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華劉凱鳳柳 春
腹腔鏡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術及術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討
毛旭華1劉凱鳳1柳 春2
目的探討腹腔鏡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術的可行性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將58例因婦科良性疾病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腹腔鏡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和傳統的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統計不同術式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情況;兩組患者分別于術前、術后3個月、6個月、1年、2年抽血測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對患者性生活障礙、更年期癥狀進行隨訪。結果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無統計學差異;對照組術后測定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明顯升高(P<0.05),促黃體生成素(LH)無明顯變化(P>0.05),雌二醇(E2)水平降低(P<0.05),實驗組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無明顯變化。術后性生活障礙、圍絕經期癥狀發生率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結論對于年輕的因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宮的患者,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術,既子宮切除,又保留了卵巢動脈上行支,因此保留輸卵管及卵巢間血管網的完整性,卵巢功能的影響較傳統次全子宮切除小,降低術后更年期期癥狀及性功能障礙的發生,且不增加術中出血、手術時間及術后病率的發生。
腹腔鏡;子宮血管;性激素
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是婦科因常見手術方式,多用于因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宮的年輕的患者。因手術切斷了子宮血管的卵巢支,影響卵巢血供,導致卵巢功能不全,術后出現圍絕經期癥狀,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我院在原來手術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開展了腹腔鏡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術,目前開展28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因良性疾病需要次全子宮切除的患者58例,年齡35~45歲(平均38±4歲),其中子宮腺肌病27例,子宮多發肌瘤21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8例,子宮內膜多發息肉2例,術前常規抽取靜脈血查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促黃體生成素(LH)。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疾病分類、術前血色素水平、子宮大小、性激素水平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常規氣腹形成后經臍孔正中置鏡,下腹部兩側相當于麥氏點及左側對應部位、恥骨聯合上兩橫指左旁開2cm各穿刺5mm、15mm、5mm穿刺孔,實驗組以超聲刀距宮角內側1cm沿子宮側壁凝切至峽部水平,旋切子宮體后取出,宮頸殘端電凝止血,1號可吸收現連續縫合宮頸殘端,連續內翻縫合兩側遺留的部分子宮肌壁使之呈柱狀,包埋盆底腹膜。對照組手術方式為雙極電凝或血管閉合器沿輸卵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圓韌帶、闊韌帶腹膜、子宮血管切斷組織,自峽部水平旋切并取出子宮體,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宮頸殘端并包埋縫合盆底腹膜。
1.2.2 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失血量術中吸引器吸出于刻度瓶計量,實驗組由于子宮暴露創面大,術中超聲刀切開可減少出血,迅速有效的縫合創面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術后48小時不排氣、術后48小時體溫超過38.5℃,或存在術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視為術后病率。
1.2.3 術后患者性生活障礙發生情況、圍絕經期癥狀發生情況術后患者出現明顯的性欲減退和陰道分泌物減少,對性生活產生反感視為性生活障礙;術后出現皮膚潮紅、出汗、心悸等血管舒縮癥狀,或伴有焦慮、抑郁、激動,喜怒無常、脾氣暴躁等精神癥狀者視為出現更年期癥狀。
1.2.4 術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測定術后3個月、6個月、1年、2年抽血測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
1.3 統計學處理兩組資料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術后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 術后3個月、6個月、1年、2年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逐漸升高、雌二醇(E2)逐漸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升高不明顯,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對照組術后測定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明顯升高(P<0.05),促黃體生成素(LH)無明顯變化(P>0.05),雌二醇(E2)水平降低(P<0.05),實驗組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無明顯變化
項目 組別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 術后1年術后2年FSH (mIU/ml)對照組21.1±2.925.4±3.5 28.0±2.938.5±3.2實驗組89.2±3.591.0±3.8 88.4±4.686.5±2.9實驗組15.6±3.215.7±3.5 16.1±3.726.3±2.8 LH (mIU/ml)對照組16.6±5.920.6±4.3 25.1±6.426.8±5.7 E2 (pg/ml)對照組88.4±4.183.5±3.1 64.6±1.942.4±3.9實驗組16.3±6.720.7±5.5 24.8±4.626.7±6.1
1988年ReichH第1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導致了近20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婦科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就婦科而言,子宮及附件的良性病變需行手術切除者,均可考慮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其損傷小、美觀、術后的優點,深得患者及醫師青睞,尤其適宜于年輕的因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宮的患者。保留子宮血管的次全子宮切除術是一種新型手術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子宮次全切除術時對卵巢血供的影響及卵巢位置的影響,延緩卵巢功能衰竭及殘余卵巢綜合癥的發生,減少性障礙發生率及圍絕經期癥狀的發生,保護心血管系統和骨骼系統。因該術式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情況與傳統手術無差異,并且具有對生殖內分泌系統影響小的優勢,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尤其適用于年輕的因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宮患者。
[1]鄧成艷,湯德民,郁琦.子宮切除與卵巢功能[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2,2(6):639-643.
[2]劉彥.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99:139-187.
R713.4+2
A
1673-5846(2013)08-0329-02
1山東榮成市中醫院婦產科,山東威海 264300
2山東榮成市上莊鎮衛生院,山東威海 2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