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瑋
精神病孕婦麻醉選擇與用藥
熊 瑋
目的探討精神病孕婦麻醉選擇與用藥方案。方法對我科于2007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7例(共分A、B、C三組)行剖宮產手術的精神病孕婦的麻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B組產婦在麻醉后其MAP、R、HR以及SpO2等四個方面的綜合水平較其他兩組麻醉方式及用藥更優(P<0.05)。結論復合選用布比卡因與舒芬太尼,并在丙泊酚輔助下行腰硬膜聯合麻醉,是精神病產婦行剖宮產相對更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精神病;孕婦;麻醉;用藥
精神病孕婦幾乎不能正常溝通且伴有不同程度躁動,幾乎不可能在其分娩時做到順產。剖宮產則是相對更為理想的選擇,但即使如此也存有難一定度。其中,正確選擇麻醉方式與用藥以較好的控制孕婦情緒是保證順利實施剖宮產手術的關鍵因素之一[1]。我科于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實施精神病孕婦剖宮產手術37例,現將其麻醉選擇與用藥體會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科于2007年1月~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37例接受剖宮產的精神病孕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年齡20~37歲,平均(28.3±2.4)歲,其中包括急癥手術24例,擇期手術13例,所有產婦麻醉分級Ⅰ~Ⅱ級,同時均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肺、腦器官疾病者及明顯妊高癥者。將37例產婦根據其臨床表現共分為 A、B、C三組并在圍手術期給予不同的麻醉處理,具體分組依據如下:A組(12例)產婦情緒相對穩定,可勉強配合治療;B組(13例)產婦情緒比較躁動,多數情況下配合度較差,但禁食時間比較充分;C組(12例)產婦禁食時間不充分或因其它原因由麻醉醫師主觀選擇入組。
1.2 方法A組:選擇L1~2椎間隙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取平臥體位,采用2%利多卡因12~15ml總量注入硬膜外腔行硬膜外麻醉,同時以約束帶限制產婦體位,待麻醉藥物起效(10~20min)后開始手術;B組:先予以面罩供氧,由助產士靜脈推注丙泊酚 1~2mg/kg,產婦入睡后,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將產婦置于左側臥位,行L2~3腰硬膜聯合麻醉穿刺,穿刺過程中產婦肢體不自主活動時,隨時追加丙泊酚 30~50mg;穿刺成功后,通過針內針向蛛網膜下腔注藥物(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10~20s注完,向硬膜外腔頭端置管,待麻醉藥物起效后開始手術;C組:行全麻加氣管插管進行麻醉處理,具體方法為組內產婦采用丙泊酚100~150mg+氯胺酮50~100mg加司可林進行快速誘導氣管插管,在誘導的同時予以快速切皮手術取出胎兒后再予以芬太尼加阿曲庫胺和丙泊酚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所有產婦在進入手術室后,均給予密切監測其血壓(以平均動脈壓MAP表示)、呼吸頻率(R)、心率(HR)以及血氧飽和度(SpO2)。
1.4 統計學方法相關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B兩組在麻醉后血壓均略有降低,但與麻醉前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在各對應時間點行組間比較也無明顯差異(P>0.05),而C組麻醉后血壓顯著升高,與麻醉前比較或在各時間點與A、B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產婦術中的R與HR始終較快,B、C兩組有所下降,與麻醉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產婦麻醉前后SpO2均無顯著變化,見表1。
表1 三組產婦麻醉各時間點MAP、R、HR以及SpO2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三組產婦麻醉各時間點MAP、R、HR以及SpO2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 檢測指標 麻醉前 麻醉5min 麻醉15min 手術結束時MAP(kPa) 12.34±1.68 11.31±1.19 11.41±1.29 12.11±1.44 A組(n=12) R(次/min) 19±2 18±3 18±2 18±2 HR(次/min) 88±4 89±3 88±3 89±2 B組(n=13) SpO2(%) 97±2 97±2 97±3 97±2 MAP(kPa) 12.19±1.65 11.39±1.21 11.34±1.43 11.89±1.32 R(次/min) 18±2 18±1 17±3 17±2 HR(次/min) 86±5 81±3 82±4 82±3 C組(n=12) SpO2(%) 96±3 94±4 96±3 96±3 MAP(kPa) 12.18±1.78 14.45±1.55 12.46±1.45 12.36±1.76 R(次/min) 19±3 應用呼吸機 應用呼吸機 16±3 HR(次/min) 88±3 80±2 83±3 81±4 SpO2(%) 96±3 98±2 98±2 97±3
合并精神病產婦進行剖宮產,理想的鞘內局部麻醉藥物劑量其目的實質上是避免產婦產生不適感,并確保能更好的預防圍術期精神病發作[2]。丙泊酚代謝迅速,對血壓和呼吸的抑制呈一過性,切皮前單次靜脈推注應用于剖宮產,能有效解除產婦的焦慮,對新生兒Apgar評分無明顯影響,適用于精神高度緊張的產婦,使其更好地配合后期治療[3]。舒芬太尼蛛網膜下腔給藥的最佳劑量為3~5μg,用于腰麻的優點主要表現為:①在術中既能達到完善的鎮痛,又可防止因麻醉平面過高而出現的嚴重低血壓及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②由于術后感覺阻滯時間明顯延長,可明顯延遲術后開始應用鎮痛藥物的時間;③能明顯減輕術后運動神經過度阻滯的情況,從而消除術后因長時間下肢肌肉松弛而產生的焦慮和血運不暢等不利因素,因此使患者術后感覺更加安全、舒適;④可以防止單純低劑量布比卡因不能確保達到的滿意麻醉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產婦在麻醉后其MAP、R、HR以及SpO2等四個方面的綜合水平較其他兩組麻醉方式及用藥更優,提示復合選用布比卡因與舒芬太尼,并在丙泊酚輔助下行腰硬膜聯合麻醉,是精神病產婦行剖宮產相對更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1] 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 劉瑞華,馬城.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剖宮手術圍手術期麻醉處理與術后護理[J].右江醫學雜志,2008,5(8):31-33.
[3] 張延麗.精神病患者剖宮產的麻醉[J].內蒙古中醫藥,2011,2 (17):56-57.
R614;R719
A
1673-5846(2013)07-0059-02
湖北省咸寧市婦幼保健院,湖北咸寧 4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