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飛,楊瑞峰,張奧揚
(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目前無線數據吞吐量的迅速增長對電信運營商3G網絡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在LTE尚未商用的情況下,各運營商紛紛采用WiFi作為無線高速數據業務的重要補充,以減輕3G網絡的壓力。
WiFi組網方式分為胖AP和瘦AP組網,早期網絡多為胖AP組網。隨著WiFi大規模建設以及無線城市的快速推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如WiFi建網時需要對成百上千的AP進行逐一配置,包括網管IP地址、SSID和加密認證方式等,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因誤配置導致各種網絡問題;為了管理AP,需要維護大量AP的IP地址和設備的映射關系;無法自動完成AP軟件升級,帶來大量工作量。鑒于胖AP部署方式越來越難適應WiFi規模部署的需要,國內外主流運營商都轉向AC(無線控制器)+Fit AP(瘦AP)的集中控制型WiFi組網模式。
集中控制型AC+Fit AP組網模式中,根據網絡需求及所管轄AP的范圍不同,AC可靈活部署于城域網的骨干層、業務控制層或下沉于接入層。
AC+Fit AP集中控制架構對設備的功能進行了重新劃分,其中無線控制器負責無線網絡的接入控制、轉發和統計、AP的配置監控、漫游管理、AP的網絡代理、安全控制;而瘦AP負責IEEE802.11報文的加解密、IEEE802.11的PHY功能、接收無線控制器的管理、RF空口的統計等簡單功能。
集中控制型AC+Fit AP架構中,Fit AP首先獲得IP地址及AC地址;然后AP發現AC并完成向AC注冊;接著與AC建立隧道(如基于CAPWAP協議);AP從AC下載相應的配置文件,完成自身配置后即可正常工作。
集中控制型組網解決了傳統AP組網的不足,通過AC對網絡進行集中管理,極大提高了可管理性和維護性,使得網絡總體性能大大提高,這些特點使其很適于電信級的大型WiFi網絡的部署。相較于傳統的WiFi AP組網,集中控制型組網的優勢如表1所示。

表1 技術對比表
高數據熱區(街區)要求采用WiFi專用BRAS和專用接入設備(ONU、交換機等),BRAS與AC的功能逐步向融合的方向發展[1]。零散數據熱點要求結合現有網絡架構,與其他專業統籌建設,共享接入設備、BRAS等。WiFi網絡目標組網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WiFi網絡目標組網架構示意圖
2.2.1 頻率規劃
目前 IEEE802.11b,IEEE802.11g 工作在 2.4 GHz頻段上,IEEE802.11a 工作在5.8 GHz頻段上,IEEE802.11n工作在2.4 GHz或5.8 GHz頻段上。
IEEE802.11b,IEEE802.11b 和 IEEE802.11n 工作在2.4 GHz(2.410 ~2.483 GHz)時,工作頻率帶寬為83.5 MHz,劃分為14個子頻道,實際使用為1~13頻道,每個子頻道帶寬為22 MHz。詳見圖2。

圖2 2.4 GHz子頻道分配圖
如圖2所示,IEEE802.11b和IEEE802.11g最多有13個信道可用,13個信道的標號及所用中心頻率以及頻帶的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2.4 GHz頻段13個信道的標號、所用中心頻率以及頻帶的情況表
在多個頻道同時工作的情況下,為保證頻道之間不相互干擾,要求兩個頻道的中心頻率間隔不能低于25 MHz。因此從圖3可以看出,在一個蜂窩區內,直序擴頻技術最多可以提供3個不重疊的頻道同時工作,提供高達3×11 Mbit/s的吞吐量。

圖3 5.8GHz子頻道分配圖
IEEE802.11a 和 IEEE 802.11n 工作在 5.8 GHz(5.725 ~5.850 GHz)時,可用帶寬為 125 MHz,劃分為 5個信道,每個信道帶寬為20 MHz。5.8 GHz子頻道分配如圖3所示。
IEEE802.11a 和 IEEE802.11n 工作在5.8GHz(5.725 ~5.850 GHz)時,信道的標號及所用中心頻率以及頻帶的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5.8 GHz頻段信道的標號、所用中心頻率以及頻帶的情況表
2.2.2 干擾控制
1)室外AP覆蓋區頻點配置時,為了實現AP的有效覆蓋,避免信道間的相互干擾,在信道分配時宜引入移動通信系統的蜂窩覆蓋原理。對1,6,11信道進行復用,頻點配置示意如圖4所示。

圖4 頻點配置示意圖
2)系統設計時應注意避免干擾源的影響。
3)WiFi規劃設計時結合現場勘察和測試之后,應指定覆蓋區域每個AP的工作頻率,不宜考慮AP自動頻率調整功能,以防止頻率的頻繁調整而導致用戶無法接入。
2.3.1 EPON接入技術的應用
1)EPON接入組網技術
配套傳輸采用EPON技術的光纖組網模式組網,EPON是基于以太網方式的無源光網絡的簡稱,是一種采用點到多點(P2MP)結構的單纖雙向光接入網絡,由局側的光線路終端(OLT)、用戶側的光網絡單元(ONU)和光分配網絡(ODN)組成。
2)EPON技術主要特點
(1)相對成本低,容易擴展,易于升級。EPON結構在傳輸途中不需電源,沒有電子部件,能夠充分利用市政路燈桿管井資源鋪設,基本不用維護,長期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節省很大。
(2)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對稱1.25 Gbit/s的帶寬,并且隨著以太技術的發展升級到10 Gbit/s。
(3)服務范圍大。EPON作為一種點到多點網絡,以一種扇區的結構來節省CO的資源,服務大量用戶。
2.3.2 基于EPON組網模式
1)組網模式種類
現在基于PON技術的光纖接入網的接入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FTTH/O(光纖到戶/辦公室),FTTB(光纖到樓宇),FTTB+WLAN等。其中,FTTB中包括以五類線連接ONT(光網絡終端)與ONU的FTTB+LAN、用雙絞線連接ONT與ONU的FTTC+DSL,以及廣電經常使用的FTTC+EoC。FTTH由于具有提供帶寬高、組網靈活等優點,已成為目前的主流接入模式。全業務光纖接入網的規劃需重點關注OLT的設置、ODN的規劃以及ONU的部署三大部分。
2)FTTB的網絡結構
配線光纜是按照用戶需求敷設,由于用戶分布較分散等原因,本工程用戶配光纜的拓撲結構采用點對點的星形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FTTB組網模式
本文以3G EV-DO[2]網絡為背景,舉例說明方案的設計流程及分流效果。
2.4.1 高流量扇區篩選
根據高話務DO篩選條件,找出X基站一扇區屬于高話務扇區,即信道平均時隙占用率≥70%,DO平均每載扇等效用戶數≥4,以周為單位進行EV-DO數據統計,一周內滿足條件數大于2次,且持續2周都出現。話務統計如表4所示。

表4 扇區話務統計表
2.4.2 數據分析
從表5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單次連接平均占用時長與單用戶平均占用時長差別很大,說明用戶上網每次連接時長大多短且次數頻繁。由該載扇單次連接平均流量與單用戶平均流量分析,說明該區域用戶數多為小流量用戶。

表5 數據分析表
2.4.3 分析結果
根據話務統計數據分析,X基站一扇區覆蓋區域存在用戶數多且為小流量用戶,用戶每次上網時間短且次數頻繁,如表6所示。X基站一扇區1X配置為3載波,EV-DO配置為4載波,目前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而800 MHz已無頻點可用。在EV-DO已擴4載波的情況下,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WiFi熱點分流DO流量。

表6 用戶性質分析表
2.4.4 現場勘查及方案設計
現場測試該扇區覆蓋區域EV-DO信號覆蓋良好,覆蓋區域內商場大部分已經做過室內覆蓋系統,較少占用該扇區載頻。用戶上網速率慢的主要原因是該扇區覆蓋主要區域屬于商業步行街,人流量大,容量無法滿足用戶的要求。因此確定把該商業步行街作為熱區進行WiFi建設。WiFi覆蓋街區如圖6所示。

圖6 室外街區覆蓋示意圖(截圖)
2.4.5 建設方式
1)本工程采用集中控制室外型AP設備的方式組網。利用豐富的市政路燈桿管井資源,用于從OLT節點敷設光纜至室外型AP所在位置,同時敷設電源線為ONU設備供電;利用路燈桿金屬桿體,安裝室外型AP和ONU設備。
2)市政常用的路燈桿主要有6 m,8 m,10 m,12 m,15 m,根據要覆蓋區域的情況進行AP設備及天線安裝位置進行設計,如圖7所示。

圖7 街區路燈桿類型圖
2.4.6 設備安裝示意
室外路燈桿建筑物體上直接布放室外型AP、ONU設備,有利于WiFi系統結構快速實施和投入使用,設備安裝如圖8所示。

圖8 路燈桿WiFi設備安裝示意圖
2.4.7 WiFi分流效果測試
該街區WiFi開通后,測試結果如表7所示,從一個月的使用情況來看,用戶數和流量均比較好,起到了分流的效果。

表7 WiFi數據統計表
集中控制型WiFi組網模式已成為未來網絡部署的發展方向,利用路燈桿部署熱區WiFi網絡,可以有效改善3G移動網絡話務負荷,快速實現WiFi網絡由點到面的轉變,利用市政管道拓寬傳輸網絡的覆蓋范圍,通過結合室內WiFi網絡部署,從而實現WiFi網絡從熱點部署向熱區乃至無線城市部署的方向發展。
[1]高峰.電信級WiFi網絡建設與運營[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DMA20001 x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龔潔.WLAN/LTE異構網絡中網絡選擇優化算法[J].電視技術,2013,37(3).22-26.
[4]朱東照.3G網絡與WLAN協同規劃之探討[J].郵電設計技術,2009(9):1-5.
[5]鐘嘉維,張文生.WLAN與3G網絡互補應用探討[J].廣東通信技術,2011,31(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