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本刊記者 牟雪江
這個冬天與往昔不同。去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為這個冬天預定了溫暖的春風。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民生,更加關注民生問題。民生,在這個更加寒冷的冬季,具體到具體的問題,在廣大的民眾心中是那連著千家萬戶,供熱爐內熱騰騰的火苗,供熱管網內熱騰騰的暖氣,還有敞開家門時迎面撲來的暖洋洋的溫暖感受。直白地說,正在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的中國,對于民生在這個不約而至的寒冬里,天然氣的保供更顯責任之重,擔當之重。
近幾年來,每當用氣高峰時段,特別是冬季集中供暖期,天然氣供不應求的矛盾便開始顯現。對于這個老問題,黨和政府還有能源企業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行動解決問題。
2012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全新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政策提出,將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優化天然氣消費結構。在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及不同用戶的用氣特點等各方面因素后,天然氣用戶被劃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特別強調了對于民用氣供應的優先保障地位。規定:城鎮(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熱水等用氣、公共服務設施、天然氣汽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等被列為優先用氣類。而耗費大量天然氣的天然氣化工項目和部分發電項目則被定為禁止類。
基于往年冬季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企業方面在增加產量和保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準備。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我國的天然氣產量9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進口天然氣約38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6.7%。特別是隨著2012年10月20日,我國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輸氣管道的達產,其向我國“西氣東輸”二線輸氣的能力提升至300億立方米/年,為滿足快速增長的國內天然氣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局//供圖
為應對高峰谷差,中國石油建設了大港、華北兩個儲氣庫群,9座儲氣庫的儲存能力達到37.8億立方米。據新華網11月9日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蔣潔敏表示,為了保障今冬天然氣供應,中國石油采取三大措施全力保障天然氣市場的供應:一是增加資源供應,國內油氣田將開足馬力生產;二是從中亞等地進口的天然氣將盡最大努力保證供應國內市場;三是制定相應預案,加強需求側管理。
由此,這個冬天的天然氣保供被一些媒體認為上了“雙保險”。由此,相關機構預測,由于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疲軟,用氣需求相對下降,加之我國氣源保障越來越多樣化,天然氣產量增長迅速,所以這個冬季我國有望擺脫大面積氣荒。
甚至,中國網財經頻道在分析了發改委公布的我國天然氣產銷供的數據后,認為“我國天然氣供應充足,完全可以滿足消費需求”。安迅思息旺能源信息也認為,由于2011年發生過氣荒的城市也都做好了2012年冬季保供準備,所以今冬國內有望擺脫大面積氣荒。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里,2012年12月30日,又迎來了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全線建成投產。
這條和中亞天然氣輸氣管道同時立項,兩者相互依存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不但讓我國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境外氣源,對國內長期供氣安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也由此使我國的能源大通道,在國際能源版圖上,實現了從中亞阿姆河右岸到太平洋西海岸的連接。
西氣東輸二線把中亞和西部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尤其是土庫曼斯坦供應中國的天然氣逐步攀升和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的接入,更為其注入了動力。這條總投資約1422億元、設計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的浩大工程,可以為我國穩定供氣30年以上。
西氣東輸二線橫跨中國版圖東西兩端,途經全國15個省區市,全長8704公里,浩大的工程從設計開始,中國石油就以“大管網”理念,全盤布局我國管道供氣安全應急保障網絡。
西氣東輸二線的建成,對全國管網來說不僅是增加了新的氣源和運輸通道,并且填補了珠三角及華南地區陸上長輸管道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華北、華中和華東地區的供氣能力和安全,并首次實現了陸上管道氣向香港的供應。其形成的以西一線、二線為骨干的西氣東輸系統,以陜京一、二、三線為骨干的陜京線系統,以及忠武線、澀寧蘭系統、川渝管網、地下儲氣庫和沿海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配套應急調峰,國產氣和進口氣雙氣源保障的供氣管網骨架,使我國橫跨東西的“西氣東輸”供氣格局基本形成。長達4萬公里的天然氣管網覆蓋了西部、中西部、東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使用天然氣取暖、做飯的地區已經達到28個省、區、市,100多個大中型城市,覆蓋人口達5億多人,天然氣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老百姓生活的“生命線”。
可以說,有了中國石油“大管網”理念的天然氣管網的保障,這個冬天的到來,對于曾經憂慮氣荒的人們的確感到輕松了很多。
但是,這個冬天還是讓我們再次面臨保供大考。這個冬天不但來的特別早還特別冷。
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大范圍的大風降溫降雨雪天氣。從2012年11月3日開始,7次大范圍的冷空氣活動,令全國平均氣溫創下近28年同期最低紀錄。東北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3.7攝氏度,為近43年最低;華北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4攝氏度,為近42年最低。
由此,這個冬天我國應對嚴寒又一次迫在眉睫。寒風冷雨中,北京迎來了首場降雪。11月1日北京啟動了提前供熱預案,到3日大多數居民家里的暖氣已經熱了起來。
“保民生、保重點、保發展,是我國天然氣使用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面對嚴寒,我國北方亦全面提前進入冬季供暖期。由此,天然氣供應進入最緊張的階段。
以北京為例。北京等地用氣量猛增,僅2012年12月24日,天然氣用量就達6257萬立方米,創單日歷史用量最高。據北京市容委委員李楠介紹,北京是全國天然氣用量最大且資源全靠外埠調入的城市,目前全市每日消耗天然氣總量近5000萬立方米,其中采暖用氣占到八成。隨著氣溫每降低一度,每天就增加天然氣消耗200萬立方米。
這個數據在華北地區是每天會增加近300萬立方米。
那時,那刻。
企業的行動:作為唯一向北京市輸送天然氣的單位,中國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在提前備戰,結合以往冬季供氣情況及陜京管道生產運行特點,提早進行大氣量供應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啟動相應預案,加強需求側管理,科學進行調峰。
為保民生用氣,中國石油限制公司自用氣,“包括一些化肥、化工項目也都暫停使用天然氣”,緊急采購LNG現貨增供市場,將LNG氣化量由計劃的3000萬立方米/日提升到3500萬立方米/日,11月21日更是進一步提升到3700萬立方米/日。
政府的行動:11月27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保障當前天然氣穩定供應的緊急通知》,要求把確保居民生活用氣放在首位。
據李楠介紹,借鑒2005年“氣荒”的經驗,北京有關部門確定了熱電氣聯動方式,也就是減少電廠和熱廠的天然氣使用來保證民用氣。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在不影響居民供熱的前提下,北京市已經對一些供熱負荷不高的燃氣熱電廠采取了停運措施。關停的包括華能熱電廠二期,草橋熱電廠的全部燃氣發電機組,以及協鑫熱電廠的一臺燃氣發電機組,這樣每日可壓減天然氣用量450萬立方米左右。
但是,這個冬天的大考并沒就此罷手。
2013年1月13日,大霧襲擊北京,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這是霧霾預警信號的最高等級。
此次的霧霾,霧鎖大半個中國,截至15日零時,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已經達到了嚴重污染的程度。
28日起,中國中東部地區又一次出現了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全國灰霾面積超100萬平方公里。中央氣象臺在大霧預警之外,也同時發布了霾藍色預警信號。這是中國首次發布單獨的霾預警。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讓老百姓過上“山青、水綠、天藍”的生活,但言猶在耳,我國多個城市確遭遇PM2.5顆粒物濃度“嚴重污染”或“危險”水平的預警。
霧霾,這個造成我國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區嚴重空氣污染的現象,促使人們更加關注環境保護、能源消費以及它們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拿北京來說,有專家指出,北京在燃煤還沒有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取代之前就進入機動車高速增長的時期,燃煤型污染和機動車排放污染二者重疊,出現嚴重霧霾天氣難以避免。
建設“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生態文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必由之路。這就需要從根本上調整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國務院1月23日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再次將天然氣發展擺在了一個重要高度。根據規劃,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7.5%,天然氣使用人口將達到2.5億人;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相關數據,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逐步落實,天然氣消費量呈加速增長態勢,“十二五”前兩年年增長約18.3%,2012年天然氣消費量達1500億立方米。
這一切的一切大考,與天然氣保供分不開,而與之對應的是給中國石油的保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為祖國獻石油”。對中國石油而言,每一次的跨越都是這種大任擔當并為之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中國石油國內主力油氣田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長慶、塔里木、青海油田增產800萬立方米/日,增供華北地區。
此外,中國石油緊急采購LNG現貨增供市場,在將LNG氣化供應量進一步提升到3700萬立方米/日的基礎上,再增加LNG現貨采購量4億立方米,確保保供2013年一季度平穩供氣。
同時中國石油協調與中國海油進行LNG資源串換,保供重點地區。協調增加土庫曼斯坦進氣量,并緊急動用管存調節應對低溫天氣,加強需求側管理,優先保證群眾生活、公共設施、公共交通等重點領域用氣。
截至1月14日,我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已累計輸氣超過431億立方米,替代燃煤1.09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5億噸。在這個嚴冬,來自中亞的天然氣讓沿線4億多百姓享受藍色火苗帶來的溫暖。
在北京等北方地區,冬季是用氣高峰,比夏季的用氣量高出10倍,為了應對如此高的峰差,中國石油大港、華北兩個儲氣庫群共計9座儲氣庫持續注氣,并根據調度指令和地層壓力變化情況,實行“月計劃、周調整、日跟蹤”,以應對猛然提高的用氣高峰。其儲氣庫采氣量已達到2400萬立方米/日最大水平。

2012年我國LNG產能同比增151%。胡慶明/攝
可以說,作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和供應企業,中國石油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宗旨,將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確定為“成長性、戰略性、歷史性”工程大力發展,不但為打造綠色美麗的中國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而且在保民生,促可持續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北京為例。據中國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京天然氣需求量以40%的速度遞增,2011年,北京天然氣需求量達到了80億立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氣清潔城市,其環保效益體現在:約可替代燃煤1106萬噸,減少總懸浮顆粒物1.5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9萬噸,減少可吸入顆粒物PMIO為1.18萬噸,減少飛灰和廢渣242萬噸。
中國石油現在正在加快推進陜京四線、大唐煤制氣管線、港清三線、唐山LNG以及配套管道的建設,到“十二五”末,圍繞北京和華北地區,天然氣輸送能力要達到600億立方米/年,將形成進口天然氣、國內天然氣、海上液化天然氣等多種氣源、多鏈條運輸方式的保供系統。屆時,天然氣在北京市的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將由目前的13%上升到20%。
事實證明,天然氣資源的利用為首都的“藍天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據悉,被譽為“綠色奧運信譽工程”的陜京輸氣管道自投產后,已連續向北京供氣15年。天然氣在北京市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由陜京管道投產初期1997年的0.5%上升到13.1%,每年替代燃煤900多萬噸、減少煤渣近百萬噸、減少煙塵排放0.8萬噸,相當于為北京移走了十幾座千萬噸煤山、渣山。
已經無需多言。這個冬天賦予天然氣保供的責任,我們擔當的無論是備考還是大考,一如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具體要求,為能源企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