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紅
洛陽女孩馬麗,高考落榜,爸媽不敢放她遠走,讓她在家門口開了個飾品小店。有了實體店,馬麗又有了另一種想法:開個網店。她想,開個網店,她的飾品就可以面對全市角角落落的消費者,甚至可以推廣到全國,她的網友也可以幫她在網上推銷,不比單純開個實體店強得多嗎?
馬麗本錢不多,只能去市場批發一些小飾品,生肖掛鏈、手機鏈、足飾、頭飾、洛陽名勝古跡旅游紀念飾品等。雖然網店不大,但她精心管理,購買自己的域名,制作自己的小店網站,將飾品拍照掃描上網,把自己的“明星照”也發上去,構思最招人、最溫情、最浪漫的廣告詞。
忙乎了一年多,馬麗又納悶兒了。一年下來,在網上推銷飾品總共收入500多元,還都是關系特別好的網友買的。細算一下,她日夜不停地敲打電腦,就按一個月600元工資計算,再加上電費、店面租賃費和寬帶費,她賠了2萬多元。
她招聘的坐店小姐也笑她了:“馬老板,你別傻啦!這么個小店還上網,笑死人啦。顧客上門來還挑三揀四呢。”
馬麗又開始思索了,她想,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各級代理商—零售商這一商業鏈條上,自己的經營模式需要改變。比如餐館的老板,餐館上網后,就不必看接受了多少顧客的訂單,而是要關注賣肉、賣菜的供應商,關注餐館和供應商如何取得業務聯系。
馬麗想,我費盡千辛萬苦選購的飾品不盡如人意,那么,我讓許多想賣給我飾品的替我去想、替我去造、替我花樣翻新,然后,送上門來讓我賺錢如何?我是坐店的,沒時間去跑世界、看市場、摸行情。我讓全國的制造商、推銷商都替我做這些事,我用最低價錢買別人送來的最好賣、最賺錢的東西如何?
馬麗感覺這個想法可行,只要將原來的網站、原來的域名、原來的飾品小店的招牌改一個字就可以了,把 “賣”字改成“買”字。這樣,全國很多物美價廉的小飾品制造商、供貨商,就會按照洛陽文化的特色各想高招、自由創意、傾力打造,先拿來樣品、報上價格,如果成交就可以大量供貨,你造我賣。
馬麗不再把網站當成主要經銷場地。她突出一個“買”字,致力于更新網店的購買信息,新鑼一面,重槌猛擂。
當時正值牡丹花會前期,網店改名的第三天就吸引來了一位玉制品廠的老板。老板拿來一件樣品,南陽玉牡丹花掛飾,小巧玲瓏、晶瑩剔透,這無疑會成為花會期間海內外游人動心的紀念品。馬麗已經看中,卻不動聲色地問價錢。老板說一次訂貨20萬枚,1枚2元。馬麗心知有賺頭,卻還是搖頭。最后,老板把價壓到1元。成交!而且是花會后付款。
花會期間,馬麗聘請了幾十個小女孩專賣牡丹花玉飾,每人一天10元工資,1枚賣5元,一個月內,20萬枚全部賣完了,凈賺75萬元。
財富之源轟然打開,想不賺錢都難了。全國飾品商蜂擁而來,馬麗從容接待,奇中搜奇、優中擇優。同類飾品商相比相拼,價錢自然是一壓再壓。馬麗如魚兒般歡游于精美的飾品大海之中。
去年,一位西安的桃木飾品商以每件3元的價格為馬麗供應情侶飾品。為此,馬麗投師學會了刻字,坐店持刀,有情侶來買飾品,她就把情侶的名字刻在那對“桃木幸運飾品”上,每件18元!此品成了暢銷之最。不久,她又把該飾品轉手批發給各地飾品店和飾品小販,每件12元。僅此一項,她一年凈賺180萬元。
馬麗和大多開網店的新手有了質的不同,她不靠網店賺錢了,網店只是她的廣告窗口,國內外買賣客商蜂擁而來,她只要收貨、批發就行了。
網店也好,實體店也好,賺錢最好。馬麗的網店只改了一個字,就從賠到賺。馬麗從“賣”到“買”再到買賣通吃,網上網下融為一體,乃一字之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