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高鈣”、“非油炸”、“零脂肪”、“無糖”,這些字眼在當下市場上的食品營銷宣傳中頗為常見,這些產品也往往能博得人們的青睞,人們會認為這樣的產品更有利于健康。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未必有利于健康。
高鈣食品并非含鈣高
補鈣,不論嬰幼兒還是老年人都需要。在超市,高鈣奶雖然比普通奶價錢貴一些,但仍成為許多人的首選,尤其是許多老年人認為“高鈣牛奶”能給身體補充更多的鈣。除奶制品外,一些零食,如餅干、海苔等也加入“高鈣”的行列。此類食品通常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家長們認為這類食品能為孩子們補鈣,多吃些有好處。
高鈣食品的含鈣指標如何?按照《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中的規定:只有當每100克固體食品中鈣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體食品中鈣含量不少于120毫克時,才能在食品外包裝上標示“高鈣”。而市面上那些“高鈣”產品,其鈣含量多數不符合該要求。
對人體而言,鈣的類型、數量與其他微量營養素的平衡關系等,都可能影響補鈣的效果。所以,要想通過食品補鈣,首先要看食品中所含鈣的形態是否可溶于水,可溶于水的鈣更利于被人體吸收。此外,補鈣還需要維生素D的輔助,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如果人體內缺少維生素D,則不利于鈣的吸收和補充。其實,自然食物中的牛奶、酸奶、豆腐、豆漿、蝦皮等含鈣量豐富,且更便于人體吸收。
非油炸食品也含油
不少人以為,非油炸食品不含油。其實,非油炸食品只是加工時不用油炸,不代表不含油。非油炸食品多采用烘烤的加工方式,而有些食物烘焙時需要刷油,才能保證其香酥脆的口感。因此,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仍然較高,大量攝入也會導致脂肪和熱量超標,從而增高血脂、體重,有害身體健康。人們在購買此類食品時應學會看食品配料表,而不應該被表面的廣告宣傳所迷惑。從食品配料表中不難發現,這類食品往往是含有植物油的。
營養專家表示,非油炸食品脂肪含量和熱量一般比油炸型的少。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高鹽、高糖、味精等營養成分,在長期食用情況下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而且,此類食品基本不含維生素,長期食用,會對身體所需營養素的攝入大打折扣。
零脂肪食品也有熱量
這類食品,營養成分表上脂肪含量一欄確實標注為零。但看其他欄,碳水化合物、能量等標注都不是零。其他配料表中,還有白砂糖、葡萄糖等。其實,這種零脂肪食品,即使沒有脂肪,但其中含的糖過多,進入人體后,也會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儲存。
天然食物成分中,只有脂肪是有香味的。當飲料去除脂肪后,就必須添加較多的食品添加劑,無形當中又增加了攝入者的肝腎負擔。
全谷物食品并不純正
“全谷物、純谷物”產品,號稱含精選營養谷物,可補充纖維素。如果是純正的全谷物食品,其維生素D、礦物質和纖維素的含量都比較多,的確更有利于補充纖維素。遺憾的是,現在許多宣稱健康的全谷物食品并不純正。純正的全谷物指的是沒有經過精制,仍保有糠層、麩皮的谷物,就算被磨成粉,也應保有原來的麩皮、胚芽比例。但現在,很多宣稱全谷物的食品,并不標示麩皮的比例,有的還添加了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酸,反而不利于健康。
這些食品中的確有纖維存在,“粗糙”應是其價值所在。但大部分已經失去原有的功效了。比如號稱全谷物的速溶飲品,其工藝加工的程度很深,在制作過程中,其營養素已經受到了大量的破壞。
無糖食品也含糖
“無糖”是指固體或液體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其實,無糖食品多數指的是無蔗糖,并不等于該食品中沒有糖、沒有熱量。糖的種類很多,常見的除了蔗糖外,還有糊精、麥芽糖、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其中,任何一種都比蔗糖有過之而無不及。并且,無糖食品中脂肪含量并不少,大量攝入容易導致熱量超標、血糖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