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華文
霧霾中的低碳訴求讀《破解碳密碼:實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五個步驟》
文·圖/陳華文
低碳經濟是“化石能源時代”向“新能源時代”的緩沖,低碳經濟并不意味著排斥高能耗產業發展,更不會制約傳統經濟的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要從現實出發,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低碳經濟,而非一擁而上。

《破解碳密碼:實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5個步驟》
作者:[美]特里·塔米爾
譯者:張藝
出版:新華出版社
近段時間以來,大半個中國被令人厭煩的霧霾天氣所困擾。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正視環境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2013年春節期間,很多城市的人們為了使空氣質量得到改善,自發取消了燃放鞭炮的傳統。這一行為,其實就是低碳生活的鮮活表現。也許,只有當生態環境真正威脅到人類健康之時,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才會引起廣泛重視。降低碳的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美國加利福尼亞環保局前局長、資深環保人士特里· 塔米爾在本書中,根據自己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歷和認識,就低碳經濟發展的方法提出了構想。
碳,就像空中的寒風飄來蕩去,也像一個常人無法識破的密碼。碳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必須厘清的科學常識。碳是一種非金屬的固體。碳有龐大的家族,常聽說的碳“成員”中就有焦炭、木炭、煤炭等等。工業生產中,碳的使用尤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制造領域,都在使用碳及它的化合物。尤其是冶金、鋼鐵等行業中,碳的使用更是無處不在。碳在使用過程中會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大,會使得地表溫度升高、氣候發生變化。無節制的二氧化碳排放,則導致地球生態和人類健康不斷惡化。
作者以美國低碳經濟發展為參照,對實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梳理出五個步驟:
設定碳減排轉折點、筑起碳減排圍墻、著手進行碳減排、管理無法削減的碳、估算碳彈性。根據筆者的理解,實現低碳經濟發展,要從擬訂減排計劃與目標、樹立全民低碳理念、積極改善產業布局、大力推進技術革新、評估低碳效益這幾方面著手。在全球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中,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礎、自然條件、科技水平參差不齊,作者開出的“低碳藥方”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碳經濟概念最早亮相于2003年2月,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發表的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宣布到2050年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國家。2006年10月,由英國政府推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損失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隨著“巴厘路線圖”的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行動不斷走向深入,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關注。
低碳經濟是指碳生產力和人文發展均達到一定水平的一種經濟形態,旨在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它是一種經濟形態,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就是低碳發展的過程,目標是低碳高增長,強調的是發展模式。它突出體現為低碳技術的競爭,著眼點是低碳產品和低碳產業的長期競爭力。它是一種長期發展愿景,轉型過程具有階段性特征。最終,低碳經濟通過技術跨越式發展和制度約束得以實現,表現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結構的優化以及消費行為的理性。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同時也耗費著全球最多的能源。為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眾的生活質量,碳的排放量也是世界第一。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美國各州做出了大量努力。其中風能、氫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研發與推廣較為迅速。可是,有一些保守的經濟利益集團,為了獲取巨大的財富和利潤,根本就不買低碳的賬,高碳經濟產業發展依然是我行我素。降低碳的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美國國內共同的愿景。
發展低碳經濟,其實質就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追求綠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書中指出:“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化石能源時代”向“新能源時代”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經濟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上的緩沖。
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有的人并不以為然,其思想認識中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低碳經濟將禁止高能耗產業發展。其實高碳與低碳的區別主要在于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社會效益的相對值的比較,而非絕對值。發展低碳經濟并不是徹底禁止高能耗產業的發展,而是要在提高資源效率上下工夫。
誤區二:低碳經濟會制約經濟發展。國際社會遵循區別對待原則,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是量力而行,分步實施。
誤區三:低碳經濟是政府的事情。發展低碳經濟也是與每個人緊密相關。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隨手關燈,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滴水,餐桌上少一點剩菜都是低碳經濟的具體表現。
誤區四:低碳經濟是未來的事情。對于我國而言,粗放型的高碳經濟發展模式現在困難重重,在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今天,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抓住機遇,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
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人類健康威脅”的三大難題面前,國際社會圍繞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英國等歐洲國家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明確倡導發展“低碳經濟”;日本提出建設低碳社會;世界各地競相發展低碳城市。為了發展低碳經濟,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制訂者和企業家們,已開始調整在貿易、金融和生產計劃方面的決策。種種跡象表明:低碳時代已經到來,誰領先一步,誰就將主宰可持續發展的潮流,將成為未來國際市場的最大贏家。
筆者以為,本書的可貴之處是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思想認識與實際操作層面,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當然,國外發展低碳經濟方式和方法,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各個國家和地區應該結合發展實際,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去發展。
欄目主持人: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點 評
我們不必等待看誰先行動一步,而要走在碳減排隊伍的前面。當然,應對經濟挑戰和氣候變化有多種方式,但是最終起作用的是政府、企業和我們每個人的勇敢行動。在這場比賽里沒有觀眾。既然我們知道了碳減排的重要性,那么每個人都不應該是旁觀者。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著名影星 阿諾德·施瓦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