩詞是一種特殊的文本,在這一種文學形式中,詩人用最精煉的文字來表達深遠的意義。為了達到特定的效果,詩人就不可避免的將各種象似性原則作為修辭技巧使用于詩篇中。下面是王寅先生對數量象似性、順序象似性、標記象似性、距離象似性與文本之間的關系作的一個總結,它同樣適使用于下文詩詞的象似性分析。

?
象似性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理論,逐漸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古詩詞雖然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文本形式,但是象似性也同樣能在其中得到體現。
語音象似是指,發音與語言所表達的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擬聲詞和聯覺是其中的典型現象。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詩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里的“嘈嘈”“切切”生動地模擬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使讀者對“大弦”“小弦”這兩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時“嘈嘈”“切切”還可以指“大珠”“小珠”掉落的聲音。這里詩人利用擬聲詞來實現詩句的表意功能。由此可見語音與所表達內容之間有一定的映照關系,即存在語音象似性。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上詩中,詩人運用疊詞“悠悠”“歷歷”“萋萋”賦予了該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的音樂美。正是因為這些疊詞的運用,使讀者眼前浮現出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的美麗畫面。這其實也是一種聽覺到視覺的聯覺現象。從聽覺到視覺,聲音之妙襯托出景之美。語音象似性在這里便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數量象似性是指語符的數量能反映注意力及心智加工的程度。根據王寅先生的總結,能反映數量象似性的修辭格包括重復、反復、對稱、排比、夸張等。下面我們來看看數量象似性在中國古詩詞中的體現:
鶯鶯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風韻韻。
嬌嬌嫩嫩,
停停當當人人。
此詩是喬吉寫的《天凈沙·即事》,全詩都用疊字表現。前兩句描寫春天的美好。用疊字更使人覺得春天的美無與倫比。真真為女子名,后面三句描寫的是該女子如何漂亮,如何舉止得當。疊字的反復運用把該女子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此詩就是用重復的手法來體現數量象似性。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紅樓夢中跛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首詩同樣也體現了數量象似性。作者每句都以“世人都曉神仙好”開頭,以此表現人們對這種觀念的普遍認知,并且用排比的形式增加了全詩的信息量。下面我們在來看看李白的《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在這首詩里,數量象似性主要從夸張的手法得到體現。不難發現,“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是李白運用的夸張手法。白發長但不可能長到三千丈。這里李白故意運用夸張將“愁”數量化,現實化,具體化??鋸埖倪\用將詩歌的表意演繹到極致。
一個句子如果按自然順序形式來組織信息,那么人們在理解該句子時就會更容易。反之,如果一個句子所組織的信息是違反自然順序的,那么人們在理解句子時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是順序象似性體現的一方面。另外,人們在說話或者寫句子時,也會遵循他們對外部世界認識的順序。比如說,詩人在寫景時會遵循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的順序。請看下面的詩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詩人就是根據有遠及近的順序來描寫的。先寫遠處的山和小路,進而再寫近處在江邊釣魚的漁翁。這樣的描寫順序實際上體現了詩人在對當時情景的感知順序。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李白的《長干行》中的詩句:
客滾船作為一種人車兩用的特殊船型,其空調系統的設計對乘客的舒適度和節能環保有著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圍繞這2個方面對客滾船空調系統的使用要求和技術特點進行闡述,參考的主要標準如下。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瞙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這幾句詩表現出該女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境和處境。長干行全詩主要描寫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在上面挑選的詩句中,當女主人翁十四歲時,她初為人婦,羞怯少語。十五歲時女主人翁開始適應了新婚生活,夫妻兩人感情甚好。十六歲時,她的夫君遠行,從此她過上了思念丈夫的生活。詩人根據時間順序描述出主人翁的愛情發展,以及不同階段女主人翁的心境變化。
距離象似就是指,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象似于它們所表達概念成分之間的距離。王寅先生認為距離象似性在文本中主要體現為字符距離、詞語間距、社會距離等。下面請先看一個詞語間距體現距離象似性的例子: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這首詩共寫了村、日、霞、煙、樹、鴉、山、水、草、葉、花十一種事物,作者僅用孤、落、殘、輕、老、寒、青、綠、白、紅、黃分別來修飾這十一種事物。其中并無贅詞將各種事物連接,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這十一種事物混為一體,呈現給作者一幅完整且意境深遠的畫面。詞語間距縮短,所表達意象之間的距離也就變得越近。
認知語言學家認為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有標記的詞的額外意義越多,那么人們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越多。無標記象似于可預測的意義,常規意義。擬人、幽默、諷刺、修辭性問句、設問句、反詰句均可表現標記象似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這首詩當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就是一個具有標記性的句子。后面一句不是普通的陳述句,而是用一個反問句。從而使讀者在理解該句時所付出的努力要多一點。意為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會結識很多的朋友”。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
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這是李白寫給賈至的一首詩。當時賈至被貶為岳州司馬,詩中表達了李白對賈至的同情和對皇帝貶賈至的不滿。而詩人卻說“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闭б豢催€以為李白在表揚皇帝,認為他是個賢君,沒有貶賈至到長沙。事實上李白是用反諷——這一具有標記性的手法來諷刺皇帝的不賢。在理解這句詩,讀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則不能理會詩人的意思。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在上面的詩句中,標記象似性主要體現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中,“花”如何會“濺淚”,“鳥”又怎么會“驚心”。在這里,作者就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將原本不會有情感的生物描寫出具有人的情感。使用“花濺淚”,“鳥驚心”這些具有標記性的句子來表達國家落難,民不聊生的景象。
象似性作為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是非常具有研究性的。它強調語言的理據性,認為語言形式與其所表達的意義有著緊密的聯系。不管將它用來分析其它語言還有我們的漢語,都有較強的解釋力。上文從音象似性、數量象似性、順序象似性、距離象似性、標記象似性等方面來對中國的古詩詞的象似性特征進行了分析。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詩歌的語言形式在詩歌的表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象似性不僅能使詩歌的形式豐富多樣,同樣也能使詩歌音美,韻美,意境美。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1):2-8.
[3]陳忠.認知語言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4]Peirce,c.s.The philosophy of Peirce[J].New York:Harcourt,Brace,1940.
[5]盧衛中.詩歌象似修辭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3,(1).
[6]王寅.象似性原則的語用分析[J].現代外語,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