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 · 本刊記者 劉佳
美國的國際角色在未來15至20年內如何演變、美國是否能夠與新的伙伴國合作重塑國際體系,尚難確定。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國成為“平等的伙伴中的第一名”。美國可能失去霸權地位,會帶來的結果是多個大國互相制衡的局面

美國最高級別的情報機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簡稱NIC)在2012年末發表了每四年一次的二十年后世界局勢展望報告,名為《2030年全球趨勢:不尋常的世界》(Global Trends 2030:Alternative Worlds)。
這份報告討論未來世界權力格局,指出,隨著其他國家的迅速崛起,始于1945年的美國霸權時期的“美國治理之下的和平”,將很快結束。世界權力格局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各大媒體對歐美走
下坡路和新興經濟體飛速發展都報道得比較深刻了。所以這份報告也沒有給出哪些與眾不同的觀點,但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份報告的意義在于,美國自身開始主動承認這一點。報告認為,美國的國際角色在未來15至20年內如何演變、美國是否能夠與新的伙伴國合作重塑國際體系,尚難確定。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國成為“平等的伙伴中的第一名”,美國在硬實力和軟實力方面仍具有優勢。報告說,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也取決于它是否能夠成功地幫助管理國際危機。
報告認為,到2030年美國仍將是世界強國中位居第一的國家。但關鍵在于,美國要落實自己的主張,需要比現在更加努力。NIC分析局長馬修·布羅斯(Mathew Burrows)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在全球層面上,中國不會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很重要,但最大經濟體未必就是超級大國。”
美國可能失去霸權地位,會帶來的結果是多個大國互相制衡的局面。報告稱中國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到2030年,亞洲將在大多數實力衡量指標上超過歐美。不過這個權力轉移的趨勢并不僅僅因為中國與印度的崛起。墨西哥、印尼、土耳其、越南、伊朗以及其他國家都可能成為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未來15-20年內,更多的科技活動可能轉向發展中國家,原因是跨國企業將重點關注增長快的新興市場,而且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快速提升。
關于歐洲的情況,報告給出的預測較為悲觀和謹慎,認為歐元區有三種可能性,崩潰、全球地位下滑和復興。這個預測可以說一定百分百正確,因為這三種情況就是未來歐洲的全部可選項。第一,歐洲崩潰的概率極小,但一旦發生,將帶來國際性風險。希臘退出歐元區可能導致擔保危機,單一市場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機制遭到破壞,甚至會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或者另一次大蕭條。第二,歐洲能艱難地走出當前危機,但難以實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因成員國歷經了多年低增長,更傾向于彼此團結合作,以避免重大的政治和經濟動蕩。第三,歐洲的復興,很大程度是因為單一市場改革的深化,即一個更具聯邦色彩的歐洲的形成。成員國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更加團結。如果歐洲聯邦化加深,歐洲的影響力將擴大,在全球事務中的話語權會增強。
報告稱中東和南亞的動蕩可能引起更大范圍的不穩定,而“缺少一個穩固的地區安全框架”、“日益多極”的亞洲也將是最大的全球威脅之一。“對中國力量的恐懼、中國民族主義上升的可能性,以及美國仍然卷入該地區事務可能帶來的問題”,將增加亞洲的不穩定。
N I C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Christopher Kojm)在報告新聞發布會上稱,這份報告并不是為了預測什么,主要意義是針對未來世界可能出現的變化,給美國領導人一些參考, “我們正處于人類歷史的緊要關頭”,“未來尚不確定,但是可以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