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期到來,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隨著夏季到來,全國多個省區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記者采訪了解到,感染手足口病的大多是5歲以下的兒童。在安徽省立兒童醫院治療的2歲孩子王梓萌就是典型病例。她已持續發高燒兩天,體溫一直在38℃。送醫后醫生發現她的口腔、手腳都長了許多米粒大小的皰疹,且食欲不振,有惡心反應。
據安徽省衛生廳統計,該省4月份手足口病發病報告數為13539例,其中死亡4例。疾控部門表示,從4月下旬天氣轉暖起,安徽就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而北京市疾控部門通報,進入6月以來,該市每日報告手足口病病例數近200例,且預計今后3個月,發病數將持續在較高水平。
專家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燒、皰疹、皰疹性咽炎等疑似癥狀,切不可大意。手足口病的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但是也有重癥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家長應做到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居室整潔衛生;飯前便后一定要讓孩子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時消毒;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據新華社)
營養不良到營養過剩為我國糖尿病高發元兇
武漢協和醫院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日前通過了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寧光為首的專家鑒定。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相比歐美國家肥胖程度較輕,卻更易發生糖尿病。
武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陳璐璐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歷經10年研究發現,在營養不足的基礎上,快速大幅度地提升營養水平,機體會在經過生長抑制后出現快速生長,可對機體造成比營養緩慢提升更大的損害。
我國在短短30余年內經歷了由營養不良到營養過剩的轉變。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中國人動物性食品攝入量在過去50年中增加了3倍,脂肪供能比在城市居民中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與之相隨的是,我國糖尿病發生率從上世紀80年代不足1%,猛增到2008年的9.7%。
研究還發現,“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出現糖代謝異常的比率顯著高于災害前后出生的人群。研究還證實,節食減肥突然中斷可出現“追趕生長”,不僅使體重反彈,還會增加糖尿病發病幾率。(新華社 記者 黎昌政 王賢)
司機吃2粒感冒藥越開越困致翻車,7類藥物駕駛前別吃
昨天上午,一輛“輝騰”轎車行駛至滬寧高速主線收費站通道時突然翻車,車頭部分還起了火,幸好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撲救,才將損失降到最低。事發后,駕駛員面對交警詢問時稱,出發前吃了兩顆感冒藥,沒想到勁那么大,自己越開越困,結果翻了車。針對這一現象,交警表示,藥駕危險堪比酒駕,駕駛員在服用了一些可導致嗜睡、眩暈或視物模糊的藥物后,都不能馬上開車。交警也同時建議,相關藥品可在藥盒上標注“服藥期請勿駕車”,予以提醒。
7大類藥物會對駕駛產生影響
1.抗組胺藥:撲爾敏、賽賡啶、本海拉脫、安其敏等。這些藥物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暈、頭痛乏力、顫抖、耳鳴和幻覺等副作用。
2.抗抑郁、焦慮類藥:丙咪嗪、多慮平等。這些藥物吃完后也會導致人昏昏欲睡、乏力。
3.鎮靜催眠類藥:安定、硝基安寧、本巴比妥等。這類藥物可對人產生鎮靜、催眠和抗驚厥的效果。
4.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這類藥物服用后,有些人會出現聽力減退,大量出汗甚至虛脫。
5.抗高血壓藥:利血平、可安定、優降寧等。這類藥物服用后有時會伴有頭痛、眩暈和嗜睡等。
6.抗心絞痛類藥:心得安、心痛定、消心痛等。這些藥物會擴張血管從而導致頭痛,使人難以集中精神。
7.降血糖類藥:優降糖、達美康等。這類藥物都能引起疲倦、頭暈等不適。(揚子晚報)
北京婚前醫學檢查率劇降,新生兒缺陷發生率倍增
2003年,北京按照國家政策取消婚前醫學檢查,隨后幾年,北京婚檢率逐年下降,而北京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卻不斷上升。到2007年,北京出臺政策推行免費婚檢制度,但未得到大多數新婚夫婦的青睞。
鐘東波6日表示,自2003年開始,北京市實行自愿婚檢以來,婚檢率從100%下降到了不足10%。同時,性傳播疾病,如孕期梅毒的發生率明顯增高,這不僅對自身及配偶產生影響,還嚴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
他稱,新生兒遺傳及先天性疾病,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臟病、智力低下等出生缺陷,由1996年的5%上升到2012年的14%左右。 (中國新聞網 記者 杜燕)
關節炎患者最佳飲食
美國《預防》雜志最新載文,刊出多位專家總結出的關節炎患者最佳飲食,可幫助他們護好關節。
美國營養和飲食學會發言人喬伊·杜波斯特博士表示,地中海飲食結構中,多種食物具有消炎功效,比如,魚類、橄欖和橄欖油、全谷食物、各種水果蔬菜等。
吃些櫻桃。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次酸櫻桃汁,每次10.5盎司(約合298克),可以使體內炎癥因子大大減少。科學家稱,發揮關鍵作用的是酸櫻桃中豐富的花青素,因此直接吃櫻桃也能達到上述效果。
咖喱生姜能消炎。亞利桑那綜合醫學中心主任維多利亞·梅澤斯博士建議,關節炎患者飲食中可多用咖喱和生姜。這兩種調味品都具有緩解炎癥的作用。
少吃面食。一些關節炎患者對饅頭、面包等面食特別敏感,很多患者發現,不吃面食之后,關節疼痛明顯好轉。
補點魚油。醫生發現,多吃魚有助于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其原因是魚肉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具有緩解體內炎癥的作用。(生命時報)
CT掃描使兒童面臨更高患癌風險,美研究建議少給兒童用CT掃描
一項針對計算機斷層成像(CT)技術的美國新研究顯示,減少不必要和高劑量的CT掃描可大幅降低兒童未來患相關癌癥的風險。根據這一成果,研究人員建議盡量少給兒童用CT掃描。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兒科》上報告說,他們對美國多個衛生保健機構的CT利用率數據進行了研究,發現1996年到2010年之間,美國15歲以下兒童中CT掃描使用幾乎翻了一番,其中,頭部CT掃描最為常見,腹部和骨盆CT掃描也增長較快。
研究人員表示,CT掃描的輻射劑量比常規X射線成像的輻射劑量高出100倍到500倍,對人體可造成潛在危害,其中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會面臨更高的患癌風險。 研究發現,調查所涉及的美國衛生保健機構每年共對兒童頭部、胸部、脊柱和腹部器官進行數以百萬計的CT掃描,這可能在未來導致約4870例癌癥病例,癌癥類型包括白血病和腦癌等。如果將最高輻射劑量降低25%,就可減少2090例癌癥病例,相當于患癌風險降低43%。取消不必要的掃描,可減少3020例癌癥病例,相當于患癌風險降低62%。(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魷魚“鎘超標”21倍,5種不合格食品下架
5種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包括“涵哥”鴨脖、“王馬”醬肥牛。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昨天責令全市停售下架5種不合格食品,其中從國泰百貨和美分公司發現了一種散裝魷魚重金屬“鎘”超標。
廣東“鎘大米”事件讓人們關注起重金屬鎘。市工商局抽檢發現,在北京國泰平安百貨有限公司國泰和美分公司銷售、標稱北京慶景金旺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散裝魷魚(2013 03 15),重金屬鎘含量達到2.1毫克/公斤,是國家標準的21倍。據了解,水產品重金屬鎘超標,主要是由于海洋污染,加上廠家對原材料把關不嚴所致。鎘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
此外,“鑫魯泉”老醋花生過氧化值超標,“大地之惠”香酥佛豆酸價超標,也就是常說的哈喇味兒。酸價、過氧化值是食品油脂新鮮程度的重要指標,超標嚴重時食品會有哈喇味,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
市工商局提醒,購買上述不合格食品的消費者可憑購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裝向銷售單位要求退貨。(新京報 記者 廖愛玲)
體質有酸堿之分?專家稱“酸性體質易患癌”無根據
“人體只有呈弱堿性才是健康的。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特別容易患癌”……近年來“酸堿性體質”的各種說法被廣泛傳播,并成為一些保健品廣告和養生類電視節目熱捧的概念。但專家表示,科學上并無酸堿性體質的說法。
一本流行養生著作《找對病源,堿回命》更是稱有超過70%的疾病和人體的酸性化有關。作者列舉了感冒、風濕、糖尿病、高血壓等幾乎所有常見疾病,聲稱這都是酸性體質的表現。
以生態毒理和環境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劉璟是酸堿性體質說法的反對者,她曾多次撰文批評這種偽科學。
劉璟認為,流言所說的體液應該是血液。因為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剛好保持在7.35~7.45之間,呈弱堿性狀態。
那么血液的弱堿性狀態穩定嗎?它會輕易發生改變嗎?劉璟說,血液是個復雜而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等幾大緩沖系統,這些化合物保證了不停有物質釋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使血液始終處于動態平衡中,血液的pH值始終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波動。事實上,人體有著精巧復雜的設計,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血液的酸堿平衡。
記者注意到,酸堿性體質之所以廣受關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將它與癌癥扯上關系。網上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酸性體質”誘發癌癥。這一觀點被知名科普網站果殼網的專家否定。
業內人士指出,這就是保健品的炒作,提出一種理論或者概念,然后進行產品營銷。“酸堿性體質的問題其實屢有辟謠,但一次次死灰復燃,這和我們公眾科學素養不夠有關,而這也是各種偽養生學說流行的重要原因。”劉璟說。(據新華社 記者 周竟 韋慧 方列)
全球最長壽者在日本逝世
日本當地時間6月12日凌晨2時8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的全球最長壽老人和有記載以來最長壽男性木村次郎右衛門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后市的醫院去世,享年116歲。
木村次郎右衛門生于1897年4月19日,在其跨越三個世紀的生涯中,共育有子女7人、孫輩14人、曾孫輩25人、玄孫輩15人。據日本媒體報道,木村次郎右衛門曾將自己長壽的秘訣總結為“一切順其自然”。他的座右銘是“莫道人生苦,風雨過后總是晴”和“處世三‘不——不生氣、不介懷、不忘微笑”。在木村次郎右衛門壽終正寢之后,吉尼斯世界紀錄日本公司認定,現年115歲的日本女性大川美佐緒(音譯)成為全球最年長的老者。(光明日報 記者 謝宗睿)
7種食物抗擊節后綜合征
有的朋友還要上早班,更是精神不濟,沒精打采,根本無法開始一天的工作。那么,該如何提神解乏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7種美味食物,幫大家提神,打好上班首戰。
1.香蕉
香蕉被稱為“高能量的食品”,含有極易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同時還富含鉀。鉀在人體內能夠幫助維持肌肉和神經的正常功能,但它不能在體內儲存很多時間,人在劇烈運動后,體內的鉀會降得很低。研究表明,鉀過低會導致肌肉疼痛,心律不齊、反應遲緩等,而吃幾根香蕉則可補充鉀的不足。
2.草莓
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有助于人體吸收鐵質,使細胞獲得滋養,因此多吃草莓能使人精力充沛。
3.金槍魚
在高蛋白質的魚類中,金槍魚含有豐富的酪胺酸,酪胺酸在人體內能幫助生產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使人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
4.麥片
有人發現,早餐中纖維含量高的話,就不會有饑腸轆轆的感覺。營養學家為此解釋說,纖維能使消化的速度放慢,持續不斷地向血管供應碳水化合物,使人體源源不斷地獲得能量。燕麥片是一種富含纖維的食物,能量釋放緩慢而又均衡,可使人體血糖水平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因而不會很快感到饑餓且精神飽滿。
5.豆類
鐵質是產生人體能量的主要介質,它擔負著向人體器官和肌肉輸送氧氣的重要任務。因此,如果人體內缺乏鐵質,就會導致貧血,使人感到頭暈,乏力。雖然豬肝和瘦肉是鐵質的最佳來源,但經常吃一些赤豆、黑豆或黃豆,也能起到補充鐵質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疲憊、無力的狀況。
6.菠菜
菠菜中含有女性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鎂。女性每日攝入的鎂如果少于280毫克,人就會感到疲乏。鎂在人體內的作用是將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可利用的能量。
7.脫脂酸奶
許多婦女在經期前后會感到乏力嗜睡。一項研究表明,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脫脂酸奶等,可以明顯改善這種狀況。如果每天吃3小杯脫脂酸奶或兩大杯牛奶,就可使腹痛、疲乏,心情煩躁等癥狀有所減輕,因為鈣具有緩解肌肉緊張、調節內分泌的作用。(中國經濟網)
2瓶冰礦泉水加6片感冒藥導致胃部大出血
52歲搬運工王師傅,一次性喝下兩瓶冰鎮礦泉水后,又吃下6粒感冒藥,導致胃部大出血,差點要了命。專家提醒,消化性潰瘍病人濫用感冒藥極度危險,高血壓、過敏癥、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濫服感冒藥還易引發多種要命的并發癥。
王師傅平常就有胃痛癥狀,上周一次搬運重物后他感覺又熱又渴,馬上買了兩瓶冰鎮礦泉水喝,喝后感覺胃痛的厲害、身體發冷并逐漸加重,以為是感冒了,于是買來感冒藥,一次服用了6粒。兩小時后王師傅開始拉肚子,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就診,經宋恩峰教授檢查,確診為胃出血,出血量已達1000多毫升。所幸經過及時治療,王師傅終于轉危為安。
宋恩峰解釋說,大量喝冰水會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導致腹痛、腹瀉,這時濫服感冒藥無異于點燃了胃出血的導火索,誘發急性胃黏膜病變,甚至合并出血。(武漢晚報 記者 伍偉)
孕婦親近綠植,孩子更聰明
身處綠色大自然,呼吸新鮮氧氣,能夠放松心情,舒緩壓力,還能幫助孕婦生出健康又聰明的寶寶。美國羅戴爾網公布了西班牙的一項研究:經常在綠色植被覆蓋的地方休閑,孕婦將來會生出更重、更聰明的寶寶。
研究人員對2400名孕婦進行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孕婦處在綠植環境中時間越長,孩子出生后的體重比其他孩子的平均體重更重,頭部周長也更長。這一結果很有指導意義,因為健康孩子的頭部尺寸與大腦的大小和智商息息相關,這對于孩子將來的智力發育也至關重要。此外,新生兒體重太輕(正常體重為2.5至 4公斤),會增加孩子日后患心臟病、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的幾率。
因此,孕婦應抓住機會多接觸大自然。首先要增加戶外活動,在空氣好時經常到公園散步,在草地上安靜地坐一會兒,也可以在樹蔭下讀書看報。工作中也可以建議單位將開會地點偶爾改在室外或者郊區,不僅能開闊工作思路,還能保持身心愉悅。或者在家中擺放一些綠植,也能讓孕婦和胎兒擁有好心情。(生命時報)
抱小孩坐副駕位,時速25公里急剎也會被甩出
許多市民在帶小孩乘車時,喜歡抱著孩子坐副駕位置。而昨日的一場試驗證明,即使車輛時速很低,發生事故時大人懷里的小孩仍然會被強大的撞擊力甩出。
昨天上午,國內知名的汽車之家網站,在車展現場進行了一個急剎車沖擊體驗滑車(簡稱模擬碰撞體驗機)的模擬體驗,實驗裝置臺面長5.8米,滑動距離四米。通過一個汽車座椅由斜滑軌道頂端自由下滑,撞擊到底部阻攔裝置上,來模擬緊急剎車時帶來的沖擊。實驗用的是一個高仿真娃娃,重量達到15公斤左右,接近于2歲多孩子的體重。
工作人員將撞擊點末速度設置為25公里/小時(此速度相當于一腳急剎車的效果,對日常駕駛而言,已非常慢了),體驗者扣緊安全帶,懷抱仿真娃娃體驗急剎車狀態的后果。實驗中,10位體驗者有7位懷里的小孩在發生碰撞時被甩了出去。重慶晚報記者體驗時,盡管感覺已抱緊娃娃,但后者仍被沖擊力甩
出2米多遠。25公里的時速發生碰撞結果尚且如此,正常行車發生碰撞后果則更嚴重。專家提醒,兒童乘車最好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重慶晚報 記者 萬里)
美研究稱如廁后需洗手至少15秒,95%的人不合格
美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95%的人在如廁后洗手時間不夠,無法殺滅手部有害細菌。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動員學生在酒吧、餐館和其他公共場所衛生間內暗中收集數據,共計觀察3749人如廁后的洗手表現。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日援引統計結果報道,每10人中,1人會跳過如廁后洗手環節,大約三分之一的人不使用肥皂。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說,50%的食源性疾病“病從手起”。為保持手部衛生,洗手時應該使用肥皂,洗滿15秒至20秒。
但是,統計數據顯示,人們如廁后平均洗手時間為6秒,僅僅5%的人洗滿15秒或以上。
另外,男性對手部衛生的關注度遠低于女性。15%的男性直接跳過洗手環節,只有一半使用肥皂;而78%的女性使用肥皂,7%的女性不洗手。
研究人員卡爾·博克格雷溫克說:“這一發現使我們驚訝,原因是過去一些研究顯示,正確洗手率正在上升。”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干凈的洗手池和鼓勵洗手的標識有助于增加人們洗手時長。(新華網 蔣驄驍)
飲水機燒水溫度最高僅91.1℃,別用來泡咖啡沖麥片
記者利用測溫范圍在-50℃~300℃間的測溫計,做了個試驗。先用一款電熱水壺燒水,加熱到完全沸騰時沒有馬上斷電,用測溫劑測得水溫為100.2℃;斷電后,水的沸騰逐漸減弱停止,此時測得水溫為99.9℃。從水壺中倒出一杯熱水,測得杯中水溫度為95.1℃。隨后,記者先后檢測3種不同品牌的飲水機,從加熱跳到保溫那一刻接出一杯熱水,用同一個測溫計測溫。每臺飲水機都先后加熱了三次,取最高一次的測量水溫,3臺飲水機的熱水最高溫分別為91.1℃(見圖)、89.0℃和88.7℃。
近期,記者致電多個飲水機品牌售后客服。上海一家飲水機公司客服說,目前市場上的熱罐加熱飲水機,熱罐里的水被加熱到95℃以上,開始沸騰后,飲水機自動停止加熱,此時經過水管流出的水,水溫在90℃以上。
一家品牌飲水機指定維修點的董師傅說,很多熱罐加熱飲水機,從熱罐到出水口,要通過一段管子,水溫太高會傷管子。因此加熱水溫一般在90℃左右,不能說燒開了。(武漢晚報 記者符櫻)
【提醒】
泡咖啡沖麥片別用飲水機熱水
有飲水機廠家介紹,市場上有種無熱膽型飲水機,比如外置加熱杯式的,工作原理類似于電開水壺,可以將水加熱至完全沸騰。還有業內人士說,原來有種老式飲水機,自來水直接通過管道輸入,這種飲水機沒有冷水出水口,出來的熱水是燒開了的。
武漢協和醫院營養科專家蔡紅琳表示,咖啡、麥片等,需要開水沖泡,最好不要使用飲水機的水。(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