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文娜 鞏建閩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評價正從學歷本位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質的方向發展。而畢業論文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高校畢業生在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欠缺已成為一個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以計算機專業為例,社會上既缺乏集學科、技術和產業思維于一體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也缺乏涉及電子、通信、建筑、財經等多學科知識的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而且該學科“教指委”的一項調查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反映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存在著層次單一、理論脫離實踐、課程設置陳舊等問題,應用能力的欠缺使很多畢業生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培訓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常常感到不滿意,普遍認為他們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工具和方法應用不熟,動手能力差,責任心和紀律性不強,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足,缺乏團隊精神和交流能力,寫作水平有待提高等等。[1]凡此種種,都是結構性失衡的不同表現形式。
圖1是一項反映某專業畢業生在一些能力和素質方面與用人單位需要之間差異的調查。由該圖可以直觀地看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在諸如寫作、演講、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際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知識面等方面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調查也以同樣形式發現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在誠信、敬業和進取精神、事業心和責任感、吃苦耐勞等品質方面存在的差距。[2]

圖1 用人單位對職業技能要求和某專業本科畢業生現狀差異圖
然而,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許多教師普遍未意識到應該在專業課程中培養學生某些職業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許多高校目前還難以將諸如團隊精神、寫作、表達溝通等職業所需的能力和素質培養真正落實到課程中去,[3]也缺乏相應的評價措施和辦法。
但教師和畢業生普遍認可畢業論文環節對于能力培養的作用。[4]畢業論文作為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培養環節,除了可以培養問題意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接受初步科研訓練,培養探索和創新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外,還可以培養學生應用各種工具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如果在這個階段配之以主題匯報、個別指導、小組討論、答辯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則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這一過程對于學習能力、外語閱讀與翻譯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與演講能力,甚至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是一種難得的鍛煉機會。即使對于那些將來不再從事學術研究和本專業工作的畢業生來說,在這一環節獲得的能力培養對于他們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
圖2從教育學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兩方面探討了畢業論文環節所包含的教育價值。

圖2 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能力支持圖
可見,從能力培養視角看本科畢業論文環節,它具有傳統課程教學難以替代的作用,而這些能力和素質也是現代社會高層次人才應具備的。
近年來,許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或設計(以下統稱“畢業論文”)質量不同程度的存在下滑現象,追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時間安排上的沖突;二是來自教師的原因;三是過程管理上的不足。地方高校應該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用制度和方法創新進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 號)指出:通過本科畢業論文,要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由于本科生的科研思維與科研能力普遍不強,地方高校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最后一個學期的安排和幾位教師的指導顯然是不夠的。
從另一方面講,畢業論文環節也不像常規課程那樣有專門的知識點和明確的要求,有一定課時作保證。地方高校一般也沒有專門的論文寫作課程,與論文寫作相關的能力也非幾次講座或指導課就能培養起來的。為此,地方高校應打破傳統思維,將畢業論文環節作為一門特殊的“必修課程”來認真對待,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撰寫、答辯(甚至預答辯)等各環節按照必修課程的各個不同主題部分來建設,并賦予這門必修課程一定的彈性學時,配之以相應的評價措施,保證教師有熱心和精力投入到指導工作中去,真正發揮指導和把關作用。
進一步講,本科階段的許多課程,包括實驗實習、甚至社會實踐都是畢業論文的“先修課程”,從質量管理角度講,每一門“先修課程”都有義務為這門自然延伸的“后續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每一門先修課程的教師都應該為畢業論文這門特殊的綜合課程服務,在先修課程中有意識地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寫作訓練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去。[5]
傳統的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這正是畢業生為個人發展進行擇業應聘、研究生復試,公務員考試等最為繁忙的學期,在時間和精力上與畢業論文的要求正好沖突。
為此,高校應該打破傳統的時間限制,例如,可以從大三下半年甚至更早一些時間(有些專業甚至可提前到第三學年)開始組織學生對論文選題進行探討,讓學生提前進入選題和開題工作。將這一環節提前是基于學生的專業興趣已初步形成,專業必修課也已進行到一定程度,這個時期進行畢業論文的初步選題,可以促使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和對就業意向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在后續學習中可以有目的的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當然,不同類型高校應該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靈活制訂不同專業的畢業論文時間安排,通過延伸這一環節有效地增加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力度。
需要提前的不只是選題和開題時間,整個畢業論文環節、甚至包括答辯過程也應該根據學校實際靈活掌握,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個特定時間。通過給優秀學生提前答辯的機會,不僅可以激勵更多學生勤奮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合理安排大四的學習生活。
不同類型的高校培養目標不同,不同學科間也存在差異,因而對于畢業論文的形式及選題要求也應該不同。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些學校本科畢業論文內容存在著年年重復、缺乏創新和實踐性,許多應用類題目往往是虛擬現實但又脫離實際,不具有可操作性。
應該承認,地方高校的生源在應試能力和素質方面與高水平大學相比存在著不小差距,但這些學生在一些其他能力,比如創新思維等方面卻并不一定遜色很多,比如德州學院的學生就曾在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中獲得特等獎第一名的佳績,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一些地方高校畢業生在自主創業方面也表現出了良好的能力和素質。關鍵是地方高校如何跳出應試教育的藩籬,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筆者認為,地方高校應該結合這些優勢來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學生在參與教師科研課題或科技創新活動中,會遇到許多課程學習中難以碰到的問題,需要查閱資料、嘗試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這正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難得的機遇。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但還應該鼓勵更多本科生參與這類活動,使之與畢業論文工作相結合,而不是僅僅關注于競賽成績。
二是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意向靈活選題。可以根據實驗及實踐實習現場中發現的現實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選題和畢業論文工作。要求學生在解決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當然,本科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不強,這項工作應該在校內外指導教師的共同幫助下,結合課程、實驗實習以及實踐工程現場一線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真刀真槍”的環境中開展畢業論文工作,同時也可以將現場的先進技術作為學校知識的補充,也避免了論文題目虛擬和不切合實際的憑空想象。在這一點上,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結合工程一線特點進行畢業論文環節工作的經驗值得高校應用類學科專業借鑒。[6]
德州學院網絡中心常年有一支學生隊伍參與校園網的管理工作,他們針對日常維護中發現的問題開發了一些適用的應用軟件,在諸如全國高校計算機核心技能與信息素養大賽等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活動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學生們通過實踐撰寫的一些畢業論文不僅針對性強、而且能解決現實問題,畢業生在受到社會青睞的同時,也幫助學校和用人單位搭建起了有助于學生成長的平臺。
當前一些高校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已流于形式。筆者在對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在“您的問題能否得到老師及時回答”這一問題上,有超過半數學生選擇了一般和不及時兩個答案;超過20%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導師的指導情況是馬虎敷衍或很少指導”;有超過40%的同學選擇了導師僅在答辯前集中指導;在“論文寫作期間與導師交流的次數”題項上,選擇交流多的不到40%,說明學生對指導教師的滿意度一般。目前實際情況是,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迫于就業壓力,在論文答辯前突擊撰寫。另一方面教師指導的隨意性很大,有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指導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以至于一些學生在網絡論壇上尋求幫助或者中途被迫換題目。
可見,要切實發揮畢業論文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改革措施外,還要加強各環節的全程跟蹤、監督和檢查力度,并用雙重的監控保障制度來保證教師的指導作用和規范學生的行為。
嚴格各環節管理。一是建立畢業論文題目審查制度。通過學校和院系層面的專家審查組,對畢業論文題目與往屆的題目進行重復率檢查,最大限度地杜絕抄襲現象發生;二是建立中期檢查制度。通過院系檢查和學校抽查兩個階段,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三是建立盲審抽查制度。通過學校和院系兩級畢業論文抽查盲審制度控制論文質量;四是健全答辯制度。除了規范答辯環節外,可以建立全校和院系層面的答辯抽查制度,按專業大類組成若干抽樣答辯小組,從各專業隨機抽取一定比例學生參加更高層面的答辯。[7]
地方高校應用類專業還應該聘請用人單位專家參與答辯工作,校外專家往往能從職業需要出發提出一些教師們很少考慮的現實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也有利于教師關注社會以及社會對高校的認可,有利于產學研工作的開展。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指導教師遴選和指導制度,保證教師最低指導時間,學??刹扇〈胧缬蓪W生填寫工作進展和教師指導情況記錄,對于不負責任的教師,學生有權提出要求等;二是開展優秀論文評選工作。對優秀學生及指導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充分發揮優秀畢業論文的示范作用;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將畢業論文工作納入教學工作考核,加大對優秀論文指導教師的獎勵力度,提高教師參與這項工作的積極性,確保指導過程嚴謹規范。
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大背景下,高校只有用改革精神和方法,將畢業論文環節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抓手,認真抓好、抓實,畢業論文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夠獲得同步提高。
[1]李曉明等.關于計算機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J].計算機教育,2004,(8).
[2]鞏建閩.試論高校課程體系的子系統與分系統—兼論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J].德州學院學報,2009,(5).
[3]鞏建閩,岳昌君.高校畢業生職業素質問題研究—以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08,(11).
[4]鞏建閩,肖蓓蕾.基于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設計框架及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2011,(1).
[5]鞏建閩,鞏天嘯.課程鏈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6][7]葉馨.西南交大峨眉校區:為本科畢業設計拓展新路[N].光明日報,201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