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
有一位朋友在北京居住,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居然從未去過頤和園。并不是因為他沒有錢買門票,只是因為他總認為那里的門票價格太高。
1970年,頤和園的門票只要5角錢,朋友月收入50元,但他并沒有去。在他眼里,5角錢足夠買一斤上好的豬肉了。
1980年,當頤和園的門票漲到2元,朋友的月收入也增加到80元。朋友思忖一番,覺得2元錢都夠下一頓館子了。
1990年,我去北京時,曾邀請朋友一同前往頤和園,那時的票價是5元錢。朋友苦著臉說:5元錢干什么不好,免費的公園有的是,何必非頤和園不看?那時,他的月收入達到了120元。
………
今年春天,我忽然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原來,他已經(jīng)患上了絕癥,醫(yī)生說他只有半年時間了。眼看著這么多年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因為病抖摟得七零八落,朋友在電話那端幾乎要哭出聲來。我問朋友,有什么遺憾沒有?電話那端沉默許久,朋友終于哽咽了:“我好想看看頤和園……我還從來沒去過那里呢!”放下電話,我決定去北京一趟,陪朋友一同去圓他最后的夢。可是,還未成行,朋友病故的噩耗已經(jīng)先行傳來。可憐的朋友,終究沒能在生命的最后時光,完成他去頤和園游玩兒的夙愿。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善待自己,也應該適當?shù)丶皶r行樂。人生一世,不該因力所能及的事留下什么遺憾。當自己唾手可得而不去伸手,最終錯過時,那種心情是,恨不得咽下全世界的后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