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香
低位產鉗助產術臨床特點分析
姚秋香
目的重點研究和探討低位產鉗助產術的臨床特點及其對產后母嬰的影響,探討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對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41例行低位產鉗助產術頭位難產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照分析。隨機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應用低位產鉗助產術;對照組應用剖宮產術。比較兩組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并發癥情況,分析探討低位產鉗助產術和剖宮產術對產婦助產的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并發癥情況均比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觀察組應用低位產鉗助產術的比對照組應用剖宮產術的效果更好,能顯著降低產婦在頭位難產時剖宮產率,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良好的助產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低位產鉗助產術;分娩;頭位難產;臨床特點;助產效果
近幾年來,各大醫院的剖宮產率不斷上升[1],采用正確的產鉗助產加以輔助產婦陰道分娩,能顯著降低產婦在頭位難產時剖宮產率,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產發生[2]。低位產鉗助產術對頭位難產的產婦具有良好的助產作用,目前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次研究對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41例行低位產鉗助產術頭位難產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照分析,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41例行低位產鉗助產術頭位難產的產婦。年齡18~35歲,平均(24.3±4.5)歲,孕周36~42周,平均(38.4±1.2)周,其中未婚未育產婦為32例,已婚未育產婦為72例,已生育產婦為37例。將其分為兩組,即觀察組72例,對照組69例。比較兩組患者其它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1.2 手術指征胎兒指征:胎兒窘迫、胎兒監測結果異常62例(43.97%);母胎指征:相對頭盆不稱、胎頭位置異常30例(21.28%);產婦指征:宮縮乏力21例(14.89%),第二產程延長19例(13.48%),巨大兒3例(2.13%),產婦不會用腹壓4例(2.84%),其它2例(1.42%)。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對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母體及新生兒的并發癥情況均比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兩組母體并發癥比較[n(%)]

表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比較[n(%)]
低位產鉗助產術是目前產科臨床上解決頭產婦位難產,縮短第二產程的助產方法,具有胎頭位置低、容易放置產鉗、牽引阻力較小、及時結束分娩等優點,是產科良好的助產手段之一[3]。當產婦發生頭位難產時,應用低位產鉗助產術能使產婦快速分娩出胎兒,避免因胎兒頭位過低而造成取頭困難,從而導致產婦或胎兒損傷[4]。如果行剖宮產會延長胎兒的分娩時間,導致胎兒頭位過低取頭困難,會拖延胎兒娩出時間,從而延長胎兒宮內缺氧時間,增加新生兒窒息的幾率[5]。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應用低位產鉗助產術比對照組應用剖宮產術的效果更好,能顯著降低產婦在頭位難產時剖宮產率,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良好的助產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敬珍,尹春艷,李秋玲.產鉗助產在陰道分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與并發癥預后[J].現代醫院,2005,5(07):32-33.
[2]Towner D.Castro MA E by-wilkens E et Effect of mode of de livery in nulli parous women on neonatal in tracranial in jury[J].N Eng I Med, 1990,341:1709.
[3]吳紅軍,王麗娟.頭位產鉗助產104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6(07):470-472.
[4]陳莉莉,宣婉麗.產鉗助產380例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 (10):394-395.
[5]鐘玲,楊錫蒂.產鉗助產術與胎頭吸引助產術的評估[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05):311-312.
R192.7
A
1673-5846(2013)08-0353-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7