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春 艾書才
通聯工作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作中如果做不好,會導致新聞宣傳在聯系群眾、聯系實際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有時難免會出現稿件不足,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況,影響整體的新聞宣傳質量和水平。新聞宣傳工作能否抓好,關鍵要看是否有一支業務水平高、政治過硬、采寫能力強的新聞宣傳隊伍,而生活和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廣大通訊員,則是這支隊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這支生力軍作用發揮得如何,如何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和投稿積極性,讓他們把基層一線的消息真實、準確、快速地傳遞出來,是擺在新聞媒體面前的一項重要的課題。本人作為一名基層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就如何做好新聞通聯工作,促進廣播新聞宣傳質量的提高,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扎蘭屯人民廣播電臺是內蒙古扎蘭屯市成立較早的一家輿論宣傳媒體,從1956年建廣播站至今已走過50 多個春秋。全臺現從業人員28 名,完成全天17 個小時節目播出。有新聞采編人員 8 名,承擔全臺每周5 期10 分鐘的《本市新聞》、10分鐘的民生節目《百姓之聲》,每周一期15 分鐘專題節目《記者關注》的采編工作,以及每周5 期5 分鐘的呼倫貝爾《旗市新聞》組稿任務。由于編輯記者人員不足,本臺的新聞記者只能重點圍繞本市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全市重大活動和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報道,經常會出現浮在上面、沉不下去的情況。長期以來,扎蘭屯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播出,除本臺記者采寫的稿件外,其他稿源就要靠其它媒體記者和通訊員來稿,如通訊員投稿積極性不高,就會面臨基層民生新聞數量不足、新聞時效性差、整體新聞質量難以提升的困境,而破解這種困境的辦法就是要拓寬稿源,在現有的條件下,拓寬稿源的有效出路就是加強通聯工作。

扎蘭屯人民廣播電臺曾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段時期非常重視通聯工作,設有專職人員專門負責通訊員的聯絡以及通訊員稿源的組織,每年定期召開通聯工作會議,總結前一年的新聞工作,布置下一年的宣傳要點,表彰一批優秀的通訊員,定期組織通訊員培訓工作。當時通聯工作抓得富有成效,通訊員們投稿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是隨著電視媒體的強大,廣播優勢的削弱,廣播通聯的熱潮也逐漸退溫,至今,雖然還保留了一定數量的通訊員隊伍,但是通聯隊伍的作用卻發揮不足,主要表現在“蹶腿”現象,出現地方、部門通訊員投稿不均衡。扎蘭屯人民廣播電臺現有通訊員近100 名,分布在各鄉鎮、科局和企事業單位,而踴躍投稿的卻只能占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投稿積極的經常局限在幾個鄉鎮和部門,有些鄉鎮、部門的通訊員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再一方面就是培訓力度不夠。近年來,由于經費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經每年一次的通聯工作會議經常是幾年也開不上一次,由于缺少相應的培訓,一些通訊員存在不會找角度采寫稿件和稿件質量不高等情況。在采寫新聞的過程中,有些通訊員只局限于從本單位的角度去寫稿,不會注重把新聞事件放在大環境下去寫、去思考、去定位,其稿件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而且通訊員投稿的熱情因為缺少相應的獎勵機制已大不如前。
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加強廣播通聯工作:
一是健全基層通訊員網絡,確保通聯暢通。對基層通訊員隊伍要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造冊,聘其為廣播電臺通訊員,如其工作發生變動時,要及時掌握情況,做到及時補位。同時通聯工作要確定責任心強和具有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專人負責,做好通訊員溝通、聯系、來稿統計、用稿反饋、建立和鞏固通訊組織,開展保障稿源的組織發動工作。
二是充分發揮通訊員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多寫稿,寫好稿。組稿編輯要重視對通訊員稿件的修改,特別是對通訊員第一篇來稿的修改,對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可以及時與通訊員進行溝通,指導其進行深入采訪或改動,提高他們的上稿率,從而激發通訊員的寫作熱情,使他們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寫作當中。要充分發揮各位通訊員既是信息員,也是聯絡員的特點,利用快捷、直觀的網絡交流溝通方式和功能,充分發揮網絡郵箱、QQ 等方式,建立暢通的信息平臺,加強信息溝通,讓通訊員多提供信息、線索,不漏掉好的新聞素材。
三是建立有效的通訊員學習培訓機制,為通訊員的成長提供平臺。基層通訊員大部分是來自生產一線,具有一定寫作潛力。因此,要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培養他們的寫作熱情,建立長效的通訊員學習培訓機制是非常必要的。要定期組織通訊員業務培訓,進行業務交流,通過培訓和交流,提高通訊員專業水平,使之具備一定的新聞專業素養。在培訓過程中,也使通訊員了解用稿要求,提高稿件采用率。隨著稿件采用數量的提高,也會激發通訊員的寫作熱情。可以通過門戶網站登載優秀稿件,與通訊員交流寫作知識和經驗,為他們自學提供平臺。
四是建立配套的監督考評獎勵機制。要使通訊員隊伍建設管理考核體系充分體現監督管理制度化、經常化,考核評比公平化、合理化,要做好幾方面的基礎性工作:推行月、季、年度上稿責任制,定期通報情況,建議與其單位目標考核掛鉤;開展各單位上稿競賽排名活動;每月臺里召開一次通訊工作例會,分析上稿數量和發稿質量;設立宣傳通聯工作獎勵基金,對完不成任務的后三名通報批評,對宣傳通聯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特別突出的個人予以獎勵。
通過加強廣播通聯工作,引導通訊員多層面、多角度地開展新聞報道,拓寬廣播電臺稿源,落實“三貼近”,進而增強廣播新聞時效和活力,促進廣播新聞宣傳整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