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云 朱耀云
作為實施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精品課程建設強調課程要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由于在以上諸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國家文化》 課程(http://www.westernculture.sdu.edu.cn/index.htm)于2009年首次申報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而連續獲得成功。該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與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的啟發,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盡管我國外語教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就強調跨文化意識和技能在語言教學中的比重,但如何開展外語類文化課的研究卻不多。長久以來,我國外語類文化課以簡單的傳授知識,老師講、學生聽記為主,教學內容往往是國內自編的文化介紹性書籍,常常有數據過時、以文本為主、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匱乏等不足,因此,學習效果往往不佳:語言學習不夠精細,文化學習僅限于淺層知識,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其實,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只有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精通西方語言。語言課程與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外語類文化課程更是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彼此依存,單純以概念、信息的灌輸或語言操練為中心都不可能建設充滿人文價值的課程。如今人們更是認為,文化與人不再分隔,文化是“人的行為方式總和”、“文化的本質就是人的自我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動”。文化與人及其生命活動之間的整合同一性,更使重視“個別化——對每個個人的尊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外語類文化課里有著特別的人文借鑒價值。我們領悟到,在外語類文化課里面,不僅要教授語言,更要求師生在互動中學習和體驗文化;不僅要照顧學生的多元智能,也要清楚教師自己的智能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形成注重激發學生多種智能以提高學習效果的課堂微觀文化,使文化學習不再局限于語言智能,而是多種智能平行發展、使學生成為“全人(whole-person)”的交流學習。
因此,我們所開設的《英語國家文化》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為終極目標,以教育部批準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隸屬英語專業知識課的社會文化類課程要求為具體目標:“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及其文化傳統,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實現這些教育目標、建設《英語國家文化》課程中,我們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下,重新建構知識觀、學習觀、智能觀和評估觀(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英語國家文化》教學觀念與傳統教學觀念的對比
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下,結合新建構的知識觀、學習觀、智能觀和評估觀,我們設計了全方位立體化教學模式(設計時參考了Stern,1999:500),實線表示直接影響,虛線表示反撥作用。

圖1 多元智能理論啟發下的《英語國家文化》教學模式
多元智能處于《英語國家文化》課程教學支配地位,是教學模式設計的出發點,它不但決定著教師特點,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決定著學生特點、學習條件和學習過程。作為教學模式設計核心的學習條件,取決于多元智能以及受多元智能支配的教師特點與學生特點,并受多元化學習成果的反撥作用。學習條件包括教學條件和其他學習條件,而教學條件是我們教學模式設計的重中之重,包括取決于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多元化課堂教學、多元化網絡教學以及師/生組織的多元課外活動。而作為多元化教學模式最終成果的多元化學習成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條件,對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和學生學習條件具有反撥作用。
因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多元化教學條件是取得多元化學習成果的先決條件,也是《英語國家文化》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的核心。我們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時,采取有效措施優化教學導入、豐富教學內容、改進任務設計、完善多元化評估方式、加強教學管理,并在此基礎上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引進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首先,摒棄傳統的“教師寫,學生抄,一支粉筆,一個板擦”的教學模式,采用“口授+板書+多媒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圖文并茂、音形俱佳的“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寓抽象的文化概念于直觀的感性形式之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課內—課外互動”等多種互動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并輔之于室外教學活動,既可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以“優化第一課堂,強化第二課堂”為指導思想,豐富課程網站教學內容,開設并維護課程網站BBS,開設并及時更新教學博客以及布置Webquest 等網絡探究性作業。第三,積極舉辦并鼓勵學生參與外國文化節、外文歌曲大獎賽、外語文化板報和外國服飾展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學習外國文化的實踐機會。
我們在《英語國家文化》教學中,并不是機械教條地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將教室分成不同智能區,或一段時間重點激發某種智能、將每種智能都分開來設計相應的活動,而是從每個學生都擁有多元智能,且智能強項弱項、興趣和學習策略等各異的現實出發,根據大班授課、自主學習課時少的教學特點,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設計并實施糅合多種智能的活動和評估細則,一方面給學生提供施展智能長項的機會,培養其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效率與信心,另一方面對該智能為弱項的學生,也不失為一種新鮮刺激,使其體驗更多嘗試,揚長也逐漸補短,促進全面發展。
[1]Berman,M.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oad to an ELT Classroom [M].Wales,UK:Crown House Publishing Ltd.,1998.
[2]Bogdan,R.&S.K.Biklen.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2.
[3]Gardner,H.&S.Moran.“The scienc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A response to Lynn Waterhous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
[4]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1993,2004.
[5]Gardner,H.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6]Kezar,A.“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1,(2).
[7]Kornhaber,M.,E.Fierros &S.Veenema.Multiple Intelligences:Best Idea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M].Boston:Allyn &Bacon,2003.
[8]Puchta,H.&N.Rinvolucri.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EFL:Exercises for Secondary and Adult Student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9]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10]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1]黃遠振.論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的整合[J].課程·教材·教法,2003,(11).
[12]加德納.霍力巖等譯.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2004.
[13]李鵬程.當代文化哲學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李志穎,閆寒冰.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整合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02,(5).
[15]劉森林.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智能化目標[J].外語電化教學,2007,(4).
[16]羅忠民.MI 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意義[J].外語教學,2004,(1).
[17]裴正薇.論多元智能型英語教學策略[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a,(3).
[18]裴正薇.多元智能發展觀與綜合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8b,(6).
[19]裴正薇.多元智能型綜合英語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c,(3).
[20]沈彩芬,程東元.多元智能理論與外語教學[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
[21]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前景初探[J].江蘇教育研究,2009,(9).
[22]王紅蕾.基于多元智能的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9,(3).
[2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4]中國多元智能網.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的實踐研究”[EB/OL].2005年11月12日,http://www.dyzn.cn/html/taskb/1126541567.shtml,2010-1-8.
[25]中國心理與教育網.全國“英語多元智能教學法”推廣方案[EB/OL].2009年1月14 日,http://www.psyedu.org.cn/html/ky/kysq/5797.html,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