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靖娟基金會”長期致力于兒童安全教育,該會透露他們曾接觸到6起類似的個案。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是:一個叫“臣臣”的孩子,在保姆家腦部受傷,最終導致孩子左眼完全失明、半邊身體失調,后經醫生判定為“嬰兒搖晃綜合征”。
嬰兒搖晃綜合征,又稱“搖嬰癥”,是由于猛烈搖晃導致嬰兒腦內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癥候群。這種綜合征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最常見于6個月左右的嬰兒。孩子受傷后,輕者會出現煩躁不安、倦怠、嗜睡等癥狀,重者可發生抽搐、昏迷、癱瘓、失明等現象,以致長大后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最嚴重的后果會因顱內血腫而夭亡。據美國兒科協會的調查,夭折的嬰兒中有20%左右是由該綜合征所致。
過度搖晃是導致本癥的直接原因,這主要與家長的無知、疏忽大意有關。一般可分這樣幾種情況:一是有些家長為逗孩子一笑,喜歡拋接、翻滾孩子,或讓幼兒騎在自己的脖子上劇烈晃動。二是為哄寶寶入睡,大人可能采取動作過大的顫悠、晃動等方式。三是有的父母當生氣或情緒低落又遇上孩子啼哭難止時,會情不自禁地對孩子使用劇烈搖晃、摔碰等動作,搖晃嬰兒產生的后果常容易被家長所忽視。如今國外一些兒童保健機構對此較為重視,已形成了一套相應的措施,如其中包括“不要晃動你的小孩”的招貼畫、網站和DVD等。
所以,如果你是新媽媽,或是初為人父,一定要將安全牢記心中,千萬別對幼兒做隨意晃動、拋接、翻滾等動作。抱著孩子時,也要注意頸部的支撐性,莫因一時疏忽,造成孩子終身的遺憾。另外,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瘀斑或腋窩有指痕時,應引起警覺,一旦出現嗜睡、昏迷、痙攣等異狀時,要迅速送醫院,不能延誤,以免釀成嚴重后果。
(成都中醫藥大學 副研究員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