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于民
教育學生的方式有很多,但不是每種方式都科學有效。如果選用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不但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會加深師生之間的矛盾。
在世界教育史上,有這樣一個典型故事。有一天早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園里散步,突然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然后拿著它從容地走了過來。可以說,小女孩偷花被蘇霍姆林斯基抓了一個現行,事實確鑿無誤。一般情況下,人們會立刻對小女孩進行批評教育。但蘇霍姆林斯基卻沒有。他俯下身,親切地問這個小女孩:“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有些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盛開的玫瑰花,她聞一聞病就會好許多。奶奶有點兒不信。現在,我摘下來一朵送給她,她聞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小女孩的這番話,拉起她的小手回到花房,又摘下兩朵花,對她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的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柔和的,這種柔和的教育使自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保護了一個幼小而善良的心靈。
在中國教育界,也有許多以柔和的方式成功教育學生的案例,最著名的當數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一名同學。將其制止后,他責令那名男生去自己的辦公室。在向其他人了解情況后,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便掏出一顆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準時。”接著,他又掏出第二顆糖遞給那名男生,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遞給那名男生,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再獎勵你一顆。”這時,那名男生已經被感動得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處理。”這時,陶行知掏出第四顆糖遞給那名男生,說:“你已經認錯,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行知用柔和的教育方式創造了廣泛流傳的教育經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教育要柔和。
春風無力,卻能吹開滿院春色;細雨無聲,卻能喚醒一地新芽。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和風細雨有時比暴跳如雷更管用。暴跳如雷、以牙還牙只會逼學生走向我們的對立面,我們的教育隨之宣告失敗。而柔和的教育則是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用一棵樹去撼動另一棵樹,用一顆心去喚醒另一顆心,從而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力量。
學生是未成年人,身心都正在成長中,在學習上和思想上犯一些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他們犯錯誤時,正是教育發生作用的絕好時機。柔和的教育,能殺掉孩子心靈的病毒,喚回孩子迷失的心靈。
教育不是疾風驟雨,而是和風細雨;教育不是無情打擊,而是循循善誘。教育是火在冰上穿行的過程,只要火不滅,冰終會被融化。讓我們把心血化成春雨,無聲滋潤一棵棵成長中的幼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